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资产是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
商品或劳务的资产。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单位一般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运营要以追求
经济效益为原则。从会计的角度看,所谓经营性资产,主要指企业因盈利目的而持有、且实际也具有
盈利能力的资产。
相关法规
中央国家机关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国家机关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促进后勤事业的发展,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根据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95]国资事发第89号)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98]国管财字第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及其机关后勤事业单位)。
第三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通过其后勤
企事业单位,或各部门后勤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将完成
国家行政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的资产,投入
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
经济行为。
第四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主要方式:用非经营性资产投资注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
营业执照》开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领取《营业执照》开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
营业单位;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合资、入股、联营、出租、出借等。
第五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要按照《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91号令)进行评估,核定
价值量。土地、房屋等大宗资产应请专门机构进行评估;对不足立项标准又无专门机构鉴定其价值的资产,主管部门要组织国有资产、财务、物价和
技术鉴定部门共同估价。
评估价值作为国家投入的
资本金,以此作为占用这部分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基础。
第六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各部门及其相关后勤事业单位须提出申请,经本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审查同意,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批准。
经营性资产
第七条办理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手续时,须报送下列文件、证件及有关资料:
申报单位的申请报告;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出资单位
财务报表;
资产评估确认证书或主管部门出具的
资产证明;拟开办经济实体的章程或投资、入股、合资、联营、出租、出借的
意向书及协议等;申报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印制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其它需出具的文件、材料。
第八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应坚持有偿
使用原则。收取的费用,用于
国有资产的更新改造。
第九条各部门及其机关后勤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负责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单独建帐,对
经济效益、
收益分配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纠正存在问题。
第十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权对各部门及其机关后勤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其资产的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
国家所有。不得出借或用国有资产开办集体性质的经济实体.
第十二条凡违反本办法的,按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95〗国资事发第17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本办法颁布之前,已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单位,需按本办法的规定规范。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事件
山东省针对高等学校经营性
资产清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山东省将全面查清经营性资产现状,并建立规范的监管体系,以防止滋生“小金库”和堵塞
财务管理漏洞,维护学校
合法权益。这次经营性资产清查的
基准日为2007年12月31日,清查的范围是:高校用于
承包经营和出租、出借的各类
固定资产与
无形资产,学校附属的具有营业执照的非独立法人
经济实体,学校全资或对外投资合作兴办的
具有法人资格的
校办企业或控股、参股的股份公司。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在清查报告中予以说明,在2007年资产清查核实中经
财政部门批准核销的资产、学校后勤的学生食堂、
澡堂、学生公寓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主要区别
经营性资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也称之为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各级政府机关、
人大机关、政协机关、
公检法机关、各民主党派和
人民团体,以及事业单位所依法占有。正确界定企业中那些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是实施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前提条件。按照一般的认识,企业中的医院、职工宿舍、幼儿园、浴室、学校、
招待所、食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都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应当根据情况加以剥离。
做为非经营性资产,有三种特征:(1)配置领域的
非生产性;(2)使用目的的服务性;(3)补偿、扩充的
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
依据以上特征,
非经营性资产具体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项:
社会管理部门占有的资产,
社会公益福利占有的资产,
企业服务部门占有的资产。
申批表格
一、“申报单位”:指拟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单位的全称。
二、“用途”:指本表
一式三份各自的作用,经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经办人分别加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保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保存”的
戳记。
三、“编号”:指有
资产管理部门审定时赋予的统一编号。
四、有关“投资单位申报”的内容:
(一)“投资单位”:指拟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单位。
1、“单位名称”:指投资单位的全称,与单位
公章一致。
3、“
单位性质”:指投资单位的性质。如行政、事业、社团或其他等。
5、“单位地址”:指投资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二)“接受投资(拟开办)单位”:指经批准机关批准的接受投资或拟开办的单位。
1、“单位名称”:指接受投资(拟开办)单位的全称。
2、“法人代表”:指接受投资(拟开办)单位的法人代表。
3、“单位地址”:指接受投资(拟开办)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4、“组织形式”:指接受投资(拟开办)单位的财产组合方式。一般包括
国有独资创业、
集体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联营企业、其他形式等。
(三)“申请转为经营性的资产”:指投资单位拟将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的资产。
1、“资产来源”:一般包括单位业务收入和
其他收入、无偿调入和
接受捐赠形成的资产等。
2、“
资产总额”:指投资单位拟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评估(重估)前价值总和。包括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
其他资产。
3、“转
经营形式”:一般是指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出租、出借、其他等方式。
(四)“申报理由”:填写拟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原因。
1、“经办人”:指申报单位具体负责办理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手续的人员。
3、“负责人”:指申报单位具体负责分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产项目的人员。
4、“(公章)”:盖申报单位的公章。
五、有关“资产评估(重估)确认结果”的内容:
(一)“评估(重估)后价值”:指经投资单位的主管部门批准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价值总和。
(二)“评估(重估)后的价值”:指已批准的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再经
资产评估机构评估(重估)的价值总和。
(三)“评估单位”:指受拟开办单位委托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资产评估的资产评估机构。
(四)“确认价值”:指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重估)后,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价值的总和。
(五)“确认单位”:指确认价值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六)“确认文件”:指确认价值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确认文号。
六、有关“审核审批意见”的内容:
(一)“主管
部门审核意见”:指投资单位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的意见。
1、“经办人”:指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办理审查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项目的人员。
2、“负责人”:指主管部门负责审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项目的领导。
3、“公章”:指主管部门的公章。
(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意见”:指负责审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的意见。
1、“经办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受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工作的经办人员。
2、“负责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领导。
3、“公章”:指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由经办人员加盖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公章。
七、有关“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清单”的内容:
(一)“名称”:指投资单位拟转经营性资产的非经营性资产的名称。
(二)“结构、规格、型号”:指上述资产的结构、规格、型号。
(三)“购建时间”:指上述资产的购建时间。
(五)“数量”:指上述资产的实物数量。
(六)“
账面原值”:指单位在购建上述全新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七)“
账面净值”:指上述资产的账面原值减去已提
折旧额以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