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病
心理学疾病
相思病,即对影相思。随着现代精神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相思病已经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英国的心理学家弗兰克·托里斯博士认为:相思病与精神病存在共性——可以导致癫狂、抑郁、迷茫、狂躁、妄想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命。
出处
相思病的相思出自《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 ,指男女互相爱慕。李之仪《卜算子》词:“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汉 苏武 《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两相思,两不知。” 宋 刘过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客里归鞯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而相思病见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说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病,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病吧。”今人胡德棒总结有五言诗·相思病曰:相思是种病;不重也非轻;自古无方治,从来不断根。说明相思病的程度与康复情况主要还是要看个体认知而论。
症状类型
单向
这通常被称为单相思——例如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当贾琏逼她出嫁时,她才在无奈之下说出了她爱的人是柳湘莲,可是由于她从来没有向对方表白过,所以对方也没有机会接近她、了解她。最后,柳湘莲仅根据“贾府除了门前的两只石狮子干净罢了!”的传言毅然拒绝了她纯洁的爱情,逼得她自刎以明志,柳湘莲则因自责而出家远行。
双向
这种相思虽然是互相的,但是如果染上偏执的色彩,同样会对双方造成伤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属于这一种——梁祝二人相互爱恋,但是却遭到了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因为得不到爱情患上了心身疾病,最后郁郁而终,祝英台最后也殉情自尽。
反向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坚信某一位异性已经爱上了他(她),虽然他们可能没有说过一句话。对此,患者往往有似是而非的解释,例如认为有人破坏他们的爱情,想拆散他们,这在精神病学上称作被钟情妄想
在前两种情况中,患者的言语和行为往往能被周围人理解,他们的问题主要出在心理上,需要系统的心理治疗,使他们对情感和客观世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后一种情况属于精神疾病,需要精神药物治疗,后期配合心理治疗,以改善他们对问题的认知。
病理
初恋大多以单相思为开端
单相思常是初恋的触发点。人们知道,儿童也常有单相思,但那属于稚恋,并不会引起很严重的心理失调症状。青春期发育的初始阶段,男女少年情窦初开,他们常常选择生活中或影视中的杰出人物作为自己仰慕、追求的偶像。在这个阶段。单相思可以说是少有顾忌的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茨威格在他的名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便记录了一则悲剧式的单相思故事。故事主人翁著名小说家R接到了一封女人的来信,她向他诉说了十三岁时就开始的对他的爱情。信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那一天,那一刻,我整个地、永远地爱上你的那一天,那一刻,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从那刻起,从我感到了那柔和的、脉脉含情的目光以后,我就属于你了。……你使我整个生活变了样。原先我在学校里学习并不太认真,成绩也是中等,突然成了第一名,我读了上千本书……因为我知道,你是喜欢书的……我以近乎顽固的劲头坚持不懈地练起钢琴来……因为我想,你是喜欢音乐的。
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因为一个很普通的机会忽然堕入了情网,死心塌地要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献给作家R。这种感情无疑是很真诚的,但也是非理性的。人们已经从那女子的信中获知,如果引导得好,这种力量能使单相思者的行为发生大变化,如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为单相思是犯了什么大罪,或一口咬定单相思定然会使人堕落,是不正确的。
单相思的非理性化
上述故事的剧情是这样发展的:这个女子为了获得爱情,不惜冒充妓女与作家R度过了三个消魂之夜,最终为了这无望而纯洁的爱情自杀了。可直到她死,作家都蒙在鼓里,酿成一出非理性化的悲剧。单相思者总是一厢情愿,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颇像自恋型人格的某些特征。
米切尔的《》描述了美丽少女赫思嘉的单相思。赫思嘉爱上了希礼,可她从未向希礼主动表示过,而只是迷醉在自己的幻想中,等待希礼来向她求婚。从希礼的一言一行她主观地推断希礼是爱她的,可事实上这个推断完全错了。赫思嘉的单相思在这错误的推断下愈演愈烈,直至希礼即将与韩眉兰结婚,赫思嘉仍想入非非地认为,自己有权把希礼抢过来。
