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
清代林纾创作的散文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创作年代:民国时期,作者:林纾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1)
鹤卿先生太史足下(2)。与公别十余年,壬子始一把晤(3),匆匆八年,未通音问,至以为歉。属辱赐书,以遗民刘应秋先生遗著嘱为题辞(4)。书未梓行,无从拜读,能否乞赵君作一短简事略见示,当谨撰跋尾归之。呜呼!明室敦气节,故亡国时殉烈者众,而夏峰、梨洲、亭林、杨园、二曲诸老(5),均脱身斧钺,其不死,幸也。我公崇尚新学,乃亦垂念逋播之臣(6),足见名教之孤悬,不绝如缕,实望我公为之保全而护惜之,至慰!至慰!
虽然,尤有望于公者。大学为全国师表,五常之所系属(7)。近者外间谣琢纷集,我公必有所闻,即弟亦不无疑信。或且有恶乎闒茸之徒(8),田生过激之论,不知救世之道,必度人所能行,补偏之言,必使人以可信。若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9),则毒粥既陈,旁有烂肠之鼠,明燎宵举(10),下有聚死之虫。何者?趋甘就热,不中其度(11),则未有不毙者。方今人心丧敝,已在无可救挽之时,更侈奇创之谈,用以哗众,少年多半失学,利其便己,未有不糜沸麕至而附和之者(12),而中国之命,如属丝矣(13)。晚清之末造,概世之论者恒曰:“去科举,停资格(14),废八股,斩豚尾(15),复天足(16),逐满人,扑专制,整军备,则中国必强。”今百凡皆遂矣,强义安在?于是更进一解,必覆孔孟、铲伦常为快。呜呼!因童子之羸困,不求良医,乃追责其二亲之有隐瘵逐之(17),而童子可以日就肥泽,有是理耶?外国不知孔孟,然祟仁,仗义,矢信,尚智,守礼,五常之道,未尝悖也,而又济之以勇。弟不解西文,积十九年之笔述,成译著一百三十三种,都一千二百万言,实未见中有违忤五常之语,何时贤乃书有此叛亲蔑伦之论,此其得诸西人乎?抑别有所授耶?
我公心右汉族,当在杭州时(18)。间关避祸(19),与夫人同茹辛苦,而宗旨不变,勇士也。方公行时,弟与陈叔通惋惜公行(20),未及一送。申、伍异趣(21),各衷其是,今公为民国宣力,弟仍清室举人,交情固在,不能视为冰炭,故辱公寓书,殷殷于刘先生之序跋,实隐示明清标季(22),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弟年垂七十,富贵功名,前三十年视若弃灰,今笃老,尚抱守残缺,至死不易其操。前年梁任公倡马、班革命之说(23),弟闻之失笑。任公非劣,何为作此媚世之言?马、班之书,读者几人?殆不革而自革,何劳任公费此神力?若云死文字有碍生学术,则科学不用古文,古文亦无碍科学。英之迭更(24),累斥希腊、腊丁、罗马之文为死物(25),而至今仍存者,迭更虽躬负盛名,固不能用私心以蔑古,矧吾国人,尚有何人如迭更者耶?须知天下之理,不能就便而夺常,亦不能取快而滋弊。使伯夷叔齐生于今日(26),则万无济变之方。孔子为“圣之时”(27),时乎井田封建,则孔子必能使井田封建一无流弊,时乎潜艇飞机,则孔子必能使潜艇飞机不妄杀人,所以名为时中之圣。时者,与时不悖也。卫灵问阵,孔子行(28);陈恒拭君,孔子讨(29)。用兵与不用兵,亦正决之以时耳。今必曰天下之弱,弱于孔子,然则天下之强,宜莫强于威廉(30),以柏灵一隅(31),抵抗全球,皆败衄无措(32),直可为万世英雄之祖。且其文治武功,科学商务,下及工艺,无一不冠欧州,胡为恹恹为荷兰之寓公(33)?若云成败不可以论英雄,则又何能以积弱归罪孔子?彼庄周之书,最摈孔子者也,然《人间世》—篇,又盛推孔子(34)。所谓“人间世”者,不能离人而立之,谓其托颜回、托叶公子高之问难孔子,指陈以接人处众之道,则庄周亦未尝不近人情而忤孔子。乃世士不能博辩为千载以上之庄周,竟咆勃为千载以下之桓魋(35),一何其可笑也。
且天下唯有真学术、真道德,始足独树一帜,使人景从(36)。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记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不类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37),据此则凡京律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若云《水游》、《红楼》,皆白话之圣,并足为教科之书,不知《水浒》中辞吻,多采岳珂之《金陀粹篇》(38),《红楼》亦不止为一人手笔,作者均博极群书之人。总之,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若化古子之言为白话,演说亦未尝不是。按《说文》:演,长流也,亦有延之广之之义。法当以短演长,不能以古子之长,演为白话之短。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矧于古子之外,尚以《说文》讲授。《说文》之学,非俗书也,当参以古籀(39),证以钟鼎之文(40)。试思用籀篆可化为白话耶?果以籀篆之文,杂之白话之中,是引汉唐之环、燕(41),与村妇谈心,陈商周之俎、豆(42),为野老聚炊,类乎不类?弟,闽人也,南蛮鴃舌(43),亦愿习中原之语言,脱授我者以中原之语言,仍令我为鴃舌之闽语,可乎?盖存国粹而授《说文》可以,以《说文》为客,以白话为主,不可也。
乃近来尤有所谓新道德者,斥父母为自感情欲(44),于己无恩。此语曾一见之随园文中(45),仆方以为拟于不伦,斥袁枚为狂谬,不图竟有用为讲学者。人头畜鸣,辩不屑辩,置之句可也。彼又云:武曌为圣王(46),卓文君为名媛(47),此亦拾李卓吾之余唾(48)。卓吾有禽兽行,故发是言;李穆堂又拾其余唾(49),尊严嵩为忠臣(50)。今试问二李之名,学生能举之否?同为埃灭,何苦增兹口舌?可悲也!
