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图腾
文化现象
“腾”(teng)源于印第安人的方言,又叫“珠灵卡”,具有“亲族”的含义,一般专指某个民族的标志或图徽。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人类先民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些动物、植物或非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为该民族的图腾。图腾崇拜。(totemism.)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普遍存在过的文化现象。
基本简介
传说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以竹为图腾的信仰。相传古夜郎(今云贵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即以竹为图腾。 竹图腾还见于生殖崇拜中,如布依族多在新婚夫妇的洞房门前贴上“岭上红梅多结子,一山中绿竹早生孙”的对联。竹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是许多民族以竹为图腾的主要原因。《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上古《弹歌》云:“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远古时期竹曾是人们进行生产斗争的主要工具。壮族古歌《射日》中亦有“天生十二个太阳,以竹射落十一个”的传说。 竹作为图腾信仰还有“祛邪驱鬼”的因素。云南西双版纳景洪的基诺族人用鸡毛蘸狗血涂于竹片祭山神、地母、火神。德宏她区的景颇人有以竹作人为亡灵守墓之俗。布依族鬼师的占卜工具即用竹片制成。屈原《离骚》也讲到“筵,’(小竹片)和 “等”(结草折竹)两种占卜工具和形式。《诗经》、《周礼》都有记载,人们祭祀时,于庭内燃芦、松、竹。“百物昭彰,禁昏晦,防不虞”。《广东新语》中有“多以大竹爆以享神”的记载。《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驱恶鬼。宋王安石《元日》诗有“爆竹声中一岁除”之句,燃放爆竹带有了喜庆色彩。总之,竹图腾崇拜,经历了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祛邪驱鬼到节日喜庆的演变过程。
竹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不仅是构造各种器物的材料,被中华民族有意识地创造成满足各种需要的文化景观,而且步入了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成为象征某种文化精神的符号。中国最早期的道教和一些少数民族都崇拜竹,以之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巫术符号。竹凝聚着中华民族炽热虔诚的敬仰情感和意识,赋有神秘的神性和超自然的伟力。竹是中华大地上普遍习见的植物,是中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在古代却是先民们崇拜的植物。我们可以从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资料中考察和说明这一文化现象。在这里我们主要说说竹在布依族中的崇拜。
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在族源上与壮族有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依族积累了自己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一些布依族村寨至今仍盛行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礼仪,他们是布依族原始社会意识的观念总汇,是古代布依族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原始宗教已经逐渐的消失,有的却以“变形和省余”的形式,将各种崇拜活动保留传承于“现成宗教”之中,这在布依族群众的信仰里得到了证实。布依族原始宗教的内容广泛,社会功能较强,其祭词包括历史、民俗、经济、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20余种祭祀礼仪,还直接影响着人民大众的心理素质和风俗习惯。因此,研究布依族的原始宗教,考察其信仰的内容和历史渊源,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布依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腾解读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努》载:古时,一女在河边洗衣,随水漂来三节大竹,竹止于此女足间,推之不去,中有啼声,破而得一男婴。及长,文武齐备,以竹为姓,视竹为王;“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遂自立为夜郎侯,子孙紧衍。彝族以竹为主要图腾,有“祭兰竹”与“拜金竹爷爷” 之俗,低佬族以竹制祖先牌位,并有“栽花树”之习。云南怒江傈僳人以竹为图腾。
竹图腾”是解读夜郎文化的一把钥匙。《后》所记载的“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就是典型的竹图腾的传说。竹王诞生“三节大竹”即隐指竹王所代表的“谢”、“狼”、“僚”等民族。所谓“大夜郎国”的形成,其基础便是这种以竹王为首的部族联盟关系;而这些部族均起源于那位“浣于遁水”的女子,从而直指母系氏族时代,一女多夫的婚姻状态。我们因此将这位女子称为“遁水圣母”,她距今至少已有7000多年的光阴了!竹王是圣母“非血气所生”,汉朝西南各民族对此言之凿凿,深信不疑。这故事讲的是世界东方历史上的“清净受胎”!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共同的祖先,其地位不亚于西方的圣母玛丽娅!而且“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各少数民族均深信这夜郎的竹图腾,将遁水圣母作为自己共同的祖先。竹图腾这种原始宗教的强大力量,成为古代西南各民族团结的纽带。西汉吴霸时期“夷濮阻城”的非常事件,以及成帝时期夜郎王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的号召力,都说明了竹图腾在西南少数民族心目中的确具有超自然的魔力。因此,我认为竹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竹图腾的传播,促成了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部族联盟的形成。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部族联盟的思想基础便是竹图腾崇拜。而这个少数民族部族联盟的黄金时期,就是所谓“大夜郎国”。正如《史》所言:“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在“大夜郎国”中,竹王所在的部族为夜郎本部的中心部落,亦即狭义的夜郎(小夜郎)。海通在《图腾崇拜》的“图腾外婚”一节指出:“图腾群体外婚制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胞族和婚姻级外婚制相符。”因此,夷濮的团结也反映了西南夜郎地区存在着图腾外婚。
“三节大竹”又象征着男性生殖器,即所谓男根是也。当“三节大竹”成为竹王的“生命之舟”,就意味着夜郎民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的新时代。距今至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这个美丽动人的竹王的传说,就这样告诉后人;夜郎民族是怎样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
竹图腾的自然基础就是竹林:“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贵州的竹海就在赤水河流域,那里直到今天也还有浩瀚无边的楠竹林场。这就是夜郎竹图腾信仰的地方特征。
今天,贵州黔东南的少数民族吹管乐器——用三节粗大的竹筒制作的“芒筒”,就是远古竹王的“生命之舟”——“三节大竹”在今天的孑遗。因此,用三节粗大的竹筒制作的“芒筒”是今天贵州少数民族竹图腾崇拜的法器。
当我们看到盛装的少数民族女郎双手握持着芒筒,沸天撼地的吹奏着《祭祖芦笙》的时候,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遁水圣母那青春的歌声,又看到了夜郎竹王那彪悍的身影。
西汉的政府官员不但不理解夜郎民族的竹图腾崇拜,而且还非常的恐惧和忌恨,看作是危及汉朝皇帝威权的东西,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是竹王之死的必然性。就连迁、固这样的当朝史学家,由于受狭碍的大汉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也对竹崇拜这种“子不语”的东西不予著录。其实,如迁之《史》就有“神人以和”、“凤凰来仪”等神话。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部分材料就是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织在一起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为什么偏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竹图腾就不能容忍呢?清人郑珍也自以为是地对竹王传说予以否定。
英国民族学家J.G.弗雷泽指出:“这种对图腾的尊敬往往被解释为是一种信仰,按照这种信仰,每一个氏族成员都是图腾的亲属,甚至是后代,这就是图腾制度的信仰方面。”
根据这个原理,从原始社会的遁水圣母之子到汉成帝时代的夜郎王邪务,代代竹王,代有传人。而夜郎国灭之后,夜郎民众又以“竹三郎”的祖宗崇拜取代竹图腾崇拜。在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深处,仍然将自己视为竹王的传人。夜郎的竹崇拜是至少有7000年生命史的活着的图腾崇拜。
所以,如果有人问:“竹王有多大?”那么,我们就可以回答说:遁水圣母有7000多岁!竹王有5000多岁!”
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图腾崇拜的研究中,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西汉成帝时期“夷濮阻城”的事件。“夷越”与“濮人”显然是汉朝两大不同来源的古代少数民族。这是西南不同语系的少数民族对竹图腾认同的重要证据。而这对我们研究芦笙文化的起源与变迁,能够提供无限的启发! 。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7:50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