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伦德拉·莫迪
印度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全名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古吉拉特语:નરેન્દ્ર મોદી,英语:Narendra Damodardas Modi),1950年9月17日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马赫萨纳县瓦德纳加尔镇,毕业于古吉拉特大学,第15任印度总理印度人民党领导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0年9月17日,莫迪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马赫萨纳县瓦德纳加尔镇的一个下层种姓家庭,幼年时期曾帮助父亲售卖红茶。8岁时,开始接触印度教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参加它的地方训练课,并成为了一名小干事。
20世纪70年代,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团的一员,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他经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紧急状态和民主议题发表评论。1971年印巴战争后,莫迪辞去工作,成为国民志愿服务团的一名正式“干部”。
1978年,莫迪被志愿团委任为古吉拉特邦一个区的负责人;同年,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从德里大学得到了政治学学士文凭。
1981年,莫迪成为志愿团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总部的宣传和联络负责人,负责与其他印度教组织及海外印度人的联系。1982年,从古吉拉特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
从政经历
1985年,莫迪受到国民志愿团的指派,加入了印度人民党
1988年,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正式进入主流政治圈。印度人民党于1980年成立,前身是人民同盟,大部分内部成员是印度教教派主义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的成员。
1995年,莫迪辞去秘书长职务,到古吉拉特邦的一所中学担任校领导;11月,被任命为人民党全国秘书长,并搬到了新德里
1998年5月,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提拔莫迪为人民党全国总书记,负责操盘即将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喜马偕尔阿萨姆等5个邦的地方议会选举。1999年,兼任人民党的新闻发言人
2001年10月7日,莫迪成为第14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任职首席部长期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引进外资。为争取外国投资和学习经验,莫迪还多次访问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在其带领下,古吉拉特邦经济增长率创印度各邦之最。
2013年9月,莫迪成为印度人民党2014年总理竞选候选人。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根据相关法律,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组建新一届印度联邦政府,而作为该党领袖,出任总理。
2019年5月24日,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5月25日,时任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正式任命莫迪为总理,同时要求莫迪提名新一届联邦政府内阁成员。
2022年4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发文,祝贺马克龙成功连任法国总统;10月27日,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表示,27日下午与印度总理莫迪通了电话,希望英国和印度能够继续在达成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取得良好进展。
2024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此次选举获胜后,莫迪成为继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后首位连任三届总理的人。
当地时间2024年6月5日,印度总理莫迪主持了内阁会议,建议解散第17届人民院(议会下院),并向总统穆尔穆提交了辞呈。印度总统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总统已经接受了辞呈,并要求总理和联邦部长理事会继续任职,直到新政府成立;当地时间6月7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讲话说,印度总统穆尔穆已邀请其组建政府并担负起总理职责;当天下午,莫迪前往总统府,拜会了印度总统穆尔穆,并且正式递交了组建政府的函件;当日,印度全国民主联盟举行会议,正式推举纳伦德拉·莫迪为该联盟领导人,为莫迪第三次出任印度总理奠定基础;当地时间6月9日下午6时,印度举行总理宣誓就职仪式,来自印度人民党的莫迪开启其历史性的第三个总理任期。莫迪由此成为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连续两次连任总理的印度政治人物。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莫迪上台后废除了存在65年之久的计划委员会,以“全国改革印度协会”取而代之。旨在以“自下而上”的“亲民、积极、参与性强的发展规划”政策形成模式取代计划委员会“自上而下”的传统决策模式。并用“三年行动计划”“七年战略规划”“十五年远景文件”替代原有的五年计划。
莫迪上任后推出了一系列反腐措施。这些措施包括:2014年6日,印度政府下发被誉为“莫迪11条戒律”的文件”。2015年,莫迪顶住保守派的压力,宣布砍掉已有65年历史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把权力转移到财政部。2016年11月,颁布“废钞令”,宣布废除面额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打击腐败和洗钱、阻止伪造纸币和恐怖主义活动。
莫迪政府还启动了一项让国有银行为穷人开办帐户的活动,希望借此提升扶贫力度,同时铲除腐败的温床。
