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陬僻壤,汉语成语,拼音是qióng zōu pì rǎng,意思是
荒远偏僻的地方,出自《北京赋》:“四方万国无一民之失所,穷乡僻壤无一物之不遂,举陶于春风和煦之中,而乐于雍熙泰和之治。”
康熙皇帝《
戒碑》:康熙二十三年岁逢上元甲子冬十月,皇上特颁恩诏,东巡省方,渡
黄河,历
京口,至
苏州。十一月壬戌朔,回銮幸
江宁,驻跸二日……上谕停舟,谕总督王新命、巡抚
汤斌、薛柱斗等日:“朕向闻江南财富之地,今观民风土俗、通衢市镇,似觉充盈。至于乡村之饶、民风之朴,不及北方,皆因
粉饰奢华所致。尔等身为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务令敦本尚实,家给人足,以副朕望老安少怀之至意。钦此。”臣王新命、汤斌、薛柱斗前跪,奏日:“江南风俗
浮华,人心
浇漓,诚如圣谕。今皇上巡行,洞悉民隐,天语申饬,仰我皇上无一时一刻不以民生风俗为念,无一事一物不在睿鉴照临之中,即尧仁如天,舜德广远,亦不是过!臣新命等自当钦遵,洁己率属,加意抚绥,祛黜浮华,敦尚朴实,并遍谕百姓,务使
穷陬僻壤,士敦礼让,民尚淳朴,仰副皇上谆谆德教至意。乃于江宁、苏州、
安庆三处立石,大书深刊,以垂永久。从此士民型仁讲义,渐致刑措,克副皇上治臻上理之圣意。臣新命等不胜庆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