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化(俄语:тюркизация 英语:Turkification)是指古代生活在
中亚、
东欧与
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地区的非突厥语民族(主要为
印欧语民族),由于
文化融合而改用
突厥语、改从突厥语民族习俗,最终成为操用突厥语居民的历史发展进程。
突厥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人种和文化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部落消失了(如
葛逻禄、
突骑施、炽俟、
样磨、佩切涅格、
乌古斯等原操突厥语的部落和哈拉契丹及
乃蛮等部),一些新的民族又形成了(如土库曼人、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数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在这些新形成的民族中,那些操
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被称为突厥语民族。
历史上,沿
天山向西到
咸海和
里海一线,是一条
分界线,在该线以南基本是农耕族群,此线以北则是游牧族群。游牧族群和农耕族群在生活方式和
价值取向上截然不同。
中亚和今天新疆南部的农耕是属于绿洲农业型的,其农业基本上分布在一片片独立的绿洲上,这种相对孤立、封闭的绿洲特点决定了统治政权的脆弱和分散,难以抵御南下游牧族群的冲击。所以自公元前开始就有许多游牧族群先后南下,如
乌孙、
月氏、噘哒、
突厥、
黠戛斯、
月即别人。这些游牧部落南下进人中亚和新疆的
农业区后,在自然和当地
文化环境的侵染后,基本上都定居下来从事农耕。同时,这些游牧族群南下,也给当地封闭的绿洲
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疆南部(除今和田地区外)的突厥化进程至晚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便已开始,公元6-8世纪时,天山地区的
印欧语族群大多已实现了突厥化。在公元6世纪,
突厥汗国统治了中亚和新疆地区;9世纪操突厥语的蒙古高原迁入天山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