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口水库,位于浙江省章水镇密岩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供水的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库所在河流樟溪,是甬江水系奉化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明山对岗岭东部莲花村。
皎口水库所在河流――樟溪,是甬江水系奉化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明山对岗岭东部莲花村,主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北溪、李家坑、周公宅、杜岙、大皎等地,与小皎溪汇合后出皎口水库,并折向东南流经章水镇和
鄞江镇,再由鄞江向东入奉化江、鄞江镇以上集水面积348.7平方公里,主流长58.4 Km,其中已蓄水的周公宅水库坝址集水面积132 平方公里,主流长27.75 Km,流域地形主要为低山及丘陵,山岭
高程一般在300~900之间,最高峰为976米,地势自西南向北倾斜,河道落差较大,源短流急,流域植被良好,水土保持较好。
土壤主要为红壤及黄壤,海拔200米以下为红壤,500米以上为黄壤,其中间为红黄壤亚类土壤并与红壤穿插。
本流域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81mm,多年平均雨日157日,最多185日,最少年126日,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显著,实测最丰年降雨量2225 mm(1981年),最枯年降雨量982.7 mm(1967年),丰枯年降雨量之比为2.3倍。本地3、4月份是西北季风减退和东南季风开始增强期,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绵绵春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夏季风的暖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雨、阴雨连绵,降水集中,俗称梅雨;夏秋季常受副高压脊控制,降水主要为台风暴雨和局部雷阵雨,若夏秋季受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较少,则易造成高温干旱,11月至翌年2月,受冷高压控制,天气以晴冷为主,雨量较少。
流域内现有水利工程较少,总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周公宅水库和榧树潭水库,周公宅水库建于2003年,总库容1118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9570万立方米,榧树潭水库建于1991年,总库容51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20万立方米,上游河道坡陡流急,下游河道坡度较为平缓,流域内植被较好,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皎口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供水的综合利用的大(二)型
水利工程,水库于1970年5月动工兴建,1973年5月封孔蓄水,1975年1月主体工程完工,1980年6月电站三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1980年12月省水利厅组织对皎口水库进行竣工验收,1998年机组容量从原来3×1250千瓦增至3×1600千瓦,保坝工程于1984年10月动工,1988年10月底完工,1990年11月通过保坝工程验收,水库集水面积259平方公里,总库容1.198亿立方米,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体泄洪洞、坝顶溢洪道、发电输水洞和坝后式电站组成,皎口水库属于Ⅱ等工程,大坝溢洪道、泄洪洞、发电输水洞按2级建筑物设计,电站按四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二千年一遇。
1984年至1988年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及省水利厅下达的浙水法(78)第520号文要求,对皎口水库进行保坝工程,主要项目坝体由原78.0米高程升至79.4米,加高1.4米,坝顶上游面设混凝土防浪墙,墙高1.2米;坝顶加宽5米,达到10米;溢流坝段工作桥(兼交通桥)抬高0.6米,桥面增宽3.2米;新建改建启闭机室;更新设计制作安装6扇弧型闸门,并改制启闭设备。经过保坝工程,最大坝高达到67.4米,总库容达到1.198亿立方米。
浙江省水利厅浙水管[2002]52号文《关于下达牛头山水库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通知》,皎口水库列入2003年安鉴计划,根据文件精神,
鄞州区水利局成立皎口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领导小组,皎口水库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班子。按照大纲要求,皎口水库管理局委托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等设计,科研单位,开展《闸门及启闭机安全检测报告》、《泄水、输水建筑物安全复核报告》、《大坝稳定分析报告》、《洪水复核报告》、《大坝渗流安全评价报告》、《大坝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大坝应力复核及变形观测资料分析报告》、《电站机组机电检测报告》、《大坝安全鉴定综合报告》等9项专题报告的检测编定工作,至2003年底各项检测及报告编定工作结束,2003年12月下旬,省水利厅组织有部门专家对皎口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2004年11月,经过专家组第二会议,通过《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安全鉴定结论,水库安全等级为二类坝,(具体内容见附录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2005年9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皎口水库加固改造初步设计报告》2005年12月经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区府已把皎口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列入2007年水利工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