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
一种丝线等制成下垂的穗子
流苏,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也叫旒,缨,穗子,常系在服装或器物上。常见挂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与婉约的韵味。现代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历史
古琴轸穗也叫流苏。古琴轸穗的长短和色泽有讲究,且有道理。所谓“道家崇玄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 ”。
步摇,古代汉族妇女的流苏首饰。是附在簪、钗之上的一种金玉装饰,制作华丽。《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步摇,初行于贵族妇女,后也行于民间。
帝王戴的冠冕,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相关
犹太教
流苏(希伯来语:צִיצִת‎,译作Tzitzit,复数为Tzitziot希伯来语:צִיצִוֹת‎),是以色列犹太教男性和外来皈依者的男性在衣服上、祈祷披风Talit (希伯来语:טַלִּית‎)的四个角位上所缝上或绑上的流苏饰物。
古时以色列人,身穿的服装与现今的穆斯林的衣着有相似的地方;外衣的模样与现今的薄袍一样,方便缝制流苏。
现今的以色列人甚少或不会穿长袍,而缝制流苏方面慢慢转移到祈祷披布的四个角位之上。或者以设计为轻便装的方式慢慢转移到长裤的四个角位之上。
神──耶和华要所有以色列人在衣服四个角位上缝制流苏的目的是要他们当成为神的子民后,务必弃绝不良的性关系和外来宗教的恶习。
款式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地的风俗各异,令流苏有了重大的不同;主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已分有两种特式-阿什肯纳兹式和塞法迪式。
阿什肯纳兹式流苏
先诵念一段希伯来语:‘L`shem Mitz`vat Tzitzit . ’ 先量度自己前手臂至手腕的长度,后量度白色羊毛线该尺寸的2倍,裁剪3条; 量度好自己整个手臂,量度白色羊毛线的尺寸的两倍,裁剪一条; 先取下一长三短的各一条,用对接方式取出中间位,以八英吋的长度量度缝结圈,小心地绑缚两个结扎; 用木夹或结扎一条单蝶结固定4条平头的一边,取出白色最长的线,用手扎紧7条,以打圈方式结7个圈,务必扎紧; 绑了7个圈后放回零散的一边,打下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打下8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打下11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打下13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脱下木夹或解开单蝶结,完成。 已完成的阿什肯纳兹式流苏的模样:1个缝结圈、2个结扎; 7个缝结圈、2个结扎; 8个缝结圈、2个结扎; 11个缝结圈、2个结扎; 13个缝结圈、2个结扎。 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 从7、8、11和13的圈的数目总和为39个圈数,为13圈数的3倍的数目。寓意为“神是独一。”
塞法迪式流苏
同上诵念希伯来语,量度手臂,量度蓝色羊毛线的尺寸的2倍,裁剪一条; 先取下三白一蓝的各一条,同上一样对接等,然后取出蓝色最长的线,用左手扎紧7条; 伸出左手食指,将蓝色最长的放上食指指头位,放下后立即穿向7条反向上面,向食指指头下方穿过去; 以这种的打结方式打10个圈,务必扎紧; 打好10个结后放回零散的一边,打下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用这种打结方式打下5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用这种打结方式打下6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 取出最长的一条,这样用这种打结方式打5个圈,藏入零散一边,打2个结; 脱下木夹或解开单蝶结,完成。 已完成的塞法迪式流苏的模样:
一个缝结圈、2个结扎; 十个缝结圈、2个结扎; 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 六个缝结圈、2个结扎; 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 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 从10、5、6和5的圈的数目总和为26个圈数,为13圈数的2倍的数目。寓意为“独一真神的名字-YHVH(希伯来语:יהוה‎,即耶和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19:58
目录
概述
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