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草
粟米草科粟米草属植物
粟米草(Trigastrotheca stricta (L.) Thulin)是粟米草科、粟米草属铺散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有棱角,无毛,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中脉明显;叶柄短或近无柄。花极小,组成疏松聚伞花序,花序梗细长,花被片淡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膜质;花丝基部稍宽;子房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花柱短,线形。蒴果近球形,种子多数,肾形,栗色,具多数颗粒状凸起。6-8月开花,8-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铺散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有棱角,无毛,老茎通常淡红褐色。叶3-5片假轮生或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2-7毫米,顶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中脉明显;叶柄短或近无柄。
花极小,组成疏松聚伞花序,花序梗细长,顶生或与叶对生;花梗长1.5-6毫米;花被片5,淡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2毫米,脉达花被片2/3,边缘膜质;雄蕊通常3,花丝基部稍宽;子房宽椭圆形或近圆形,3室,花柱3,短,线形。蒴果近球形,与宿存花被等长,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栗色,具多数颗粒状凸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秦岭、黄河以南,东南至西南各地。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生于空旷荒地、农田和海岸沙地。
繁殖方法
组培材料:粟米草的叶、带腋芽茎段。
培养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①MS+2,4-D1毫克/升+6-BA1毫克/升;②MS+NAA1毫克/升+6-BA0.5毫克/升。
③MS+2,4-D2毫克/升+KT0.1毫克/升;④MS+IBA1毫克/升+6-BA2毫克/升。
诱导芽分化培养基:⑤MS+Z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CH500毫克/升;⑥MS+ZT4毫克/升+NAA0.5毫克/升+CH500毫克/升;⑦MS+6-BA2毫克/升+NAA0.5毫克/升+CH500毫克/升;⑧MS+KT1毫克/升+NAA0.1毫克/升。
诱导生根培养基:⑨MS+NAA1毫克/升+6-BA0.1毫克/升;⑩MS+NAA0.5毫克/升+KT0.5毫克/升。每种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温度(25±1)℃,光照每天12小时,光照度2000勒克斯左右。
无菌材料的获得:将粟米草种子用70%乙醇浸泡1分钟,自来水冲洗,再用0.1%升汞灭菌10分钟,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水漂洗4次,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上。待苗长至4厘米高时,剪其叶和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
愈伤组织的诱导: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培养基上约1周左右,①、③培养基上,在接触培养基的部位外植体开始膨大,逐渐愈伤化,随后整个外植体都开始膨松并愈伤化。愈伤组织较疏松,颜色为土黄色。其中外植体在③培养基上愈伤速度较①快,而在②、④培养基上,叶停止生长,逐渐由接触培养基处枯黄扩大至整个叶片,带腋芽的茎段则基部稍愈,约20天左右长出1-2个小芽,生长速度很慢。由此可见,2,4-D有利于促进粟米草的愈伤形成,且浓度较高时效果较好,其他生长素效果则不理想。
丛生芽的快速诱导:将外植体置于分化培养基上,5天左右带腋芽的茎段在⑤、⑥接触培养基处稍膨大,10天左右在叶腋处开始长出小芽,随后数量逐渐增多。每个外植体上有长得较大的小苗,也有稍有点愈伤的芽点。以⑥培养基效果最佳,⑤次之,⑦、⑧培养基上出芽较晚,而且数量少,一般在2-3个左右。外植体叶未出现以上的结果。看来,高浓度的玉米素有利于粟米草丛生芽的形成。同时将愈伤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上,结果只能促进愈伤的生长,而未有芽的诱导,说明它的再分化有一定的困难。
生根与生长情况: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丛生芽切下移至生根与生长培养基上,7天可看到根的形成,但根较细,数目多,尤以⑨培养基上根数目多。⑩培养基上粟米草的生长较⑨要快。
栽培技术
将培养试管苗的三角烧瓶打开,在温室中炼苗5天后取出,仔细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至盛有蛭石与泥炭(1:1)的花钵中,每天浇稀释10倍的MS大量元素培养液,5天后移栽田里,成活率52%。
主要价值
粟米草中国及东南亚的传统草药。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收敛的功效,主治腹痛、泄泻、中暑、疮疖等症。
参考资料
粟米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粟米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3: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