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仙是一种招灵游戏,通过
笔来和一种姑且称之为笔仙的
能量体交流。
背景介绍
笔仙名为笔仙,实则为鬼。请笔仙,名义为招魂也,招魂者损阴德,死后受苦。
按道教正一法师的说法,招到的鬼都是平时跟在人身后吸人精气的邪灵,扶箕巫术,其实是一种把自己身体的窍门打开,然后让鬼进入自己身体控制手写字,古时候以此达到占卜的目的。但是由专业道士招到的,都是祖师正神,而普通人招到的,却都是在民间游荡的邪神恶鬼。这种巫术的流向民间,对很多普通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人因此而得精神疾病,本来只是偶尔害人,但是一旦用这种巫术跟鬼结下了缘分,它就会认定跟着,甚至叫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吸精气。
游戏玩法
每个人的笔仙数量都不同,一般都有多个,这个要问笔仙自己了,有时候他们会
抢笔说话,当一场游戏中的
笔迹和个性不同,且笔仙的发言总自相矛盾时,八成就是他们开始抢着说了。
关于笔仙说话的
可信度:每个人的感想不同,有人认为特别准,也有觉得不全对。
物质准备
最好是3个人(一个人开始比较难玩起来),男女随便,握笔人最好为一男一女,时间上,子夜之前才能玩,子夜之后招到的大多是孤魂野鬼。
物品很简单,有笔和纸就可以了。最好是下水顺的笔,尽量让笔仙运动得流畅.据说有些玩得比较厉害的人说可以用任何物体,包括手指。..(这个没有考证过)
精神准备
最好是诚心诚意,怀着尊敬笔仙的心情。
召唤开始
1.两个人手背交错,中间夹一支笔,要将笔垂直于桌面,
还有一种玩法是用相同的手(如两只左手交错)
也有一个人左右手交错着玩的
2.手放松但是要轻轻地夹住笔,轻轻呼唤或心中默念:‘笔仙笔仙,你是我的前世,我是你的今生,若要与我续缘,请在纸上画圈。
3.觉得笔杆微微动了,或不能确定笔杆是否在动,可以试着问问“你是笔仙吗?打勾或打叉”如果这时笔真的动起来了,那你们就已经唤出了笔仙。这个过程所需时间因人而异。和笔仙随便聊聊,问问他们的习惯(当然一切都要征得笔仙本人的同意,有的笔仙喜欢聊天,有的可能不太喜欢多说,个性不同)。
2.问自己的前世与未来,寿命等。
可以问到前世的细节、未来的大事件。这里面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笔仙就是自己的前世,有人说笔仙是一直跟着自己的一些魂,每一世都跟着,但是中途也有些出入。
3.切记,不要问笔仙是怎么死的!绝对不可以!
4.最好不要问一些欲求类问题。
5.最好不要让笔仙和你交朋友或保护你,如果成了朋友或保护你跟着你,要问他是否要吃的,要的话,给他吃的不要让家人或自己吃,否则会拉肚子。
6.如果招不到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游戏起源
在一些大、中学生中流行的请“笔仙”、“筷仙”、“
碟仙”等游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现代游戏,而是中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扶乩”(乩音jī)的变种或简化版。
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涂建华先生告诉记者,“扶乩”最早发端于对传说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时间历史记载说法不一。宋代人
洪迈在其《夷坚三志》中认为是唐朝
武则天时期才逐渐出现,南朝的刘敬叔在其《
异苑》中却早有这方面的记载。
扶乩巫术的变化,表现在
紫姑故事的变化、
请神时间、场所和请神内容的变化诸方面,
沈括的《
梦溪笔谈》曾有过记载。
“扶乩”的最大变化在于文人和道士、
巫师操纵以后,已经变成一种占卜游戏。到了近代,已被
会道门利用,成为帮会聚合会众和收敛资财的手段。
郭正谊教授介绍,扶乩一般指用一横棍和一支笔,两人手指顶着横棍,下面有一沙盘,笔在沙盘里画出纹路后,主乩人就读“天书”,
耙子抚平沙盘后可以再读。
“文革”时期和80年代中期,“请仙”在农村开始流传,有些
请观音,有的甚至声称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能请到。这种活动在河南、陕西一带尤为猖獗。
最早“碟仙”只是个人玩,后来流传成巫婆碟仙馆。“请仙”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北方盛行的叫“簸箕仙”。是将簸箕里盛满米,插一根筷子,当筷子提起装米的簸箕时,相信者就认为
簸箕仙来了.
