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
胡传淮主编,21万字,2008年出版。全书主要记录蓬溪各姓氏原籍何处,入川始祖是谁,何年何月入川,入川路线、经过怎样、字派是什么,发展至多少代,分布在蓬溪哪些乡镇,有哪些名人、著述等等。是
蓬溪县第一本关于姓氏来源、
人口迁徙的史料专辑。
序言
传承历史记忆共建精神家园
——《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序
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
张德地为了解决战乱之后巴蜀大地荒无人烟的紧迫问题,向康熙皇帝启奏,以
湖广之民填实四川。后来,朝廷果然采纳这一建议,开启移民大闸,随之移民浪潮汹涌而至,一场历史上罕见的“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如以此作为起点,“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到正好340周年。
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四川省正以纪念“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340周年作为契机,开展相关文化追思活动,一个以“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即将拉开序幕。恰逢此时,蓬溪县政协文史委主持编写的《
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一书也将付梓,嘱我撰写序文。在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之余,也想把自己一些感怀书写出来,以求正于方家和读者。
“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其持续时间长、移民规模大、省籍来源广,移民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和睦共处、相互融合,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湖广填四川”内容丰富,贴近现实生活,与老百姓关系密切。它是从最近的源头上认识现代四川社会、经济、
文化生活的生动教材。不过,这场影响深远、事关千家万户的大移民运动,在官方正史上仅仅
寥寥数笔,一带而过,并没有留下多少记忆。这也难怪,在一贯讴歌帝王将相的封建史家看来,平民百姓的流徙迁转不值得浓墨重彩加以记叙,以至随着代远事湮,记忆日渐淡忘。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关这场大移民运动的鲜活历史,却深深地保存在民间,保存在民众的记忆之中。论语曰:“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在上层社会礼乐崩坏的时候,还可以到郊外、到民间到异域去寻求礼乐文化,这些地方往往有着长期的道德积淀。同样道理,要研究和复原这场历史罕见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在官方史书失载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必须深入到民众中去寻找求解的线索。
众所周知,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
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家谱在保存祖先迁徙记忆上尤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剖这场移民运动、透视当前民众中正在
悄然兴起的文化寻根热的最佳个案。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
涪江和
嘉陵江的分水岭,属
成渝经济圈的腹心地带。在清初那场大移民运动中,
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后,一般不会仅仅停留在移民入川的几条主要通道及其周围的州县范围内,必然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于多次的迁移经历。经过多次迁移后,
外省移民最先在四川腹地落户定居下来。蓬溪县就是当时的移民聚居区之一。据道光《
蓬溪县志》卷8《户口》记载,蓬溪县清初“土著稀少”。后来接受移民,“皆吴、楚、闽、广、滇、黔诸省人,占籍讨耕,移隶于此。所谓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收编入《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中的家谱,多达数十个姓氏、上百支家族,究其源流,均来自于四面八方。它不仅证明县志所载内容确切有据;而且更以生动感人的文字,真实地记述了蓬溪县人的祖先,如何经过长途跋涉,从
外省行进千里,落籍县境,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历程。
如果说,在四川各地都可以找到类似于蓬溪县这样的移民迁川历程的记录,内容多少有点大同小异的话,那么,蓬溪县如下一个资源优势,则是其他地方所无法取代的。我在几年前撰写的《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的绪论中,曾经这样写道:“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5月,刚刚于上个月过完60岁生日的清圣祖康熙大帝,这一天端坐在金銮宝殿之上,开始临朝理事。他首先把主管田
粮户册的户部尚书、四川遂宁人
张鹏翮宣进殿来,询问起有关四川大移民起因的事情。原来,上个月康熙大帝在接见各省老人祝寿团时,已同一位来自四川的87岁长者、
张鹏翮的父亲
张烺有过接触。”这个
张烺,就是《烬余录》一书的作者。《烬余录》是
张烺应康熙皇帝的要求撰写的一部有关明末清初四川历史的回忆录。
张烺以他的家族和生平见闻为依据,在书中记述了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一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80余年的所见所闻,为研究明末清初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揭开“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历史奥秘。这个张氏家族的先祖,最早是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四川遂宁县黑柏沟的。黑柏沟位于遂宁东部,距遂宁城10余公里,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均为
遂宁县所辖。1954年,黑柏沟始划归蓬溪县管辖,今属蓬溪县
任隆镇黑柏沟村五社大樟树湾至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一带地方(参见
胡传淮:《清代名人张鹏翮张问陶家族源流》)。由此看来,在追忆“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历史源流时,蓬溪县占有首开先河之利,其地位之特殊,显然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张氏家族的祖籍是麻城县孝感乡,这也是蓬溪县乃至全川许多家族的根脉之所在。在今川、渝两省、市民众中,普遍存在声称自己祖籍是“