大凡为士林表率,须圆通广大(51),据中而立,方能率由无弊。若凭位分势力,而施趋怪走奇之教育,则惟穆罕麦德左执刀而右传教(52),始可如其愿望。今全国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为是。况天下溺矣,藩镇之祸(53),迩在眉捷,而又成为南北美之争(54)。我公为南士所推,宜痛哭流涕助成和局,使民生有所苏息,乃以清风亮节之躬,而使议者纷纷集失(55),甚为我公惜之。
此书上后,可以不必示复,唯静盼好音,为国民端其趋向,故人老悖(56),甚有幸焉。愚直之言,万死!万死!林纾顿首。
作品注释
(1)蔡鹤卿: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杰出教育家。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进士,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前即从事教育工作,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组织光复会,第二午,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彻底废除封建教育,实行进步的资产阶级教育,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的统一。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后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并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中,在香港病逝。
(2)太史:旧称翰林为太史。蔡元培在清代末年曾任翰林院编修,作者按旧习惯称他为“太史”,也表示自己是遗民,不忘前清制度。
(3)壬子:1912年,即清亡后第二年。
(4)刘应秋:字士和,明代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累宫祭酒,负才气,好议论,因而遭忌。死后谥文节。
(5)夏峰:即孙奇逢。梨洲:黄宗羲字太冲,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明亡后,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书。亭林:顾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曾参加抗清起义,后从事学术研究,并遍游华北,考察形式,以图恢复。杨园:张履祥,字考夫,学者称杨园先生,治学宗程朱理学;明末为诸生,明亡后不仕。二曲:李顒,字中孚,号二曲,明清之际哲学家,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清廷屡以博学鸿词征召,以绝食拒绝得免。
(6)逋播:即逋迁,流亡异地。这里指先朝亡后无可归依的遗民。
(7)五常: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里始终为统治阶级所奉行,在群众中也有很深的影响。
(8)闒茸(tà róng):旧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9)侈:夸大,过分。
(10)燎(1iào料):火炬。
(11)中(zhòng仲):适合。度,限度。
(12)糜沸:同“麻拂”,混乱。麕(qún群):通“群”。
(13)属(zhǔ主)丝:系于一丝,比喻非常危险。
(14)资格:按资格铨授官职的陋规。
(15)豚尾:猪尾巴。清制,男人留辫子,拖在脑后,清末,革命者蔑称之为“豚尾”。
(16)天足:没有缠过的脚。旧时妇女缠脚,清末,主张改革者主张废除妇女缠脚,叫做“复天足”。
(17)瘵(zhài债):病。
(18)当在杭州时:1901年蔡元培在杭州从事教育及进步宣传活动,同年与夫人黄世振结婚,第二年离杭州前往日本游历。
(19)间关:历尽路途艰险。
(20)陈叔通:现代政治活动家。清末曾任翰林,参加过维新活动。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民主活功,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66年在北京病逝。
(21)申、伍:春秋末期,楚臣申包胥伍子胥原为知交,后伍子胥因父、兄为楚平王杀害,去楚投吴。前506年(楚昭王十年)伍子胥助吴破楚。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在秦宫外痛哭七日七夜,终于使秦发兵救楚,恢复了楚国。异趣:志向不同。这里作者以申、伍的关系比喻自己和蔡元培的关系。
(22)标季:末世。标:稍,末。
(23)梁任公: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学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维新主将之一。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思想转向保守,著有《饮冰室合集》。马、班:司马迁班固
(24)迭更:疑即迭更司(今译狄更斯)。
(25)腊丁:拉丁的旧音泽。
(26)伯夷、叔齐:相传为商末孤竹君之子,孤竹君死后,互相让位,后一同投周,因反对武王伐纣,又一同逃往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终于饿死。
(27)圣之时:《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圣之时”意为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形势的圣人。
(28)“卫灵”二例:《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堂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29)“陈恒”二句:《论语·宪问》:“陈成子杀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杀其君,请讨之。”陈恒即陈成子,齐国大夫。前481年(齐简公四年),陈成子杀齐简公。
