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苗图
贵州少数民族图画
《百苗图》是贵州少数民族图画。
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浩如烟海,历代文人墨客都重视艺术作品的自我创新,对文人绘画推崇备至。但是反映民族风情的绘画作品,却很少被载入史册。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1999年春季拍卖会上,拟拍一件《百苗图》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在预展过程中经过仔细观看,从册页形式上看,为折装册页彩绘纸本,高28厘米,宽16厘米。此图的绘画风格是由实地写生所绘,绘者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传统工笔画的特长,把人物举止、服饰和有地方特色山水景色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裁减,空白之处添加上工整的小楷文字说明。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筑寨而居,傍水而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信仰和民族风情。《贵州百苗图》,即是清代贵州各民族人物风情的真实写照。该画册套色人物画,细腻逼真,行草字体的民族服饰、习俗介绍,概括精炼。对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通册画面色调和谐,鲜而不艳,笔力劲健。人物形象刻划生动自然,衣着各不尽同,神情迥异,其中几幅画中的舞者,姿态轻盈,非常自然。衣物线条挺拔流畅,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设色淡雅。树木先以墨笔勾出,后染汁绿,遍数不等;山石细笔勒皴,汁绿晕染,石绿轻罩,花青点苔;屋宇栏柱用墨勾线,晕以黄画出。无论是从画面的设色作风与空间结构,或画中所蕴寓的审美情趣,都显示出地方文人画家尊重写实的作风,它是一部珍贵的反映民族风情的绘画资料。
年代
有关图书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中有过不下十几种《百苗图》,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一部较早,原订为元代,但其它《百苗图》的创作年代上限最早的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下限直至清代末期(1911年)。此幅《百苗图》的创作年代因没有绘画作者的署名和收藏者的题记,为其断定创作年代增加了困难。但是在每幅画中的说明文字中均标明了某种民族在某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都有明确的变化。在画册第四幅的说明文字称:“卡尤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都匀、平越府属。”;第五幅的说明文字:“捕笼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府、定番、广顺州。”文中都提到了“兴义府”。该府是“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在第21幅的说明文字中称:“农苗在贞丰、罗斛、册亭,原隶粤西,雍正五年改辖黔省。”其中的“贞丰”是“嘉庆二年(1797年)改名贞丰州。”在第20幅的说明文字中又记载:“夭苗又称夭家,在平越州属,多姬姓。”其中的“平越州”原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治平越卫城(今城厢镇),属贵州都司。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裁卫改置平越县,与府同城。嘉庆三年(1798年)废府、县,改置平越直隶州。1913年又废州,复置平越县。”。以上行政区的划分为本册提供了准确的断代依据,证明此图册的创作年代不能早于嘉庆二年,应为嘉庆年间的作品。
产生的背景
《百苗图》原本为清嘉庆年间贵州八寨(今贵州省丹寨县)理苗同知陈浩所作《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我国古代帝王为了宣扬“文治武功”,加强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的隶属关系,常常绘有职贡图,其中以清代为盛。清代《皇清职贡图贵阳市档案馆打亲吊古
学术价值
该册《百苗图》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当时贵州各民族的物质生活、生产活动、礼仪风俗和民族信仰。
再现民族生活
首先是贵州古代民族物质生活的再现:
物质生活中包含了服饰、建筑、饮食等生活状态。此图描述的民族服饰、头饰不仅有其具体形象,还以服饰特征冠以民族支系名称,如狗耳笼家“男女服色皆白,发结如狗耳状。”;马蹬笼家“妇人以淄布作冠,发髻若马蹬状。”;大头笼家“男子戴竹笠,妇人穿青土布衣短裙,敛马鬃扎发盘髻为盖,名曰‘大头'。”;白苗“衣白,男子束发,女子盘发髻长簪绾髻。”;青苗“男女青衣,妇人用青布束发为髻,男子戴竹笠穿草衣。”;锅圈仡佬“男子织斜文布为衣,妇人以青布笼发如锅圈状,青衣缺裙。”;披袍仡佬“男子穿短裙,衣长尺余,外披一袍,由头至背,凿窍为领,裙用羊毛布织成。”目前,研究贵州民族服饰的著作不少,但都是根据当代民族调查的结果,其实在各种《百苗图》中有许多服饰资料,不仅为服饰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还能看到当地民族的服饰演变过程。