麻城孝感乡”的现象,其分布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堪称罕见。从《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一书中可以发现,蓬溪县的许多家族在追溯祖先来源时,也都把麻城县孝感乡作为祖居地。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移民祖居地的问题,在它的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按照当今学术界的意见,这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整合和区域文化认同现象的构成元素来解读。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祖先记忆、家园意识、根源观念、乡邦文化的范畴。在这个问题上,仍迷雾重重,隐藏在其中的区域文化整合、文化认同规律有待破解。时下,由我牵头的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文化整合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麻城孝感乡”现象的历史解读与认同建构》(批准号:08BZS040)刚刚启动,希望能得到包括蓬溪县在内的各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帮助,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有精神家园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文化认同,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精神家园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从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中提炼出的共同的认同要素,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守护好民族文化的传统根基,需要更全面地认真挖掘和提炼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从《
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一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广大民众中正在兴起一股文化寻根热。蓬溪县政协为了增强民族向心力,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动员,发起回忆入川祖先、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活动,这是政府关注民生,满足民众现实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这一活动,传承
历史记忆,发扬尊崇祖先、尊敬历史,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美德。饮水必思源,数典不忘祖,无古不成今。这样做,正是为了以文化寻找家园感,为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历史借鉴。面对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欣然为之感动,承蒙本书主编传淮先生的邀请,匆忙命笔,写下这些文字,是为序。
2008年12月7日于四川省社科院
目录
传承历史记忆 共建精神家园…………………………………………………………
陈世松(1)
根在
麻城孝感乡——且说四川大移民的一个古老话题………………………………
葛剑雄(1)
“
麻城孝感乡现象”探疑………………………………………………………………
陈世松(6)
寻访我们永远的“
麻城孝感乡”……………………………………………孙晓芬 曾东平(24)
“
湖广填四川”源头麻城孝感乡考证…………………………………………………
凌礼潮(31)
清代名人张鹏翮
张问陶家族源流……………………………………………………
胡传淮(44)
张氏必泰支族繁衍概况………………………………………………………………张永显(56)
二十二支张氏迁徙源流………………………………………………………………张 科(61)
新胜乡李氏源流………………………………………………………………………李先柞(84)
任隆李氏略考…………………………………………………………………………薛恒渊(87)
高升乡李氏源流………………………………………………………………………衡克义(88)
蓬溪李氏源流…………………………………………………………………………薛恒渊(92)
文井李氏由来…………………………………………………………………………李映海(98)
蓬溪县老一区王姓源流………………………………………………………………王登杰(100)
王氏天瑞支族…………………………………………………………………………王国玺(105)
蓬溪王姓源流概述……………………………………………………………………王登杰(108)
高升乡莲枝嘴王氏源流…………………………………………王文洪 王文金 王学孝(115)
荷叶乡陈姓源流………………………………………………………………………薛恒渊(118)
蓬溪杨姓的由来与发展………………………………………………………………杨贤普(119)
荷叶乡杨姓源流………………………………………………………………………薛恒渊(131)
罗戈乡黄氏源流………………………………………………………………………黄林泽(132)
高坪乡黄氏源流………………………………………………………………………薛恒渊(136)
文井胡氏源流考………………………………………………………………………
胡传淮(138)
常乐胡氏由来…………………………………………………………………………胡延权(143)
赤城镇上河街胡氏支族………………………………………………………………王登杰(145)
蓬溪朱姓溯源…………………………………………………………………………朱应武(148)
新会镇里坝寺何姓源流………………………………………………………………何泽海(151)
蓬溪郭姓考略…………………………………………………………………………郭孝儒(154)
蓬溪
罗姓源流…………………………………………………………………………罗正洲(156)
蓬溪梁氏源流考………………………………………………………………………梁志体(159)
高坪梁氏源流…………………………………………………………………………薛恒渊(163)
蓬溪下河街谢氏源流…………………………………………………………………薛恒渊(164)
群利镇印心村唐氏源流………………………………………………………………唐经洪(166)
四十四支唐氏源流……………………………………………………………………王登杰(172)
栗桩唐氏由来…………………………………………………………………………唐雨亭(182)
新胜董姓略考…………………………………………………………………………薛恒渊(183)
蓬溪附南袁氏源流……………………………………………………………………薛恒渊(184)
蓬溪邓氏蟠龙支族发展历程…………………………………………………………邓家源(186)
西华曾氏源流…………………………………………………………………………曾其政(190)
新会镇大林沟曾氏……………………………………………………………………王登杰(194)
三凤镇蒋姓来源及其发展简况………………………………………………………蒋 恒(196)
荷叶乡
蒋姓源流………………………………………………………………………薛恒渊(198)
新会附西等地贾氏来源及发展………………………………………………………贾极君(199)
蓬溪薛氏源流…………………………………………………………………………薛恒渊(202)
蓬溪
杜姓源流…………………………………………………………………………杜伦德(208)
荷叶乡杜氏……………………………………………………………………………薛恒渊(213)
鸣凤镇钟氏源流………………………………………………………………………钟子宽(214)
