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
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
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
释放率和
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因此,生物或化学作用下可分解的有机氮化合物(如
脲甲醛UFs)肥料通常被称为缓释肥(SRFs),而对生物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不敏感的
包膜肥料通常被称为
控释肥(CRFs)。
控释肥和缓释肥的类型按照其
溶解性释放方式通常分为3种类型:(1)物理障碍性因素控制的
水溶性肥料,如包膜颗
粒肥料和基质
复合肥料,包膜颗料肥料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有机聚合物包膜肥料(
热塑性和
树脂类)和无机包膜肥料(如硫磺、
矿物质包膜);(2)微溶有机氮化合物,可进一步划分为生物可降解的微溶有机氮化合物(如
脲甲醛和其它
脲醛缩合物)和主要以
化学降解的化合物(如
异丁烯环二脲);(3)微溶性的
无机化合物,如金属磷铵盐、部分酸化
磷酸盐等。
控释和缓释肥划分为扩散型、侵蚀或化学反应型、膨胀型和渗透型4类在氮肥中加入
生物抑制剂(如
脲酶抑制剂和
硝化抑制剂)已被认为是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
氮素缓慢释放,特别是在
阳离子交换量(CEC)较高的土壤中。但它们在施入土壤后只是延缓了
尿素水解转化成
铵或抑制
硝化细菌将铵离子氧化而转变成
NO-2和NO-3的过程,不能称作缓释或
控释肥,而被称为稳定性肥料。
有机氮化合物:(1)脲
甲醛缩合物
尿素与
醛类的缩合(尤其是与甲醛)是缓释肥常用的制备方法。
脲甲醛是最常见的作为
缓释氮肥的有机氮化合物,仍是最主要的控释和缓释肥之一,并有着很长的研究应用和生产历史。脲甲醛是在控制pH值、温度、尿素与甲醛的比例和
反应时间的条件下通过甲醛与过量尿素反应而制得。产品是由分子量不等的单
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甲叉尿素等的
二聚物和
低聚体组成的混合物。碱催化缩合形成的主要是
水溶性产品(如羟甲基尿素、单甲叉尿素等)。在这些混合物中加酸则产生缩合链较长、水溶性较低的低聚体,链越长氮的释放就越慢。典型的脲甲醛产品含
N37%~40%。为了提供脲甲醛产品N释放率的标准,将此化合物分成3种组份:①冷水溶解组份N(CWSN,25℃)主要有尿素、二聚物和
短链聚合物,该组份中的N可认为是速效到缓效;②热水溶解组份N(HWSN,100℃)为甲叉尿素和中等
链长聚合物,该组份中的N可缓慢释放到土壤中;③热水不溶组份(HWIN)为甲叉尿素和
长链聚合物,在土壤中分解极慢,该组份N在土壤中无活性。根据上述定义可确定此类化合物的活性
指标值AI=(CWIN-HWIN)/(CWIN×100)。AI提供了热水溶解组份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的
估计值(6个月左右)。
脲醛肥料的分解主要是由于生物的作用,氮的释放强烈依赖于土壤性质的变化(如
生物活性、粘粒含量、pH)和外界条件(如水份含量、干湿状况和温度等)。在很多情况下,低分子量脲醛部分提供的氮素比例在作物生长前期超过了作物所需要的量,然而高分子量部分提供氮素又太慢。这可能是在缓释和
控释肥中,有机氮化合物缓释肥的
需求量不断降低而包膜肥料的需求量却稳步增加的主要原因。(2)其它脲醛和合成氮化合物还有几种由尿素和醛类反应制备的氮化合物,如
异丁叉二脲是世界范围内生产量仅次于
脲甲醛的一种有机氮化合物,含氮量31%。其中大多数(90%)可以溶于水,氮释放率主要是由于
化学分解(水解)作用引起的,因此取决于肥料颗粒的大小和土壤水份含量。
丁烯酰环脲是在酸催化下,尿素与
乙醛反应而成,是环状结构的产品,约含氮30%。它在水解和
生物降解作用下释放氮,其释放率受产品
颗粒大小、
土壤温度、水份和pH的影响。
1.肥料用量减少,
利用率提高。缓释肥
肥效比一般未包膜的长30天以上,淋溶挥发损失减少,肥料用量比常规施肥可以减少10—20%,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施用方便,省工安全。可以与
速效肥料配合作
基肥一次性施用,施肥用工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施用安全,防
肥害。
棒状缓释肥采用独特的棒状设计,可以将棒状缓释肥直接插入
栽培介质中,肥料深入栽培介质,更有利于植物
根系高效吸收养分。
含有植物健康茁壮生长所需的全部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为螯合态,植物更容易吸收,元素间配比合理没有
拮抗作用。
春夏季养分可持续释放长达2个月,秋冬季长达3个月,养分可根据植物需求缓慢、温和释放,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产品采用独特的棒状设计,可以直接插入栽培介质中,更有利于根系高效吸收养分。
1、
产品包装边缘配有刻度(包装边缘特写),首先用它来测量花盆直径,然后再根据推荐用量确定棒状缓释肥的施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