游戏玄机
玄机一
为何笔会自己动?矛盾的力量同时作用于笔
之所以“笔仙”游戏能蛊惑人心,一切皆因那支能动的笔。当两个人都否认自己有主观
操作行为,笔怎么就动了呢?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专业
副主任医师张书芳告诉记者,从物理角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玩‘笔仙’不允许以肘或腕作支撑,需保持悬空,笔垂直于纸面任何一点,而同时求仙者被要求不能让笔掉下来(因有说法掉笔会折寿)。身体时刻被要求放松,同时还承受
地心引力。控制身体面积需要维持一定张力,受到指令压力,身体的压强就会加大。当悬腕、无支撑、光滑纸面、
尖笔这一切矛盾条件具备,两个人都会互相用力,因此,身体作用下的笔环行运动成为必然。”“碟仙”原理相同,当三个人走动时,手施展的力量不均衡,碟子会有所偏重的移动。
玄机二
为何笔会朝希望的方向挪动?女性更易受心理暗示
在张医生和小叶的演示中,纸上出现一堆乱圈,张医生“请仙”并未成功。难道是心不诚则不灵吗?张医生回答:“某些人会因游戏受到心理暗示。”
“笔仙”会暗示我们什么?这种心理暗示对游戏者产生怎样影响?
张医生接待的来访者中,有因玩“笔仙”引发好奇、不解、恐惧,以至于欲罢不能、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案例。
“起初小叶并不相信所谓的‘笔仙’,出于好奇玩过几次后,发现结果非常准。
此后,她遇到什么事都想先问‘笔仙’。结果越不好就越想算,越算越害怕,害怕到不敢出门、不敢上网、不敢打电话的地步。”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沈政认为,如果游戏者是正常人,不排除两种类型的
心理暗示。第一种是被赋予了
暗示性人格特征的人易受到影响,因为此类人对周围人和事非常关注,不难发现,求仙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特征决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暗示。第二种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某些人会由于意识范围缩小、精神高度集中而产生违拗症状。即意识会向相反方面运动,比如身体不让动时,意识上会强烈地想动。为何会执着地认为只要“笔仙”第一次灵验,就几乎能次次显灵?张医生解释说:“越是为了验证什么,自我暗示作用就会越加强。打个比喻,当你刚开始学骑自行车,你暗示自己不要撞到障碍物,可你注意力越集中,车就越发不听使唤地往墙根儿走。”原来身体的
目标行为是在感官(通常为视觉)引导下大脑发出指令,肢体或躯干完成,日常生活的许多动作因习惯变成了
下意识动作,即不需要过多思考。
玄机三
古老灵学史盛行于19世纪初的北京、上海等,“请仙”其实是一种中国形式的
招魂术,早在五四期间,
鲁迅曾斥责过上海一帮玩“笔仙”的人。个人思想追求、价值观等问题都促成相信“请仙”。郭正谊教授指出,那些更为敏感的人即使暗示少,身体也会晃动得更厉害,念咒后,他们会处于半催眠状态。人在似睡非睡时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医学上认定催眠可以治病,但在心理学上,催眠会使人进入对自己希望事情的自我迷茫和陶醉中。
“笔仙”、“碟仙”的真面目已经被解开,然而,相信迷信的人数却依然让记者触目惊心。
游戏真相
通过张医生的描述,记者得知,“笔仙”是一种求仙问事的占卜游戏。玩“笔仙”通常是两人,工具为一只书写流利的笔和一张白纸(据说白纸越大越“灵验”)。
求仙者将白纸两侧分别书写“1、2、3、4、5、6、7、8、9、10”和“唐、宋、元、明、清”,另两侧书写“男、女”和“是、否”。在四周有字的框内写上求问内容的备选答案三个。为考察是否灵验,通常其中一个是已知的正确答案。
将纸平放后,两人双手指交叉并共执笔,游戏规定不允许以肘或腕作支撑,需保持悬空,笔垂直于纸面任何一点准备开始。