莫迪始终把建立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经过2017年多个邦的选举,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全国27个邦中的19个得到执政权,让国大党和很多地方政党边缘化,莫迪政府和印人党对印度政局的控制力增强,有利于他的政策在全国推行。
2014年莫迪上台不久,最高法院就宣布1993年到2010年所有政府批准的214件矿山许可凡未开工的一律撤销。六个月后,莫迪重启矿山私有化进程。对有争议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莫迪政府的进展则较为缓慢。
经济方面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正式推出“印度制造”计划,重点发展促进投资、促进创新和建立制造业基础设施等。同时,印度政府还放宽了外国投资者在国防、航空、铁路等领域的限制。
2016年8月,印度政府通过《商品与服务税法案》,统一全国税收制度、调整商品和服务税率,避免重复征税,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2019年,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调查中,印度名次上升了53位,达到全球第77位。
2016年,为了打击黑钱、逃税、假币等问题,莫迪宣布废除面额500及1000卢比的纸币,现有纸币必须在50天之内存入银行或兑换为新币,否则将沦为废纸。
2016年,莫迪政府的破产法颁布。该法创立了双轨制破产程序和快速破产办理程序,能够有效缩短破产程序办理的时间,增强破产框架力度,提升了印度营商环境排名。
社会方面
2014年10月,印度政府发布了《物联网策略》,目标是2020年培育实现150亿美元的物联网产业。2015年7月,莫迪政府提出“数字印度”倡议。这一倡议聚焦于发展电子政务、发展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服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印度广大的农村人口也能接入互联网等。
“智慧城市”战略,计划在全印度建造100座智慧城市,向500个印度城市提供资金,用于投资清洁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基本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2016年1月16日,莫迪推出“创业印度”计划。政府将提供100亿卢比(约合10亿元人民币)支持新创企业,从税收减免、快捷文件处理、融资等多个方面鼓励印度民众创新、创业。
莫迪政府的劳工政策改革的重点是修订三部与劳动雇佣制度相关的法案,其分别为1948年的《工厂法》,1961年的《学徒条例》和1988年的《劳动法》,目的在于增加管理层和雇主的灵活性。其中后两部法律获议会两院通过。
《劳动法》修改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型企业的定义由之前的雇佣人数在0人到19人之间提高到10人到40人之间,这使得小型企业免于受其监管的法律从之前的8部增加为16部。
《学徒法》的修改主要是扩大企业生产车间中能接受的学徒数量,根据工作性质引人非技术工人型学徒。修改后的法律废除了“公司必须吸收一半以上的学徒作为其正式员工”、“违反该项法律的企业领导面临监禁处罚”等条款,企业可吸收其员工总数2.5—10%规模的学徒工;雇佣超过5人以上的企业都有资格吸收学徒工。关于学徒工的薪资水平,修改后的法案将其与半熟练工人的工资挂钩。
2014年10月2日,莫迪政府发起“清洁印度”运动(也称“厕所革命”),旨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并改善农村公共厕所环境,消灭露天排便情况。该运动为期五年,定于2019年10月2日圣雄甘地150周年诞辰结束。
2019年11月,莫迪宣布,印度在推行“清洁印度”五年内建造了超过1亿个厕所,让99%的农村民众实现“厕所自由”。
2018年,莫迪政府公布了“国家清洁空气五年规划”,旨在将印度全国范围内100余个严重污染城市的污染水平在未来三年减少35%,未来五年减少50%。
2020年3月19日,莫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周日(22日)为“全民宵禁日”,呼吁民众除非必要不要外出;3月20日,莫迪与印度各邦首席部长举行了视频会议,讨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3月24日,莫迪宣布从周三(25日)开始实施全国封锁,持续21天;4月14日,莫迪宣布原定于14日到期的全国封锁将延长至5月3日,且管控措施将比先前更为严格,但从20日起将在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逐步复工复产;4月27日,莫迪与各邦首席部长举行视频会议,建议5月3日之后,全国疫情的高发区应该继续封锁。各地要按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区分,然后拿出退出封锁的路线图;5月12日,莫迪宣布印度将推出总额为20万亿卢比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将再次延长全国封锁措施。
民族方面
2019年12月11日,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通过,修正案针对的最主要目标是阿萨姆邦非法移民,旨在通过立法将甄别出来的非法移民遣送回原籍所在国。修正案允许在印度居住超过6年的从孟加拉国阿富汗巴基斯坦非法进入印度的少数族群成为合法的印度公民。法案规定,于2015年前来到印度的非法移民中,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天主教的教徒可获得印度国籍,但穆斯林除外。该法案引起了印度全国性的骚乱。
外交方面
2014年6月,莫迪政府推出了“季风计划”,尝试“借古谋今”深化环印度洋地区的互利合作。通过“季风计划”的实施,印度谋求可持续的区域战略利益,保障更加牢固的地区领导权,进而实现印度的全球战略抱负。
莫迪政府的“季风计划”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2014年6月20日印度文化秘书拉文达·辛格(Ravindra Singh)首次提出“季风计划”的概念到2014年9月,是该计划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季风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项目。印度依托印度洋国家的共有历史,强化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在文化、心理、认同方面的存在,扩展印度文化软实力的影响。2014年9月,在拉文达·辛格与外交秘书苏贾塔·辛格(Sujatha Singh)举行关于“季风计划”的特别会议后,“季风计划”进入第二发展阶段,逐渐超越文化项目范畴而成为一项被赋予外交、经济功能的准战略规划。
