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调
江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小曲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乐曲起源
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紫竹调最初在沪剧“同场戏” 《双脱花》 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员在演唱时,双手摇曳做滤豆浆的动作。这过滤豆浆的布兜时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这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调”了。它原是一首具有山清水秀、鱼米盛产地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它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富有江南地区劳动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
演唱技巧
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紫竹调也是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但在第三句(转的部位)前有两个五字“垛句”,这就是所谓“转前加垛”,第四句是一个重复句,这是许多民歌小调中加强结束感所常有的。
紫竹调通常用于叙事、抒情、交流思想等场合,可用独唱、对唱的形式,女声独唱犹为适宜,唱正调(C或D),男声唱反调(F或G),但较少运用。
歌曲歌词
民歌小调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同一首歌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 送也吾郎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 口儿对着箫, 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小小鱼粉红鳃, 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 头摇尾巴摆,
我手执钓杆钓将起来. 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彭柯版
踏遍山间我采槟榔 愿闻一路扑鼻香
亲手摘一串 阿妹尝一尝 就像妹妹你来为我洗衣裳
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真真花香浮脸庞
一路清脆鸟儿唱 谁为我做饭为我洗衣裳 也让哥哥我来为你采槟榔
小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阳光明媚喜洋洋
阿哥阿妹齐欢唱 我来采槟榔你来洗衣裳 恩恩爱爱神仙也向往
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阿妹妹呀妹心我愿来牵肠
童丽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新时调。
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小宝宝,一丁一丁学会了。
李玲玉版
紫竹开花七月天,小妹妹呀采花走得欢 。
手拿紫竹篮,身穿紫竹衫。美丽的紫竹花戴胸前。
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李玲玉上海话吴语
周艳泓版
一件紫竹轻轻摇,多少梦中谁吹簘。
花落有几度,花开有几朝,难忘家乡紫竹调。
问哥哥呀,绿水可在心中摇。问妹妹呀 ,青山可在怀里抱。
阵阵春风微微笑,江南处处春来到。
小伙抖红樱,姑娘插秧苗,田间传来紫竹调。
问哥哥呀,年轻可象绿芭蕉。问妹妹呀,芳心可象红樱桃。
潇潇春雨悠悠飘,水乡处处涌春风。
笑声波中撒,渔歌浪里飘,水面荡起紫竹调。
走天涯呀,难忘江南家乡好。走海角呀,难忘故乡紫竹调。
谢采妘版
专辑:《中国小调3》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小小金鱼粉红鳃,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头摇尾巴摆,手执钓竿钓将起来,
小妹妹呀,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小妹妹呀,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陶慧敏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
送与哥哥做管萧
萧儿对着口
口儿对着萧
萧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
管这萧儿好不好
问哥哥呀
这管萧儿好不好
小小金鱼粉红鳃
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
头摇尾巴摆
手执钓竿钓将起来
小妹妹呀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小妹妹呀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一根紫竹直苗苗
送与哥哥做管萧
萧儿对着口
口儿对着萧
萧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
这管萧儿好不好
问哥哥呀
这管萧儿好不好
小小金鱼粉红鳃
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
头摇尾巴摆
手执钓竿钓将起来
小妹妹呀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小妹妹呀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社会影响
《紫竹调》的曲调健康向上,形式灵活多变,内容生动大气,极具上海特色、申城风格。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紫竹调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的版本,这也是能代表上海最原生状态民歌的特点。因为它传唱广,影响大,而且旋律明朗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上海特色,堪称为是能代表上海形象的作品。周恩来总理生前非常喜欢“紫竹调”。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在沪召开。会议期间的一次联欢会上,周总理就点唱了“紫竹调”,在场的两位沪剧名家丁是娥筱爱琴便演唱了《罗汉钱·燕燕做媒》 。周总理闻声起舞,很是高兴。
20世纪80年代《紫竹调》就在美国灌成了唱片,与《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一起,成为最早流行美国的中国乐曲。前些年,苏格兰交响乐团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奏过《紫竹调》;2006年春节,上海沪剧院的茅善玉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了“紫竹调”,这样的交流很有意思。民族的音乐一旦与普遍的审美标准相融合,就会成为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需求。“申博”成功后,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纷纷谋求将《紫竹调》确立为上海的音乐形象,如果这一行动获得成功,《紫竹调》的传唱一定会更广泛。
《紫竹调》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从街头巷闾传唱的“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的情歌,到东方歌舞团演员朱明瑛唱红大江南北的沪剧《罗汉钱》里著名的《紫竹调》,该曲一直在上海这个城市的上空飘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5 15:56
目录
概述
乐曲起源
演唱技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