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一般指禾本科、
竹亚科、
箬竹属植物
箬竹的叶子。
箬竹的叶子
箬竹形态特征
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一般为绿色,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
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
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10-14厘米,花序主轴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小穗绿色带紫,长2.3-2.5厘米,几呈圆柱形,含5或6朵小花;小穗柄长5.5-5.8毫米;小穗轴节间长1-2毫米,被白色绒毛;颖3片,纸质,脉上具微毛,第一颖长5-7毫米,先端钝,有5脉;第二颖长7-10.5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4-2毫米的芒尖在内),具7脉;第三颖长10-19毫米(包括先端长为2.3-2.7毫米的芒尖在内),具9脉;第一外稃长11-13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7-2.3毫米的芒尖在内),背部具微毛,有11-13脉,基盘长0.5-1毫米,其上具白色髯毛;第一内稃长约为外稃的1/3,背部有2脊,脊间生有白色微毛,先端有2齿和白色柔毛;
花药长约1.3毫米,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笋期4-5月,花期6-7月。
箬竹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海南岛、中国台湾地区等地。普遍见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区域。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靠溪流、小河岸边等处。
简介及形态
箬叶为
箬竹的叶片,也称为
辽叶、棕箬、篛叶、茶篰篛叶等。容易被错写成“
箸叶”。
箬竹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应用价值
可用作食品包装物(如
粽子)、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
多糖等。箬竹叶同时具有药用作用药用价值高,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
箬竹叶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箬竹的叶片。
【异名】辽叶(《纲目》),棕箬,篛叶,茶篰篛叶。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衄血,下血,
小便不利,喉痹,痈肿。
《纲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一钱匕。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煅存性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药。
【选方】
治肺痈鼻衄:白面、箬叶灰各三钱。上二味研令匀,分为二服,食后井华水调下。(《圣济总录》玉尘散)
治经血不止:蚕纸(不计多少烧灰)、箬竹叶(烧灰)。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二灰散)
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茶篰篛叶烧成黑灰,研罗极细,入麝香少许,空心糯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治小便先涩后不通:干篛叶(烧灰)、滑石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许,米饮调下,空服。(《指南方》篛叶散)
治咽喉闭痛:辽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之。(《频湖集简方》)
【备考】
《纲目》:“箬,若竹而弱,故名。其生疏辽,故又谓之辽。”“箬,生南方平泽,其根与茎皆似小竹,其节箨与叶皆似芦荻,而叶之面青背淡,柔而韧,新旧相代,四时常青。南人取之作笠,及裹茶盐,包米粽,女人以衬鞋底。”
附箬蒂的药用:
【药用部位】箬蒂(箬竹的叶基部)。
【功用主治】《本草逢源》:“煎汤治胃热呃逆,其性较柿蒂稍平。取灰调香油调涂汤为伤。”
一叶兰繁殖栽培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
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
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
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
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质作为滤水层,再放入
植株。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草炭:
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
草炭:炉渣:陶粒=2:2:1;锯末:
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
水稻土、塘泥、
腐叶土等。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栽培管理
一叶兰属宿根植物,盆栽一般多在春季分株繁殖或直接从野外挖掘
移栽,移栽时要带土球。为了便于上盆,移栽前可将较长的地下茎切断,长度为盆口大小的三分之二,每盆中栽植2至3株即可。一叶兰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PH值一般在4.5至5.5之间,因此盆栽用土可用6份腐叶土,2份山灰,2份
河砂配成。 栽培时先将盆底用粗砂或炭木灰垫上2至3厘米,再加入一些培养土,然后将植株的根系疏散均匀置于盆中,左手提住植株,右手逐渐添人培养土,并轻轻将土摇实。
上盆后一次性浇透水,置于
荫棚下养护。空气干燥时可向叶面和地面喷洒少量水,成活后逐渐增加光照。在夏天应谨防阳光直射,防止叶面灼伤。施肥多用腐熟的
饼肥或土杂肥,一般10至15天施一次。北方栽培时,人冬前应移入室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防室温过高而使叶面失去光泽。
习 性:性喜温暖、阴湿,耐贫瘠,不耐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管理要点
湿度管理:喜欢略微湿润的
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
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温度管理:喜欢高温气候;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在
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
当环境温度在3℃以下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用
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把它搬到有暖气的室内越冬。
光照管理:在夏季的高温时节(白天温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就会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并且叶片卷曲,甚至变黄、脱落。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最好能给它遮掉大约30%的阳光。
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
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
客厅、卧室、
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
氮、磷、
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秋季:播种苗上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来。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
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3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冬季:虽然它仍在继续生长,但偏低的气温会使它的生长速度放慢,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春季: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恢复,并且逐步进入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对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2~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
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进入结实期后,停止
肥料供给。
转盆:通常情况下不特别转盆,只是每年结合分株时换盆重栽。
养护技术
一叶兰性喜湿润温暖荫蔽环境。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通常
长江以南
露地栽培,北方各地均作盆栽,冬季需入室养护,开春4月移出室外。
春季结合换盆可进行
分株繁殖,换盆时剪去老根,摘除枯叶,填入以腐叶土为主的培养土,并施入
基肥,放荫蔽处养护。
夏季宜放阴凉处,生长旺盛季节需保持盆土湿润,每天还应向叶面喷水1~2次,并向地面洒水,以保持湿润环境。每隔半个月左右施1次稀薄饼肥水,促进生长。
浇水不可过多,否则容易烂根。生长期注意适当通气,室温不可低于5℃。
一叶兰药用功效
【异名】一叶(《琉球国志略》),一帆青(《质问本草》),飞天蜈蚣、哈萨喇(《
植物名实图考》),竹叶伸筋(《衡山民间草药》),大九龙盘、竹叶盘、九龙盘(《贵州民间药物》),赶山鞭、蓼叶伸筋、大伸筋、摇边竹、
龙骨草、铁马鞭、甘心蜈蚣、竹根七、
地蜈蚣,九节龙、
蜈蚣草、一寸十八节(《湖南药物志》),土里蜈蚣、狸角叶、单枝白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一叶兰的根茎。
【化学成分】地下部分含几种甾体皂甙,其中一叶兰甙,甙元为
薯蓣皂甙元,
糖有4分子,即2分子
葡萄糖,1分子
半乳糖及1分子
木糖。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微涩,无毒。”
【功用主治】
活血通络,泄热利屎。治
跌打损伤,腰痛,经闭腹痛,头痛,牙痛,热咳伤暑,
泄泻,砂淋。
《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接骨,补虚弱。”
《湖南药物志》:“行气活血,止血退热,强筋骨。治泄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筋骨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治
跌打损伤;九龙盘煎水服,可止痛;捣烂后包伤处,能接骨。(《贵州民间药物》) 治多年腰痛:九龙盘一两五钱,杜仲一两,白浪稿泡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治筋骨痛:一叶兰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治经闭腹痛:一叶兰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治风火头痛,牙痛:鲜一叶兰全草一至二两。煎服。
治伤暑发热身痛,昏睡,喜呕,腹痛(俗名
斑痧):鲜一叶兰一两。水煎服。(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治疟疾:九龙盘研末,大人一钱,小儿五分,于发疟前三小时用开水吞服。(《贵州民间药物》)
治砂淋:一叶兰、
大通草、
木通,煎水服。(《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