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草科
石竹目下的一科
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双子叶植物,约14属,95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6种,产西南部至东部。草本;叶对生、互生或近轮生,有时肉质;花辐射对称,两性,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通常小而不显著;萼片分离或仅于基部合生,宿存;花瓣小或缺;雄蕊少数或极多数;子房上位,数室,或心皮离生(Gisekia);果干燥,室裂或横裂,稀不开裂。本科所含的属亦有学者将其置于番杏科(Aizoaceae)。
生态特征
草本。单叶,对生、互生或近轮生,有时肉质;托叶无或小而早落。花两性,形小,辐射对称,单生、簇生或成聚伞、伞形花序。单被花,花被片5,分离,稀基部连合,覆瓦状排列,宿存;雄蕊下位或稍周位,(2)3-5-10(-20),花丝离生或基部连合,花药2室,纵裂;花盘无或环状;子房上位,心皮3-5连合或离生,花柱、柱头与子室同数,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弯生或倒生。蒴果,室背开裂或环裂,稀不裂,花被宿存。种子多数,胚环状,包被胚乳。
约14属100种,主产热带及亚热带。多为旱地杂草。我国3属8种。
1. 心皮离生;叶富含针晶体 吉粟草属 Gisekia
1. 心皮连合;叶无针晶体。
2. 种子具环形种阜及假种皮;花具退化雄蕊。 星粟草属 Glinus
2. 种子无种阜及假种皮;花无退化雄蕊。 粟米草属 Mollugo
本科主要分布
约14属100种,主产热带及亚热带。多为旱地杂草。我国3属8种。约14属100种,主产热带及亚热带。多为旱地杂草。我国3属8种。
本科代表属
针晶粟草属(Gisekia)
星粟草属(Glinus)
粟米草属(Mollugo)
簇花粟米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
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
又称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是栗米草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L.的全草。
一年生小草本,高达30厘米。全草无毛。茎多叉状分枝,枝 纤细有棱,无毛,通常褐绿色。叶常3~5成假轮生,或对生,根生叶倒卵形 至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一,长1~3厘米,宽3~7 毫米,基部渐狭呈短柄,先端尖,全缘,托叶早落。二岐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 对生,花梗长2~6毫米。花单被,萼5片,雄蕊3枚,雌蕊1个,子房上位, 3室,卵形。蒴果圆形。
幼苗的子叶2片,叶片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有短柄。下胚轴不发达,略带紫色。初生叶1片,倒卵 形,基部楔形,全缘。第三片后生叶以后为阔披针形。全株光滑,无毛,叶片有蜡质光泽。
成株茎铺散,多分枝,高10~30厘米。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至匙形,全缘; 茎生叶常3~5片成假轮生 或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0.3~0.7厘米,叶柄短或近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 生,总花梗细长,花小,淡绿色; 萼片5片,边缘膜质,椭圆形,宿存; 缺花瓣,雄蕊3枚。
果实为蒴果宽椭圆形或近球形,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橘红色或粟黄色,有小粒状突起。
多生于山坡草地中,路边,村落、城镇附近草地也有生长。产 于我国南部至江南各地。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具有药用价值。
线叶粟米草(Mollugo cerviana (L.) Ser.)
在粟米草属中是一个分布较北的物种,最北可以分布到蒙古国的东戈壁、中戈壁和准噶尔戈壁。在中国仅在新疆、河北有分布记载。线叶粟米草为一年生近似于短命的矮小草本,高仅达8cm,在群落中作为伴生种,不容易被调查者发现。
多棱粟米草(Mollugo verticellata L).
海马齿属(Sesuvium)
假海马齿属(Trianthema)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2 07:02
目录
概述
生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