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钰(1721-1782)清代画家。字璞岩,一字树,又字二如、二树,别号
借庵、二树山人、树道人、梅道人、梅痴、越树、栎树、树树居士、太平词客、白马山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年时专攻诗、古文,放弃举子业,与同郡刘文蔚、沈翼天、姚大源、
刘鸣玉、茅逸、
陈芝图结文学社,称“越中七子”。善山水,以
草隶法写兰、竹、木石皆工。尤善写梅,宗
扬无咎法,“使气入墨,奇风怒云,奔赴毫端(
袁枚语)。”兴之所至,常在月光下濡墨作画,纵横欹侧,皆成妙品。生平所作不下万本,故有“万幅梅花万首诗”小印。惟千篇一律,苦无迢逸,笔不能变化从心,终觉失之板。工诗,亦以咏梅为胜,世称“二绝”。有“绝笔梅花绝笔诗”之誉。其《画梅》诗云:“十丈炎威十丈尘,毫端犹见雪精神。莫嫌拂袖多寒气,我是人间避热人。”又有“空山突见古时月,老树忽先天下春”之句,论者谓奇情逸气。性落拓不为家计,嫁女无资,卖梅百幅以充奁具。兼工草隶,爱蓄古铜印章,精篆刻。尝预修《豫省志》、《扬州志》,著有《二树山人集》《香雪斋馀稿》。
传世画作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作《墨梅图》轴,现藏
广东省博物馆;四十四年作《墨梅屏》六条著录于《知鱼堂书画录》;四十六年(1781)作《
月下墨梅图》轴藏
扬州市博物馆;另有《墨梅图》大幅藏西泠印社。
关于童钰的身世,生生死死,颇具传奇色彩。幼时,友人刘凤冈梦童钰化为梅花二树,喜告之,从此即以“二树”为号。
蒋宝龄《
墨林今话》记童逸事说:二树画梅“名独著,人得其一幅,拱璧视之。”相传他寄寓洛阳时,尝写梅壁间,时方冬日,百虫俱蛰,忽有冻蜂潜集其上。他的梅花传神,竟达如此乱真的地步!童的相契沈又希为此曾赋诗一首纪其实:“雪湖画梅蜂食须,树翁画梅蜂绕株。遥遥相去二百载,淋漓大笔同沾濡。”
童钰还有一方自篆
闲章“不知是我是梅花”。由其《墨梅图》的题诗中,可见其梅情诗意,爱梅忘我,梅我相融的惓惓精神。《墨梅图》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季,即二树病卒前的绝笔之制,非常珍贵难觅,它的面世,可丰富清代画史的内容。
童钰的寿数不算太长,活到六十二岁。关于他的逝世,也流传着一段离奇神话的故事:某年,疾中忽梦一道士相招,挥之乃去。及病扬州志馆,又梦道士云中至,“为被五珠衣,牵白鹤使骑之”。自知病不可愈,然犹扶儿强起,画梅题诗寄
袁枚,诗未就而卒。可谓为梅而生,为梅而死,传为画坛异闻。
藏书处有“香雪斋”、“巢琴室”,所藏图书数万卷。乾隆初,
河南巡抚阿思哈聘他修《河南省志》、《扬州志》,分疏总校,条理谨严。藏书钤有“山阴人”、“越中童子”、“白马山长”、“放翁同里人”、“梅花道人”、“万幅梅花万首诗”、“太平词客”、“树树居士”、“臣钰印”、“别号
借庵”、“树道人”等。与诗人
袁枚未曾相见过,而极为倾倒。卒后,袁枚为其编诗12卷。著有《二树山人集》、《香雪斋余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