莫迪上台以后,将宗教、文化作为印度与各国接触的重要媒介。莫迪认为,佛教可以作为印度与亚洲各国关系中的“粘合剂”,有助于唤起亚洲各国对印度的记忆并转变为印度的外交特色、有助于提升印度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佛教外交”可以赢得周边国家的人心、可以巩固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莫迪注重发展和巩固与南亚各国的关系,将周边稳定视作印度崛起的基石。莫迪上任后,邀请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内的所有南亚国家领导人出席其就职仪式。莫迪承诺与邻国和睦相处,密切经济联系。例如,莫迪将不丹作为首访国家并承诺提供更多经济援助,与孟加拉国签署《陆地边界协定》解决几十年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改善了印度与斯里兰卡关系。
除了巩固与南亚国家的关系外,莫迪更加重视其印度洋“后院”。2015年3月,莫迪访问塞舌尔毛里求斯斯里兰卡三国,与之强化防务合作,打造印度洋安全体系。
自2003年印度外长贾斯旺特·辛哈宣称东向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并已扩展到亚太地区以来,印度的亚太外交就在东向政策的框架下进行。莫迪上台后,强化东向政策,把“东向”升级为“东向行动”,并把“东向行动”的范围扩展到包括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斐济以及蒙古韩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东向行动政策”演变成名符其实的亚太政策。
东向行动政策与东向政策相比,在目标定位上更为明确。“东方”既是相对于欧洲等西方国家而言,同时也是指印度以东的亚洲国家,在地域上应该涵盖整个亚太地区。东向行动政策实施范围大大扩展,把东向政策时期忽略的一些国家囊括在内,比如澳大利亚斐济、蒙古。东盟以及东盟国家仍然是东向行动政策的核心,而日本是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又一核心。
2021年7月28日,莫迪在新德里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双方讨论深化美国-印度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布林肯和莫迪讨论了区域性挑战、新冠疫情应对工作、气候变化、共同价值观和民主原则以及区域安全方面日益扩大的合作范围。
印度“西联”战略源自辛格政府的“西望”政策,莫迪政府将其明确定性为战略并付诸实践,主要覆盖中东非洲和西印度洋地区等地缘政治空间。在该战略指引下,印度积极精耕伊朗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将其打造为印度“西联”的核心地带;推出并充实“亚非增长走廊”,实践“印非战略伙伴关系”;走实走深印度版“印太战略”,积极布控西印度洋地区,加大在印度洋岛国的存在。
莫迪执政以来一直主张结束克什米尔的特殊宪法地位。2018年6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地方政府联盟解散,执政的印度人民党退出了和该地区人民民主党的执政联盟,该地区随后受到新德里政府的直接管治。
2019年4月8日,印度人民党表示,它将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即指“印控克什米尔”)人民数十年来的特权;8月,莫迪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特殊地位”。之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将会重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另一部分是拉达克,后者不设立法机关;10月31日,印度政府正式实施《查谟一克什米尔重组法》,成立“查谟-克什米尔中央辖区”和“拉达克中央辖区”;11月2日,印度发布新版政治地图,对所谓的“联合领土”——查谟克什米尔拉达克边界进行了详细界定,在地图上直接将争议地区划归自己的版图;11月3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印度企图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划分为两个直属新德里的“直辖区”并试图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占为己有的做法,巴方不予承认。
以往印度政府认为中印矛盾不解决,就无法全力推动中印经济合作。莫迪破除了这种惯性思维,对中印经济合作持积极态度。在美国日本都反对的情况下,印度果断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最终成为亚投行借款最大接受国。
然而,莫迪政府对中国发起了“问题外交”,在印度未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未能将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列入联合国安理会1267名单等问题上指责中国,在印度激起反华情绪,对中印关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莫迪政府还多次安排达赖喇嘛藏南,甚至邀请达赖进印度总统府参加活动,产生印度仍然在“打西藏牌”的印象。
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后,舆论认为两国关系将陷入一段时间的低潮,但在中印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下,很快就使中印关系触底反弹。特别是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举行的非正式会晤,就两国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沟通,让两国关系迅速回到了正轨。
2024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2020年12月2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宣布,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向印度总理莫迪颁发了美国“功绩勋章”(the Legion of Merit)。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在推特账号上发布署名奥布莱恩的推文称,向印度总理莫迪颁发勋章,是为了表彰他“在提升美印战略伙伴关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印度驻美大使代表莫迪总理接受了勋章。
2022年1月13日,据知情人士消息,印度政府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都坚持着所谓的“邻里优先”,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迪强调,在北京冬奥会的问题上印度“拒绝跟风”,不会选择跟随美国采取行动,并不会对外宣布不派遣官员参与此次冬奥会
