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
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神经症的一种亚型,以过分和不合理的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的恐惧为主要表现。统计显示,社交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3%,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起病年龄主要在16岁,25~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社交恐惧症的病程多数迁延,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
病因
社交恐惧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患此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提示该病有遗传的可能。
社交恐惧症的生物学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HT系统敏感性升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反应等。
影像学研究提示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条件性恐惧网络超敏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初步显示,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存在基底神经节和纹状体等区域的脑血流增强、多巴胺功能障碍。
该病存在显著的家庭因素影响。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其父母往往对孩子传达一种负性的社交体验,如父母婚姻冲突、父母过度保护或抛弃、儿童期虐待、儿童期频繁搬迁、儿童期缺乏与成人的亲近关系、在学校表现差等。
症状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处于社交场合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明显而持久的害怕、焦虑,害怕尴尬、害怕丢脸的行为举止,为了减轻这些恐惧,患者往往会回避社交场合。患者能够认识到这些害怕是过分和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这些恐惧可影响功能或引起明显的痛苦,还可能会伴发躯体症状,如脸红、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或呕吐等。此外,排尿恐惧和呕吐恐惧也是社交恐惧的一种特殊表现。
典型症状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处于社交场合、人多的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害怕出丑或尴尬,例如被介绍给他人、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在他人注视下做事情等;甚至在常见的社交场合都会出现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如在公共场合吃饭、面对别人讲话等。一旦面临这种情况,患者常常“手脚无措”,出现严重焦虑反应。
为了减轻这些焦虑、恐惧的情绪,患者往往会主动回避这些场合。如果不能回避,在恐怖场景到来前,患者往往会担心很久,甚至可能继发抑郁症状,使他们的社交、上学、工作都存在明显的困难。
儿童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儿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出现持久的焦虑,表现为过于胆小、紧张、害羞、害怕或尴尬,对自己的行为过分关注,并有社交回避行为,通常拒绝上学和回避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但患儿与家长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70%~80%的患者终身至少会有另外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即共病现象。常见的是情感性障碍、其他焦虑障碍、饮食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社交恐惧症的共病现象可能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情感性障碍:主要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基本症状为“三高”和“三低”,可根据这些症状进行诊断。“三高”包括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语量和动作增多,“三低”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缓慢。
其他焦虑障碍: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患者常体验到将发生灾难结局性的恐怖与害怕,有濒死感,症状突发突止、不可预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焦虑不安,包括紧张、害怕、过分担心等,常缓慢起病。
社交恐惧症常伴随有躯体的表现,如脸红、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或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惧症最突出的自主神经表现,极度紧张时候可能出现惊恐发作。
就医
当出现对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害怕、焦虑等表现,并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从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就诊科室
可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就诊。
相关检查
该病无特殊相关检查,主要是通过一些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一些量表检查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鉴别诊断
大多数人都有过社交焦虑或回避的经历,但这种害怕是可以被理解和控制的,不会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社交恐惧症患者则会对社交场合表现出过度的、不合理的恐惧和害怕,会主动去回避这些场合,并且无法自控。
两者在回避行为上有类似之处,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恐惧也是他人的拒绝、嘲笑或羞辱,但人格障碍的患者所针对的场景更广泛,社交恐惧症患者则相对局限,并且能认识到这种焦虑或担忧是过度的、不合理的,而且人格障碍形成时间较长,起病隐匿。
两者惊恐发作的特征类似,但惊恐障碍是在没有尴尬或窘迫下发生的,是一种急性焦虑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也可以在发作之后出现尴尬体验。社交恐惧症发作时伴有的躯体症状很少会出现头晕或呼吸症状。
两者均存在对人多场合的恐惧和回避,但广场恐惧症害怕的是在人多的场合出现危险时无法及时逃脱,而不是这些场合本身的原因。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害怕、焦虑的对象不同。
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社交行为的减少,多因情绪低落、动力不足所致,且伴随其他核心症状:愉快感的丧失、对事情兴趣减退、精力疲乏等,并且有可辨识的起病时间。
可有对社交场合的回避,这种回避是源于自我形成的强迫观念或害怕别人发现其强迫性动作。强迫动作、强迫思维是鉴别的要点。
有创伤性事件的明确史,社交回避是为了增加安全感和避免创伤性再体验。
治疗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治疗方案。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苯二氮䓬类、β-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新型抗抑郁剂、其他药物等。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动力性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线用药,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常用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用药剂量及次数遵医嘱。这些药物最长需要6周才能起效,一般需要服用9个月~1年,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治疗,如果较早减药或停药,则容易复发。该类药物对共病抑郁、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强迫症均有效。
对于控制焦虑症状的效果好,且起效快,剂量调整迅速,可作临时应用,常用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用药剂量及次数遵医嘱。该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和撤药反应,也可导致过度镇静、运动协调障碍和记忆问题。慎用于酒精或药物依赖的患者。
对于表演前焦虑高度有效,可在表演事件前1小时左右按需服用,能有效减轻社交恐惧症伴随的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颤抖、出汗等,且很少损害注意和协调能力,没有药物依赖性。常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该类药物对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大部分没有帮助。
对社交恐惧症高度有效,并且对一些共病抑郁有效。
该类药物耐受性较差,不良反应明显,如失眠、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下降、体重增加等,与含酪胺的食物相互作用可导致致命的高血压,因此使用受限。但对于一些难治性患者可尝试应用。
文拉法辛米氮平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SSRI部分有效的难治性社交恐惧症患者,可用丁螺环酮增强疗效,这类药物对于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改善效果欠佳。
D-环丝氨酸被认为与暴露疗法联合使用有效。
心理治疗
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来说,单靠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应配合心理治疗,且心理治疗需要患者的兴趣、支持和理解,心理治疗更为重要。
目前最为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暴露疗法、认知重建、放松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暴露疗法
是治疗恐惧症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想象暴露和实景暴露两种形式。暴露的实质是主动接触能引发患者恐惧的刺激,并保持这种接触直到他们的焦虑开始减少。
暴露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面对他们害怕的情景,并适当地使其恐怖等焦虑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后,通过自然的条件作用过程使这种害怕的程度逐渐降低。
暴露疗法对各型恐怖症都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稳定且持久,但也可能导致患者恐怖和不适暂时加重,因此需要患者强烈的治疗动机和配合。操作时要注意:
认知重建
让患者识别焦虑发生之前、当中及发生后的一些负性想法,并与患者一起讨论和评估这些想法是否合理,试图以合理想法替代不合理的想法。主要针对自我观念差、害怕别人负性评价的患者,与暴露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放松训练
这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训练患者逐步放松肌肉及呼吸,为其他行为疗法做好准备。
患者需采取舒适体位,用交替收缩和放松的方式训练全身各部位肌肉,同时辅以深呼吸训练,练习时间酌情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社交技能训练
主要采用模仿、角色表演、纠正反馈和指定练习等方式,教会患者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学会适当的社交行为,减轻在社交场合的焦虑。
能够识别出一些与社交焦虑和回避行为相关的潜意识冲突,通过对这些冲突的探索可使患者长期获益。但随着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该疗法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关注。
预后
社交恐惧症病程较长,一般在发病25年后可能痊愈。受教育水平高、发病年龄晚和不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预后较好。
社交恐惧症尤其易与情绪障碍共病,如躁狂、抑郁障碍等,是一种高度致残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15:19
目录
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