(30)威廉:指威廉二世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1888年至1918年在位,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逃亡荷兰。
(31)柏灵:柏林的旧音译。
(32)衄(nǜ女去声):损伤,挫败。
(33)恹恹(yān烟):精神不振的样子。寓公:古称失去领地而寄居他国的贵族。后亦指闲居外地的官僚、地主。
(34)“《人间世》”二句:《人间世》为《庄子·内篇》七篇之一,内容是虚构颜回与孔子,以及叶公、子高与孔子的对话来发挥其处世哲学。篇中并无直接赞颂孔子的话,但篇中孔子的话就是庄子自己的正面观点。
(35)咆勃:咆哮发怒。形容人盛气凌人的样子。桓魋(tuí颓):春秋末宋国大夫。孔子到宋,桓魋欲杀孔子。
(36)景从:即“影从”,像人的影子随人那样紧紧跟随。
(37)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这里用以形容福建、广东人说话难懂。
(38)岳珂:字肃立,岳飞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金陀粹篇》,汇集有关岳飞的史料,为其祖父辨冤,因作者在嘉兴金陀坊有别业,因用为书名。著作还有《桯史》等。
(39)古籀(zhòu宙):即大篆,古代汉字的一种文体,因着录于《史籀篇》,故名“古籀”或“籀书”或“籀文”。
(40)钟鼎之文:主要指商周时代铜器的铭文。
(41)环:杨玉环唐玄宗贵妃。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
(42)俎(zǔ组)、豆:俱为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3)鴃(jué)舌:形容语音难懂。《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44)自感情欲:我国古代最早认为父对于子的感情是出于自身的情欲,无所谓父子之亲的,据说是孔融。据《后汉书·孔融传》,路粹奏融“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臂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45)随园: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46)武曌(zhào照):武则天自名曌。
(47)卓文君: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卓王孙之女,夫死后家居,后与司马相如相恋,一起逃往成都。媛(yuàn院):美女。
(48)李卓吾:李贽,号卓吾,明代后期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对封建道学进行过猛烈的批判。李贽在《藏书李责勣》中称赞武则天:“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足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又李贽在《藏书司马相如》中称赞卓文君贤如东汉孟光
(49)李穆堂:李绂,字巨来,号穆堂,清初理学家,著有《穆堂类》稿。
(50)严嵩: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时权相,专横拔扈,营私结党,迫害异己,后人一般视之为奸臣。
(51)圆通广大:本为佛教用语,意为无偏无障,彻悟一切。
(52)穆罕麦德: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今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曾组织武装与犹太教徒和反对伊斯兰教的贵族进行战争,最后战争取得胜利,武装占领了麦加,并强使麦加的商人、贵族接受了伊斯兰教。这就是所谓“穆罕麦德左执刀而右传教”。
(53)藩镇之祸:唐代各都护府节度使通称“藩镇”或“方镇”。唐中后期中央权力削弱,各地节度使实行封建割据,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中央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就是所谓“藩镇之祸”。这里借以指当时的军阀混战。
(54)南北美之争:指爆发于1861年的美国南北战争
(55)纷纷集矢:群起攻之,如箭纷纷射在靶上。
(56)老悖:老糊涂。悖(bèi背):悖谬,荒谬不合事理。
作品赏析
此文写于1919年3月,即五四运动即将爆发之际。文中系统地表现了林纾维护孔孟之道,维护旧道德、旧文化的保守思想和清遗民的立场。此信公开发表后,林纾成了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写了《答林君琴南函》一文,驳斥了林纾的指责。鲁迅等也多次撰文,批判他的谬论。桐城派以古文为工具,以“羽翼道教”为己任,到了“五四”时期,其末流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反面,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的。
作者简介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又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1882年(光绪八年)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参加过改良主义运动。清亡后,以遗民自居,坚持旧文化,反对新文化,坚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成了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人合作,用文言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七十余种,对中外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著作颇丰,有《畏庐文集》共三集及《闽中新乐府》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3:4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