2021年12月17日,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了到访的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帕利。莫迪承诺,印度要进一步深化印度和法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2022年3月1日,据法新社巴黎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俄乌冲突进行外交协调,并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电话交谈。报道称,马克龙与印度总理莫迪一致同意这场冲突“尽快达成停火的重要性”;8月16日,印度政府发表声明说,印度总理莫迪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双方讨论了两国在国防、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并对俄乌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的风险表示关注。
2022年2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进行日程调整,计划3月份前往印度访问,并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首脑会谈;3月18日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计划19日启程对印度和柬埔寨进行访问。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介绍称,岸田此访行程共3天,他将与印度总理莫迪就日印建交70周年等议题进行会谈;日本时间3月19日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达新德里。按计划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首脑会谈,内容将包括俄乌局势以及推进日本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机制”的合作等。
2022年2月24日晚间,印度总理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普京向莫迪介绍了俄乌局势。莫迪总理表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分歧只能通过真诚的对话来解决,希望尽早结束冲突。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通话时说,乌克兰武装人员用印度留学生作“人盾”,阻止他们离开乌克兰进入俄罗斯。俄方将努力保障他们安全撤离;当地时间3月7日,俄罗斯总统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电话交谈,探讨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当地时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通电话,双方就双边经贸、科技、能源、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合作进行了讨论;当地时间3月20日,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电话会谈。两国领导人指出,俄印双边贸易、经济和投资领域以及能源和运输领域的互利关系蓬勃发展。双方还就国际问题,特别是乌克兰周边局势交换了意见。
印度外交部2022年3月3日称,“四方安全对话”(QUAD)成员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领导人将于3月3日举行线上会晤。印度总理莫迪、美国总统拜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再次在线上会晤,就“印太地区”的重要事态发展交换意见。
当地时间2022年3月7日中午,印度总理莫迪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主要探讨了当下乌克兰的局势。
当地时间2022年3月3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将在访问印度期间于4月1日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会面;当地时间4月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拉夫罗夫对于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独立、不易受敲诈影响”的立场表示赞赏,并称俄方不反对印度在促进俄乌和谈中发挥作用。
2022年5月16日,应尼泊尔总理德乌帕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对尼泊尔进行为期1天的访问,届时莫迪将到访尼泊尔著名佛教圣地蓝毗尼,并出席相关活动。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雅典,开始对希腊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40年来首次访问希腊。根据希腊方面公布的行程安排,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将与莫迪会谈。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4日晚,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展开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莫迪继2016年之后再次访问卡塔尔
2024年7月4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将在8日至9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将是俄乌战争2022年爆发以来,莫迪首次访问俄罗斯;7月9日,印度总理莫迪与俄总统普京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印度媒体WION援引多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访问乌克兰。报道称,此次访问仍在筹备中,最有可能在8月23日前后进行;8月19日据法新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印度外交部证实,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乌克兰。路透社称,这将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莫迪首次访乌。;当地时间8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始对乌克兰进行访问。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1日上午,印度总理莫迪抵达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开启对科威特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印度总理43年来首次访问科威特。