高坪钟氏源流…………………………………………………………………………薛恒渊(215)
蓬溪田姓源流…………………………………………………………………………王登杰(216)
姚姓始祖
虞舜及蓬溪姚姓……………………………………………………………姚显卿(218)
蓬溪姚氏源流…………………………………………………………………………薛恒渊(222)
蓬溪廖氏考略…………………………………………………………………………廖凯荣(225)
高坪廖氏源流…………………………………………………………………………薛恒渊(227)
蓬溪廖氏源流…………………………………………………………………………薛恒渊(228)
孔子后裔在蓬溪……………………………………………………………孔宪果 孔庆年(232)
新会镇里坝寺
白姓……………………………………………………………………白文海(234)
蓬溪唐氏源流…………………………………………………………………………薛恒渊(235)
东宁黎氏简况…………………………………………………………………………黎匡明(239)
蓬溪
岳姓源流考………………………………………………………………………岳朝培(241)
明清蓬溪蒲氏纪略……………………………………………………………………
胡传淮(246)
蓬溪蒲氏源流概况……………………………………………………………………蒲其恩(253)
蓬溪佘氏寻根及发展状况……………………………………………………………佘 武(256)
蓬溪
申姓源流…………………………………………………………………………王登杰(259)
中和乡欧氏源流………………………………………………………………………王登杰(266)
西华樊氏略考…………………………………………………………………………薛恒渊(268)
蓬溪青氏源流…………………………………………………………………………薛恒渊(269)
蓬溪陶氏源流…………………………………………………………………………衡克义(274)
西华温氏源流…………………………………………………………………………薛恒渊(276)
蓬溪庞氏源流…………………………………………………………………………薛恒渊(279)
蓬溪敬氏源流…………………………………………………………………………薛恒渊(285)
高升乡衡氏源流……………………………………………………………衡克义 薛恒渊(290)
蓬溪胥氏源流…………………………………………………………………………薛恒渊(292)
赤城镇喻氏由来………………………………………………………………………薛恒渊(294)
蓬溪县部分姓氏来源…………………………………………………………………薛恒渊(296)
后 记…………………………………………………………………………………
胡传淮(303)
后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的认祖归宗的意识。明末清初,四川人民遭受了今人难以想象的大战乱、大灾难,人口锐减,田土荒芜,蜀山尽碧。据清道光本《
蓬溪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蓬溪县城居民仅存数十户,全县残存人口仅300多人;老虎竟白日出游。其凋残之甚,可想而知。鉴于四川地广人稀,急待垦殖,清政府组织邻近四川的湖广等省移民入川,掀起了“
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活动。如今就谱问籍,蓬溪宋元时代的老民是不多见的,更不说秦汉、魏晋、隋唐本地人的种子了。他们究竟把生命火炬的接力棒,交给谁了呢?蓬溪人的祖先又来自何方?
为了增强民族向心力,给海内外同胞寻根问祖提供便利,让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努力构建和谐新蓬溪,我委决定编印《
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一书。全书主要内容是记录蓬溪各姓氏原籍何处,入川始祖是谁,何年何月入川,入川路线、经过怎样、字派是什么,最初插占在何处,发展至多少代,人口有多少、分布在蓬溪哪些乡镇,有哪些名人、著述等等。
在编辑本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积极投稿;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陈世松研究员赐序,为本书增色良多。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本书是我县第一本关于姓氏来源、人口迁徙的史料专辑,因属草创,挂漏甚多,敬祈方家郢政。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编
胡传淮,生于1964年,四川省蓬溪县人,文学学士。系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
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
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出版专著7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历史散文等300余篇,共计800余万言。专著主要有《
张问陶年谱》(2000年
巴蜀书社出版、2005年再版)、《
王灼集校辑》(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大英风物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
张鹏翮诗选》(2000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张问安诗选》(2002年出版)、《
烬余录注》(201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张鹏翮研究》(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2012年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2013 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船山诗草全注》(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第一副主编)、《
蓬溪诗存》(2005年出版)、《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蓬溪文史资料精选》(201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蓬溪家谱序跋集》(2010年出版)等。已在《社会科学研究》《红楼梦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苏州大学学报》《收藏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
张问陶年谱》,《光明日报》评其为“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被《清史》《
中国文学编年史》《
中国诗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清诗考证》《清代文学研究书目》《元明清诗文研究著作书目索引》《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遂宁古今人物》《蓬溪县志》等多种文献引证或著录;论文《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解决了红学中的一大悬案,已写入《红学通史》。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十余次获得省、市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