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授
教育学术语
终身教授制是美国大学教师聘用制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这种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学术独立性的考虑。在20世纪初,在一些美国大学出现教授由于发表独特学术见解而被校方解雇的情况,这种情况引起大学教授的不满和他们对于国家学术命运的担忧。于是,以哲学家杜威等知名学者为首的一批教授在1915年成立了美国大学教授会(AAUP),并且提出了建立保护学术自由的终身教授制度。终身教授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经过7年左右的聘用期后,如果通过了终身职称的评价,就可以晋升为终身教授。对于获得这种头衔的教师,除了明显的失职行为、身体或智力原因、道德问题或学校财政困难外,学校不得无故解除与他们之间的聘用合同。终身教授制度在创立之后,逐渐被许多美国大学所采用。这种制度在传播过程中,既有继承,也有变异。
设置意义
终身教授制,顾名思义,就是一经聘任后,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同时他们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
起始原因
1940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简称,AAUP)发表了《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授制的声明》(Statement of Principles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确定了终身教授制度的原则。在历史上,终身教授制度对维护学术自由,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美国学术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终身教授制度不断受到抨击,对于终身教授制度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各州和各高等院校都纷纷对终身教授制度进行改革。在各种改革途径中终身聘任后评审备受各院校的关注。
相关名单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
浙江大学历史地理系终身教授:陈桥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范曾、王伟光
中国政法大学5位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
南通大学终身教授:范曾李昌钰、杨耀忠、李政宏、汤玛斯·肯瑟勒
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屠大维
香港大学终身教授:龙应台
济南大学终身教授:范曾
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苏东海夏燕月王宏钧、王秋仲、黄燕生铁付德信立祥、王冠英、杨 林、关双喜、赵家英、王赴朝陈仲陶、傅万里、董 琦相瑞花、林江泓、季如迅孔祥星齐吉祥
参考资料
山东大学首批聘任的14位终身教授 .山东大学新闻网.2010-04-26
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0:36
目录
概述
设置意义
起始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