单相思的非理性特征在赫思嘉身上是以进攻性手段来表现的,而由于性格不同,《巫山云》中的那位女子则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方法来表现。此后赫思嘉对希礼的追求还持续了数年,直至媚兰死去,她才明白希礼爱的的确是媚兰。待她回头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时,已追悔莫及。《巫山云》中的女子最后竟采取了自杀的方法来了结单相思的痛苦,更是大错特错了。这种极端行为正是单相思的非理性造成的。
单相思的苦恼来自怯懦与幻想
每个人在恋爱之前总有那么一段单相思,可大多数人要么直接求爱,要么认识到这种爱的不切实际而转移方向,而患相思病的人却把自己淹没在苦海里而不能自拔。他所爱的人对此却一无所知,上面那个作家R与希礼对女方的单相思几乎毫无察觉,这便是酿成悲剧的真正原因。如果早一点表白的话;好多单相思者会有猛然清醒的机会,而不至于走上绝路。单相思患者喜欢沉迷于幻想之中,他们在恋爱中较少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他们的幻想中有夸大对方、贬低自我的倾向,这是不良的思维方式。针对上述特点,人们建议单相思者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自我矫正。
治疗
爱欲分流、外化法
单相思主要是在初恋期出现。在十六七岁的豆蔻年华,少男少女追求异性的欲望急剧振荡,可此时的少年思想还不成熟,充满稚气。这种情绪与理智的不合拍便自然导致了少年们单相思的非理性化。荣格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力比多”是不断流动着的。青春期急剧增长的力比多在体内找不到合适的通道,便会瘀积于体内某一处或泛滥、外流。单相思便是力比多在体内集中投注于某一个人的形象的结果。很自然,这种爱欲的淤积会导致心理的不平衡。当你越把爱欲投注于一人的时候;这个人的光环就越艳丽灿烂,甚至连那一个人的缺点也成了魅力所在。如把这种淤积的爱欲分流、外化,从而导致新的心理平衡,单相思者就能渐渐从单相思的泥沼中走出来。
年轻人一般会为单相思感到害羞。其实同龄人差不多都有可能正在单相思。如果你是处在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单相思中,这是很正常的,并不是一种病——这里需要改变的是被单相思搅得天翻地覆的那种状况。人们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并不是要你完全断绝单相思,而是要把单相思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如果已被单相思折磨得万分痛苦,最简捷和安全的选择就是:将心事告诉你的密友。你会发现你的朋友会帮你出谋划策,甚至告诉你他/她的单相思故事呢。这样,你会感到自己在相思路上并不寂寞。不管你朋友的谋划对你的“爱情”有没有帮助,能倾吐一下心中所淤积的爱意,把自己的焦虑和忧愁与你的朋友分担,你会感到轻松的。朋友的劝导、安慰会在你的内心自然构起一个新的兴奋点,你的感情也会向这新的兴奋点分流。单相思的人应多参加感兴趣的运动。运动能够消耗部分淤积于内心的能量;从而使人意气奋发、情绪高昂,获得自信与自尊。
如果处在恋爱的年龄,向意中人明白地表达爱慕之情是摆脱单相思的直接方式。一般来说,单相思者的意中人多是出类拔萃者,所以人们可以推想他们大多很理智。当你向意中人直接表达爱慕之情后,有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①接受;②劝慰;③拒绝;④漠视。
如果他/她接受爱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他/她找出种种缘由劝慰你放弃对他的爱,你就知道你们情缘已了,但交个普通朋友他是不会拒绝的——这样,你单相思的苦恼也可解除不少;如果他/她拒绝了你,就像希礼拒绝了赫思嘉的求爱一样,你可以大哭一场或大怒一场,这对你来说也是人生必经的一次磨炼和情感体验——美梦惊醒的那一瞬虽然痛苦,但你很快会发现这也并非世界的末日——吸引你的事情还会不断地出现;如果他/她漠视了你,不理睬你,你应该对自己说:“他/她根本不懂得爱,一个完美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的爱慕无动于衷呢?”你尝试用批评的眼光去扫视你的崇拜对象,会发现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体验。
认知重构法
一个人一旦陷入单相思,便像吃了迷魂药一般,整日恍忧惚惚,行为不再受理性思维的支配,而受制于潜意识中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又往往与现实相混淆,这便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你必须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你可能会这样想:
①他/她太完美了,他/她的一举一动都像在施魔法似的(我太丑陋了,我的一举一动根本吸引不了他)。
②如果能和他/她结婚,我便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如果办不到,我便是这世上最痛苦的人)。
③为了他/她,我愿意赴汤蹈火(为了他,我愿做他的奴隶)。
人们可以发现,在前一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层隐意,那就是括号里的话。你常给自己念叨第一句话,并不知蕴藏在心底的第二句话,而第二句话恰恰说明你严重地缺乏自信。人们要做的是,把第二句话从暗处提到明处。这是你恢复理智与自信的关键。
应该这样想:
①他/她很优秀,对我具有魔法般的吸引力,但我也不错,我要努力赶上他/她。
②如果我能和他/她结婚,我可能是十分幸运的人。如果办不到,我也有可能找到比他/她更好的人。
③为了他/她,我愿意尽己所能,但我没必要为他/她忍受过多的折磨。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不能失去自尊。
如果坚持以这一种方式思维,你便会恢复自己的理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2:11
目录
概述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