网络
依赖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
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
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依赖药物等。
简介
网络依赖症不可不防的流行病
网络已经成了人们
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甚至成了全部。
网络突然断了,你会心烦意躁吗?如果一二天不上网,你会觉得少了什么东西吗?会觉得空虚吗?
面试穿什么衣服?上网查!相机买什么型号?上网查!当生活面对选择题时,越来越多的人却患上了“网络
选择恐惧症”,我们的
生活真的离不开网络了吗?
网络时代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网络成为年轻一代必须面对的问题。“最近心里很乱,我想跳槽,但是又怕跳砸了;按兵不动,又心有不甘。以下附上我的
具体信息,大家帮我看看,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患有网络依赖症的学生多表现为失眠焦躁,容易发脾气,不愿上学等症状,患“网络依赖症”的学生比较多,其中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学生患上“网络依赖症”主要是因为假期里整日上网,打游戏、聊天。
网络依赖症的特点总体有二个特点:有依赖性、社会功能障碍。
精神空虚、
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心理症状
在网络
性心理障碍的早期,患者先是感到上网其乐无穷,随之不断延长上网时间,有些人晚上起床解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溜达溜达”。
他们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该病晚期,患者会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
外表憔悴,一旦停止上网还会出现急性
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生命安全。
网络
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98.5%左右,女性约占1.5%,20-30岁的单身男性为易患人群。心理医生称之为“网络依赖症”。要想治愈网络依赖症,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己对网络上瘾;其次是将上网后便不再去做的事列出清单;第三是认清无节制地上网给自己带来了多少麻烦或严重后果:比如视力下降、身体变差、头昏脑涨、
食欲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没有热情、家庭失和甚至破裂等,从而认清其危害性。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临床也可应用抗抑郁药物及精神疗法等综合治疗。
尤其对少年儿童的网络依赖症,当家长的要及早采取措施,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避免因高压而产生逆反心理。网络给人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坏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健康上网,不要对网络成迷,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助长网络暴力
北大法学院教授
贺卫方近日在接受
《南都周刊》采访时称:中国当下的公众参与存在一种网络依赖症,没有哪个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承载了这么大的显示民意的功能。
贺先生的观察很敏感,“网络依赖”确实是当下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鲜明特征,这表现在许多方面:许多重大事件都是通过网络曝光并产生影响的,公众也是通过网络留言和跟帖的方式参与和推动事件的,上网看新闻、到论坛灌水和发帖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公众的许多权利是通过网络动员来激活、实现和凝聚的;许多官员都把网络当成听民意的重要通道,领导开博客、上网听政成为政治时尚,等等。
网络民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网络成为公众参与的主流渠道,公众参与对网络形成过分的依赖,就绝不是什么好事了。
确实,网络民意有着开放性、民主性、
草根性等许多优点,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视,比如: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谣言;缺乏理智和建设性,攻击性很强,容易发展成多数人的暴力;网络表达缺乏约束力,代表性也非常弱,等等。这些缺点使得这种参与的民主质量非常差,并容易滋生社会紊乱因素。基于这一点,当代世界政治发达的国家根本不会让网络成为主流的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其间必须设置中介,民意必须通过代议制等制度化的参与渠道,才能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见,并最终影响政府的决策。这样才是健康的、制度化的过程。
在我国,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期待越来越高,公众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寻求表达空间,但这种表达方式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其一,改革成果的分配不公催生出民间的许多非理性情绪,如仇富、
仇官、反权力、反市场之类,这些情绪借助网络表达出来,在多数人的受迫害幻觉和暴力性语言的强化中只会变得更加情绪化和极端化,并扩展成为与精英、政府和主流对抗的民粹主义,攻击性和破坏性非常强。其二,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正常的制度参与渠道的建设力量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当下的网络参与,对政府决策真正起到过正面建设作用的事例很罕见,即使有也只是偶然的,更多是杂乱无章的,众声喧哗一阵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其三,网络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又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谣言,这种无责任约束的表达很容易变成极富伤害性和以暴易暴的
网络暴力,对公民的私权利形成威胁。典型如虐猫事件和铜须事件中杀气腾腾的网络追杀,烧狗事件和辱师视频事件中的网络围剿。其四,由于缺乏理性的参与渠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正在
网民中激起一种原教旨式的
民主情绪,网络已经成为“
失控的陪审团”。
因此,仅靠网络,显然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要求,网络单通道只会滋长网络民粹暴力,必须有更制度性的参与渠道。
医生忠告
电脑的普及以及宽带的家庭化都使网络依赖症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这一患者群体较大的缘故,还可以细分为:聊天依赖,网上冲浪依赖、网页制作依赖等等。在欧美、心理医生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种由于网络依赖症导致的
忧郁症等。而且网迷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所以很难对自己的病症有所察觉。
要治愈网络依赖症,必须找专家进行
治疗。另外要多听自己家里人的劝告,以免在迷人而又缠人的网络中越陷越深。
专家看法
由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39健康网发起的
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日前结束,基于此次调查统计分析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报告》也正式公布。调查显示,71%的人认为自己对网络有依赖;52%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如果1~2天不使用电脑或不上网会感到不踏实的感觉。那么,有的人为何对网络如此依赖?就此,39健康网的工作人员采访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沈家宏主任。39:什么是网络依赖症?它的表现有哪些?