军事方面
2019年8月15日,莫迪宣布设立一个新职位:国防参谋长。印度此前不设类似于“总参谋部”性质的统一领导机构,制约了印度的联合作战能力。莫迪称,设立这一新职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按照西方的方式协调印度的海陆空三军。
2023年11月25日,《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班加罗尔试乘了印度国产双座轻型战斗机(LCA)“光辉”(Tejas),试乘时长30分钟。
政治理念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奉行“自立印度”的政治纲领。印度政府要求尽量照顾“国货”,在印度国内自行生产。
莫迪想要把印度乃至他自己变成“世界导师”。试图通过“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建立经济和全球影响力。
个人荣誉
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
2019年,印度总理莫迪的传记电影《纳伦德拉·莫迪总理》定档在4月5日上映。该片讲述了莫迪的生平经历,从小时候在火车站卖茶叶,青年时期云游修行,到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最后他领导的人民党赢得2014年大选。但在距离11日大选的6天前,被要求该片推迟上映。
传记作品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莫迪的父亲叫达摩答达斯·穆尔昌德(1915-1989年),是在火车站外卖茶水的小贩;母亲叫希拉本·莫迪(生于1920年),一直生活在家乡的农村,由小儿子照顾。莫迪的父母共生育了6个孩子,他排行老三。
莫迪的长兄索姆出生于1944年,高中毕业后取得卫生检验部门颁发的文凭资格,随后在地方公共卫生站充任卫生检验员。二哥阿姆利特生于1946年,毕业后又在工业培训机构进修短期课程,而后在艾哈迈达巴德市的一家私人企业做车工。在莫迪之后,他的父母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妹妹名叫瓦珊缇(Vasanti),两个弟弟分别叫普拉拉德(Prahlad)和潘卡基(Pankaj),两人在学业方面都未能继续深造。潘卡基从学校毕业后自修了新闻专业课程,后来进入古吉拉特邦政府信息部门工作。
莫迪的妻子叫贾苏达本,出生于1952年。2岁时,贾苏达本的母亲就去世了,她按照印度种姓制度,被家人安排与莫迪订婚。在莫迪13岁时,这对“夫妻”就举行了婚礼的宗教仪式。按照印度当地农村的习惯,1968年莫迪18岁时,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但三个月后,莫迪便离家出走,之后二人再也没见过面。
人物关系
社会活动
2019年6月21日“国际瑜伽日”,莫迪与三万名印度民众齐聚北部城市昌迪加尔,在晨光中一同练瑜伽庆祝这一节日。莫迪希望人们能够把瑜伽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认为瑜伽不分贫富贵贱,任何人都可以练习;人们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健康。
2019年7月,莫迪参加了由贝尔·格里尔斯主持的冒险类真人秀节目《荒野求生》,旨在向世界展示印度丰富环境遗产,并强调保护自然,以及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人物评价
莫迪的政治能量非常之大。他是从基层一步步拼杀出来的,对印度的从上到下的政治生态相当熟悉,对印度民众的真实心态和心理期盼有着与印度其他政治家不同的准确把握。简单说,莫迪比较了解广大印度人在想什么、要什么、希望什么。第一任期,莫迪虽然并没有完全承诺他的竞选诺言,印度的经济社会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看来,没有太致命的弱点和失误。相反,可圈可点之处不少,特别是实现了印度经济增速在世界大国中独领风骚的成绩,让印度人倍感自豪。此外,莫迪在处理国际和地区复杂事务时,也迎合了印度人的普遍风格,体现了印度八面玲珑的机灵与老道。(纵相新闻 评)
莫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虽然出身于草根,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但其心里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印度梦”。从莫迪成长的环境及过程来看,其坚定的意志磨练出坚韧的性格,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然而,在关系到国家利益时,莫迪有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莫迪依靠坚强的性格,大胆表达人民党的政治主张和其本人的治国方案,吸引了许多年轻选民的支持。(《时代人物》评)
人物争议
2002年,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暴力冲突,时任该邦首席部长的莫迪备受指责。美国政府指责莫迪未能妥善处理古吉拉特邦暴乱,于2005年以此为由拒绝向他发放签证。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对于古吉拉特邦暴乱,莫迪无罪。2014年2月,美国驻印度大使南希·鲍威尔与莫迪会晤,这才意味着美国结束对他长达近10年的抵制。
2014年访美期间,莫迪因暴乱事件遭美法院传唤。一家名为“美国司法中心”的民间团体代表印度2002年这起暴乱中的两名幸存者,向纽约一家法院递交诉状,寻求根据外国人侵权索赔法和酷刑受害者保护法,让莫迪就反人类罪和法外处决作出补偿和惩罚性赔偿。而莫迪团队并没有作出回应。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随着印度人民党赢得联邦大选上台执政,在其母体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幕后操控下,印度国内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与印度教教派主义思潮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早超出了印度国界的限制。
2019年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通过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率先爆发骚乱,骚乱随后扩散至全国23个邦、56座城市,25人因此死亡。印度旅游业也遭到重创,官方表示同年12月泰姬陵游客同比大减60%。然而,莫迪态度强硬,表示议会通过修正案是“百分之1000正确的”。
2022年4月,据媒体报道,印度国家调查局(NIA)孟买分部收到一封恐吓邮件,邮件中威胁要杀害印度总理莫迪和数百万人。该机构对此展开调查。
莫迪的推特账户被盗,发布了莫迪政府要给全国民众发加密货币的文章。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6:4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