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汝明
烹饪大师
程汝明(1926年10月1日—201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东坊北村,烹饪大师。
人物经历
1939年—1952年在天津的“惠中饭店”、“法兰西俱乐部”、“犹太俱乐部”、“起世林饭店”、“维克多力饭店”、“聚合城饭庄”等多家中外饭店工作和学习了十几年。也凭着自身的职业领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天津烹饪界的尊重和认可。
1952年10月2日,程汝明被特别指定带队负责“世界和平理事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餐饮服务工作。为郭沫若先生带队的中国代表团以及世界各国代表们服务。大会期间,程汝明获得了国内外贵宾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铁路局的领导会后就安排他在外国专家乘坐的车厢主厨西餐。
1954年因工作成绩显著,程汝明被正式任命为的专职厨师长,在主席专列上及中南海内,全权负责主席及家人的饮食工作(与李锡武同志共同负责)。
1955年被评为全国铁路系统劳动模范
1956年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还被评为一级厨师长。
1983年获得国家特一级厨师职称。
2005年与其传人刘建共同总结创建了程府文化及程府宴,为丰富与传承祖国的餐饮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被选入《国家名厨》一书。
程汝明大师于2012年3月14日凌晨三时二十分在北京过逝,享年八十六岁。
人物轶事
“又食武昌鱼”不是武昌的鱼
人是有缘分的。程汝明当初选了厨师这一行,就决定了他和毛主席将有一段不解之缘。当然,这是事先谁也无法料到的。
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的程汝明,家境贫寒,十三岁便少少离家去了一天津,先后在外国人办的汇中饭店犹太俱乐部、维克多利餐厅学徒。穷人家的孩子吃苦自不在话下,加上天资聪慧,经十年历练,程汝明便出息成了一位烹饪西点的好手,熟练掌握了俄、法、英等各系西餐的厨艺。正是这一手艺,让他的人生轨迹在悄然中与红墙连上了一根无形的丝线。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程汝明成为一名铁路员工。一九五二年,保卫亚洲太平洋区域会议在北京召开,他被调到专供与会外宾乘坐的列车上,主管西餐配餐。期间,程汝明烹饪的饭菜,外宾们无不惊讶,直竖大拇指,在中国能吃上如此地道的西餐。为此,他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得到了铁路局领导的信任和器重,也一举成名。
一九五四年,是程汝明难忘的一年,这年他被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上。
毛主席是湖南人,湘菜自然最对他的胃口,但对北方的面食也很喜欢。当时在专列上主厨的李锡吾师傅湘菜做的那是一绝,但对面食相对逊色。这让既会制作西点又擅长面食的程汝明有了展示厨艺的机会。主席极少吃西餐,可每每吃到程汝明做的各种面食时,胃口总是很好。想起在毛主席专列上的那些日子里,程汝明总忘不了“武昌鱼”的故事。
一九五六年六月,毛主席在武汉两渡长江,并即兴挥毫给世人留下了《水调歌头 长江》(公开发表时为《水调歌头. 游泳》)的不朽诗篇。长期以来,不少读者对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认为是在当地现捕捞的。其实不然,这鱼是从长沙带到武汉的。原来,赴武汉的那天,专列停在长沙,程汝明和李锡吾正忙着为主席准备午餐,其中就有长沙地方提供的武昌鱼。正在这时,警卫突然通知马上要动身,程汝明只好把准备在长沙烹制的食品收拾起来。当时专列上没有冰箱,那刚宰杀的鱼和肉类食品,就冷藏进放有冰块的自制冰箱里。吃午饭时,专列已到武汉,程汝明就为毛主席烧制了武昌鱼。吃后,主席觉得十分可口,下午游泳回来,仍难忘那鱼香,挥毫填词时,首句就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古民谣稍加变动,用于了词的开篇。在一些出版物中,有毛主席从不吃冷冻鱼一说。而程汝明说,这不是毛主席挑剔,是工作人员为了他的健康安全,要求这么做的,这次吃冷冻的武昌鱼,纯属特殊情况。
参考资料
水调歌头·游泳.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17: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