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是指以
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
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
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
科学发展模式转变,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相分割的发展形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
协调发展形态的转变为使绿色转型内涵更加立体化直观化。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立了绿色转型三维
结构模型。通过该模型将绿色转型进一步定义为:以
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当前经济
社会发展情况和
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原因维),通过改变
企业运营方法、产业构成方式、
政府监管手段(方法维),实现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和政府绿色监管,使传统
黑色经济转化为
绿色经济,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模式(效果维)。该模型提出基于以下思路: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绿色转型”,即三维结构模型原因维,它由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共同构成,剖析了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内在动力;
其次,“怎样进行绿色转型”,即
三维结构模型方法维,它由企业、产业、政府共同构成,阐述了实现绿色转型的具体可操作途径;
再次,“绿色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即三维结构模型效果维,它由以上两个层面共同构成,原因层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法层面包括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政府绿色监管,它们对绿色转型应达到的目标效果做出了
系统评价。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
物质需求,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向资源进行索取,向环境进行排放,一直采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
发展模式。尤其是众多
资源型城市,经过常年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的资源开采,各类高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源损耗严重,
城市环境急剧恶化。然而,人们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愿望并没有减退,对物质的追求也在与Et俱增,因此人们的无限需求与
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迫使资源型城市进行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微观主体——企业。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而获取盈利,从事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的
经济组织,是
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因此,若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首先要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塑造绿色市场经济的
微观基础,实现企业的绿色运营。绿色转型中观主体——产业。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绿色重构是发展
绿色经济的核心。因此,推进绿色转型必须从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出发,把构建
绿色产业体系作为
战略重点和
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绿化
产业结构,实现绿色经济的
产业化经营,进行
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建筑业和绿色服务业的构建及重组。绿色转型宏观主体——政府。政府是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必须承担起
保护环境和
自然资源的责任,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绿色监管。政府绿色监管包含对
市场运行的
外部监管和对自身运行的内部监管。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原因是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因素系统运作的结果,四大因素的
内部矛盾构成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直接动力,因此从这四因素出发对绿色转型进行评价,有助于观察经济社会发展中无限需求与
资源环境运行中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分析矛盾的激化缓和程度;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具体方法和实现途径是企业、产业、政府三大主体的绿色转型,三大主体直接关系着资源型城市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绿色转型效果。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上述四大因素和三大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绿色转型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关注各因素主体的发展,协调因素与主体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