沈主任:很多人对网络依赖症还不太了解,我们要区分网络依赖症与正常的办公人员。办公族尤其是IT人员,每天用电脑工作,有时可能需要加班,这样他们使用电脑的时间就会过长。但下班后,他们对网络并不过分依赖,几天不上网并不会觉得心理不踏实,这种状态下的人并不是网络依赖症的人群。
网络依赖症与药物依赖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长
时间来满足。但网络依赖症除了时间的特征外,它还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使日常工作、
生活受到影响。网络依赖症的特点总体有二个特点:有依赖性、社会功能障碍。
39:患有网络依赖症的人,他们的不踏实感来自于什么呢?
沈主任:心理对网络的过多需求,在某种程度就会产生网络依赖症。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被认可、被尊重,没有得到爱。所以去网络上寻求这些,以满足心理精神需要,一旦脱离网络就感觉很烦躁。
39:网络依赖症除了让人离不开,它对
身体还有哪些危害?
沈主任:过度泡在网上,会导致
视力下降、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因此容易
感冒,呼吸系统首当其冲。尤其是在网吧,空气污浊,容易出现
咳嗽,精神紧张,导致
血压上升,这也是高血压年轻化的一个原因。
39:哪些人是网络依赖症的高危人群?
沈主任:精神空虚、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39:很多人都有体会,一旦对某样东西产生依赖是很难戒掉的。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对抗网络依赖症?
沈主任:网民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依赖症,其实网络依赖症不是问题,某种程度上要感谢网络,它让社会进展,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很多孩子由于压力过大,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因此,他们会去上网,通过聊天、打游戏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网络,这些孩子可能会去吸毒、打架、做违法的事情,正是网络给他们心理上起到缓冲作用。在网络上得到了现实生活中缺少的东西,就不会去吸毒、做违法的事情。
不同年龄的人,出现网络依赖症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人是因为压力过大,有的人是因为精神空虚,有的人是因为情感受挫,有的人是因为婚姻危机,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自然不一样。哪个方面是导致网络依赖症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就从这方面下手,关键是治本,因人而异。
很多家长一提到网络依赖症就过于恐惧,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络依赖症,就马上制止、体罚,从而导致与孩子的沟通存在问题,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其实,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网络依赖症,这是一个早期信号,父母应该把握住这个信号,反省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否存在问题。在现实中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予关爱。父母的养育方式得当,父母的婚姻关系好,对孩子压力就会小一些。处理好父母与
孩子的关系,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孩子自然就会疏远网络。
治疗方法
“网络依赖症”是新近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的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疾病起源于网络空间的无限与学生儿童自身辨别能力的有限之间所存在着的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因而,致使许多学生上网后便极易坠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上,学生们往往有如一只迷途的羔羊,无意识地将网络看成是自己最好的家,把上网当成人生的最大的快乐。早有网络专家指出,一个原本无邪的学生完全有可能因为链接了一个不合适的网站而闯入完全陌生甚至有害的领域,终致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后,大部分的学生和孩子都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学电脑、用电脑、上网是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
学习工具和体验。可正是这个“不可或缺”,却使不少患上了“网络依赖症”的孩子为了能够上网,有的人对家长说谎,有的人偷钱上网,有的人为网友离家出走,有的人终日恍恍惚惚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走向
色情,走向暴力对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的学生,光靠几句说教是不够的,而一些惩罚措施也只能起到短时间的效果。要从根本上治疗其病症,还必须运用现代心理学的“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
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
对学生应以想象厌恶疗法为主。具体做法是:
1、在班上开展“我和网吧”的演讲比赛。要求写出网吧的好处和害处,写出上网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好处呢?是为了辨证的思考问题,也是为了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通过演讲
比赛,同学们认识到了网络的魅力,也认识到了网络对
青少年有害的一面。
2、把学生演讲中关于网吧环境的乌烟瘴气、关于
网吧中不良少年的语言污秽与行为放荡、关于上网后的头昏脑涨视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等描述集中起来,每天放学时在班上反复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刺激中对网吧产生厌恶心理。
3、对个别症状较为严重的
学生,可以以橡皮筋代替电击。只要心中一有上网的念头不能消除就拉手腕上的橡皮筋,直到消除上网的念头为止。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减轻学生对网吧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