求仙者重复念诵请仙之词“笔仙,笔仙,我是你的今生,你是我的前世,若要与我续缘,请在纸上画圈”。良久,笔开始神奇移动,求问者开始发问,比如“我能否考上大学”、“我一生谈多少次恋爱”等等,
笔会向一个方向划着圈走,发问事项不断重复间,笔会向答案方向逐渐靠拢直至走到其中之一。得到答案后,需要恭敬地念诵咒语送走“笔仙”。
除“笔仙”以外,还有如“
碟仙”、“筷仙”、“钱仙”等类似的游戏盛行。记者在一些占卜网站上了解到,请“碟仙”更为讲究。最好选择在比较清净的地方,通常在晚上11:00左右,道具是选一个白色小碟子和一张纸头。
“他们通常半夜点起白蜡烛
转笔或碟子,问一些事情能不能实现。”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郭正谊向记者讲述了他曾目睹的“碟仙”。
郭教授说:“‘碟仙’较讲究的做法是铺一块布,布上画‘
阴阳鱼’图案,周围一圈字,一般会写与命运有关的词,比如‘富贵’、‘贫穷’、‘健康’等。将小碟扣放在阴阳鱼图案上,碟底画上一个小箭头。两三个人手指头摁住碟底,站立着围着桌子转,每个人去想‘小碟仙快来’。求仙者认为当碟子‘自动’离开阴阳鱼图案移动到别处时,就说明‘小碟仙’来了。无论问什么,小箭头都会移动到某个事先写好的
对应词上,求仙者认为‘碟仙’‘灵验’了”。
“同样,在问完所有问题后,要念咒将碟仙送走,碟子此时会回到原来位置。求仙者认为如果碟子没能回到原位,说明用心不够。”
求仙者认为,只要“笔仙”、“碟仙”第一次灵验,就几乎能次次显灵。因此很多人对游戏着迷。尤其在校园,对此顶礼膜拜的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请“笔仙”预测一番。记者随访了一些年轻人,他们承认都曾玩过此种游戏,有些是在中学里,有些则是在大学期间。他们有的问前程,有的问婚姻,有的则预测吉凶。
他们告诉记者,请“笔仙”除了心诚,还需要气氛铺垫。寂静的深夜,微弱的烛光,虔诚的期待,精神的高度集中,是构成请“笔仙”的
最佳环境。
一些看似玄妙的现象至使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感到迷惑。他们坚信笔和碟能自己移动是“神的旨意”。然而,专家的解释揭开了这荒谬的骗局。
新闻报道
2014年9月,流传
坪山新区宝山技工学校的学生流行玩“笔仙”游戏,记者来到宝山技校求证,该校校长
邓志久表示,19日凌晨确实有两名学生在宿舍玩“笔仙”游戏受到了惊吓。当天玩“笔仙”游戏的两名男生向记者说明了情况。学生小黄表示,18日晚上11时许,他和同宿舍的小张请“笔仙”。约30分钟后,小张照了下镜子,发现自己眼睛特别黑,吓得把镜子扔在地上,而一旁的小黄也被吓住了,大声尖叫了出来。老师把两人送到健丰医院,“医生帮我们量了血压等,一切正常。”小黄说,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后,也不感觉害怕了,便回学校休息了。
事件发生后,学校安排了班主任在班上澄清事实,并进行
科学教育,但周日学生返校时,有400多名学生以“学校闹鬼”为由,拒绝到校上课。宝山技校召开专题校会,并一一向学生家长解释该事件,有学生了解后陆续返校,学校也恢复了平静,学生均表示“听了老师解释,知道了真相就不觉得可怕”。
相关记载
《
辞源》载称:“扶乩:〔扶箕、扶鸾〕旧时迷信,假借神鬼名义,两人合作以箕插笔,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或与人唱和,籍以诈钱。因传说神仙来时均驾风乘鸾,故名。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间。《
红楼梦》:我在南边闻
妙玉能扶乩,何不烦她问一问”
纪晓岚在其所著的《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数十例扶乩事例。纪以为:“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所称某神某仙,固属假托”,但他也不否认有扶乩者系“炼二话手法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