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
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
有流的小烹器”。“石瓢”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
详细介绍
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当在清代乾、嘉年间。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其品种主要有
高石瓢、矮石瓢、
子冶石瓢,本人都曾制作过。并在此形上创作
开片石瓢,均受人喜爱。但我认为还是以高石瓢为优。试以高石瓢为例谈谈其造型特点。
高石瓢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壶的体形是以两条
抛物线结合而成,一条是从口到底的转角处,一条是底中心至底的转角处。两条抛物线略有不同,但要运用得当,结合得恰到好处,感觉刚中有柔,和顺有劲。盖虽是
平盖,但实质上中高周低,中间和边沿有一毫米的差距;盖板线厚薄正好,线要圆、润,下边要与口结合严密,上边与盖面的交接要和顺而;又要突出盖板线的圆整有劲。
盖上的桥梁的(钮)是最关键之处,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要抓住每一个细部:桥中央是最狭处,慢慢向两面延伸至盖,特别是与盖的结合处要形成椭圆形,但又不是整个的,而是个三分之二椭圆;桥与盖的交接处要似明似暗,
看得清但不明显;其
内孔与盖的结合处缓转匀称,内孔也是三分之二个椭圆,与桥形成呼应;桥的
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需耐心才能达成。
壶嘴称为直筒暗嘴。首先注意长短、粗细的比例恰当,自然,不能相差丝毫。从嘴头至壶身,逐渐加粗,就像是从壶体
上生出来的感觉。至嘴端1厘米左右是直形,但看起来有些
喇叭形,这是视力的错觉。嘴的角度恰到好处,面要平整,内孔要圆,嘴内径是
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冲力有劲,不易涎水。
壶把要与嘴对称,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
三角形线条,把头与壶体结合与嘴相同,自然流畅。(把手的
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适。
壶底部三足称围棋足,形如
围棋子。足与底面结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
等边三角形,要求匀称不偏,使整体统一,显示出
一把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实用大方。
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永远跌不破的形(还有
掇球、仿鼓、掇只等)。意思是说这些形很受行家喜欢,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并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发展历史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
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
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作为个人臆断,虽有些异想天开,但求证过程颇是小心谨慎,既见生产实物,又有生活体验。博学的高振宇就创作过一只碓身石瓢,算是例证吧。
石瓢起源之另一说,应自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而将“石铫”改称为“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据清末旗人震钧《
茶说》谈到“器之要者”,当属铫。作为吊在炭火之上的烹煮用具,“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今人用铜铫,腥涩难耐,盖铫以洁为主,所以全其味也,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所以,紫砂铫取石铫形意而成壶,但已不具烹煮之功,仅作沏泡专用。陈曼生与朱石梅分别在其参与的石铫壶铭文: “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
桐君”、“梅花一瓢,东阁招邀”, 想来这也是顾老为之更名的直接依据。
石瓢制作大家以清中期杨彭年为上。他所制石瓢有高、中、矮之分;
有圈把、提梁之别。并与
陈鸿寿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朴茂祥和;与
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刚劲明快;与朱坚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浑厚高古。更为经典的是
文人雅士有感而发,将诗书画印集于壶身,
切水、
切茶、切壶型、切感怀。 “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爱竹总如教弟子,数番剪削又扶持”等等,充满了人生的况味。
顾景舟制作、
吴湖帆与
江寒汀书画的合作壶,是当代石瓢壶的扛鼎之作。曾创出紫砂史上的神话:
拍卖价折合
人民币为1000多万元。不以金钱的杠杆衡量,只以艺术的角度评价此壶,它当之无愧的。石瓢壶虽是仿古之作,但顾景舟大师不因袭传统,将毕生的修为了然于胸,
机杼独运。景舟石瓢强化浑圆之身,蓬勃沉雄。压低拱形桥钮,待势而发。“有神斯秀,有气乃润”,作到了神完气足。因此极具
现代审美。
石瓢壶久盛不衰,还在于壶型优势。自编
顺口溜为:“下大上小梯形身,利于聚热和发茶;压盖阔口桥形钮,方便提拎
清茶渣;三足鼎立壶身扁,安稳摆置好端拿;壶面宽广宜书画,喝茶品壶才为雅。”
当代
在时代的呼唤下,当今陶艺家们继承传统,并以
个人理解不断演绎出自家面貌的石瓢壶。如
徐汉棠的矮石瓢、
葛陶中的满石瓢、高振宇的高钮石瓢、
陈国良的长嘴石瓢、
高湘君的星带石瓢等等;在继承传统上,年轻有为的
徐小平、
邵云琴、李涵鸣、
任备安、李寒勇、
吴界明、朱勤勇 、吴洪明等等好工手一展才艺。石瓢壶成为紫砂艺人从传统到创新的
接力棒,薪火相传……
石瓢温泉
石瓢温泉康体
旅游度假区位于
云南省
保山市
施甸县西北部
太平镇境内,地处幽静的热谷之中,距县城68公里,离保山市区78公里,交通通讯十分便捷。因主
泉眼有一巨石形如瓢状,故名石瓢。大自然的杰作--石瓢温泉,四山环绕,天蓝
水碧,山高林茂,危崖多姿,溪流涓涓。遍地
涌泉,处处澡池,有从古树根旁流出的、有从壁崖倾泻的、有伴小溪飞流的;还有原汁原味的石瓢遗址,弯弯的月牙池,飞流直下的冲腰澡塘,云蒸雾缭的仙人房和高规格的
人造温泉游泳池,真是景含野趣,泉涌温情,加上如诗如画的瀑布,绿树成荫的景色和醉人的月光夜色,别有一番
人间仙境般的神奇意味,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