民居建筑在《百苗图》中也有不少反映。该图所表现的各民族的居住环境已进入定居状态。由于当地的气候炎热多雨、土地潮湿,虫蛇众多,他们的建筑多采用“干栏”式,即二层建筑,如夭苗“女子及笄,造竹楼野处。”不过,干栏建筑也有利于饲养牲畜 “上人下畜”,乃是当地住俗的特点之一。
当地的饮食状况各民族的习惯也各不尽相同。如白倮罗“负茶叶生理,茹毛饮血,无论鼠雀 蠕动之物攫而燔,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釜攒食如 。”;青仲家“敛牛马犬骨米糁酸臭为佳。”;红苗“凡牲畜皆背杀,以火去毛,微煮带血而食。”;黑苗“食稻糯。”以上所述食风虽然已食稻谷,但皆保留了一些原始生活状态,但这些习俗已经成为历史。
描述生产活动
其次《百苗图》对当地的生产活动有许多描述。
贵州各民族基本以农耕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也从事渔猎和手工业。当时以农耕为主的农苗已种植了水稻,图中绘一插秧场面,三个男子在水田中插秧,岸边一妇女向他们递秧苗,远处一水车正在向水田内灌溉。说明当时贵州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懂得利用灌溉技术。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的民族还善于渔猎。有的民族精于手工业制造,如倮罗“造坚甲利刃,畜良马、好射猎,习镖枪劲弩,斗击刺之。”;在披袍仡佬图中绘一打铁炉情景:一妇女拉风箱,一男子拿铁钳在炉上炼铁,一男子拿锤在砧子上正等待锤打,旁有两妇女坐在石上聊天;在花仡佬、蛮人、九股苗图中均绘有狩猎场景;在水仡佬图中绘三人在河中捕鱼的场景。通过图中的文字和绘图得知当地的纺织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夭苗“妇人善织染”;红苗“衣用班丝织成,女工为务”;在仡僮图中绘一竹楼,房内一中年妇女在纺纱,一位老妇在给孩子梳头,另一男子捧一竹篮纱轴回家。
描述风俗信仰
此外,《百苗图》有许多风俗信仰的场面。
此图所描绘的一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在贵州现代生活中已经基本消失。例如打牙仡佬“打牙仡佬在大定府平越州清镇县。女子出嫁先折去门牙二齿,谓恐害夫家。”;宋家的抢亲;卡尤仲家:“六月六日为大节,作孟春聚。未婚男女宽厂跳月,口吹苗笙歌舞,互相抛球,剪衣换带约而私合,从此方用媒约聘,知生子后再归夫家。”花苗“每岁春首择平地为月场,未婚男子吹笙,女子摇铃,歌舞戏谑,终日所私,亦用媒妁聘礼,以牛马通知”。佯犷苗“婚姻牵犬以馈。”以上风俗多半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异。当时的丧葬风俗也有特色,如捕笼仲家“丧则屠牛,招戚以牛角酒欢饮,孝子不食肉,惟啖鱼虾,祭必用鱼,葬以伞罩坟,期年后焚之。”;曾竹笼家“人死殓而焚之,葬其枯骨,七月七日祭扫祖茔。”;红苗“人死将所遗衣服装成形像,众皆击鼓名曰‘吊古'。”;黑苗“人死以红绿线系于竹竿,插在坟前,男女哭祭也。”;夭苗“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红仡佬“亲死殓棺不葬,置崖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而树傍,名曰‘家亲殿'。”;仡僮“亲死不置棺木,以唱镶木板殓而停之,葬时子女痛哭出血,守坟三日而返。”;八番苗“葬不择期,漏夜出棺,谓‘不忍死者'云。”这些记载对研究中国丧葬史有重要借鉴,也可印证考古资料,如二次葬、扭首葬。反映宗教信仰资料也不少,如此等等锅圈仡佬图上绘有郊外供有虎头,由四人供奉。“病不服药,用面作服虎首,饰以红绿线置簸萁内,延鬼师祷之。”;休佬图绘有野外山石置一草龙,上插有五色彩旗,前置两蜡烛和三只酒杯,正有三男在祭拜,后面有一妇女提祭品过来。“祭鬼用草龙船插五色旗,往郊外祭之,遇节歌舞为欢。”; 人则在一台地上摆有经书、香炉和蜡烛,其下有三人在赕佛,一人在后举送蜡烛,“淳而信佛”,这是古代白族信仰佛教的反映。土人则在村外小桥旁有一组六人在演傩戏,其中一人左手拿一戢、右手拿一傩面具,在其余五人的伴奏下起舞“岁首扮锣击鼓以唱神各,所至之家皆供饮食。”。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贵州傩戏的最早形象,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这部《百苗图》所绘的地域为贵州省,包括苗族、侗族、彝族、白族、仡佬族、布依族及其各个支系。众所周知,有关贵州民族的文字记载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地方志记录最详,但是有关各民族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状况却缺乏物证,《百苗图》无疑是重要的贵州民族形象的载体,对研究贵州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工艺、民族美术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百苗图全幅描述
猓猡
画面上绘有四人,两人骑马,一人冲锋在前,持镖欲斗,另两人步行,其中一人背弓持镖紧随马后。所用马镫是兜状的,与近代彝族马镫一样。画右上方有说明文字:“文字曰:猓猡本卢鹿,而在大定府属有黑白二种,黑者为大姓,白者次之。深目长身,黑面白齿,钩鼻鬓而髯,又名乌蛮罗鬼,蜀汉时有济火者,从武侯破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即安氏世祖,分地土四十八部,部长曰:‘头目',其等有高贵者曰:‘更苴',不名不拜,赐镂银鸠几杖。大事悉取决焉;次则慕魁、匀魁,以致黑乍职守。亦有文字,类似满书。男以青布笼发而束于额角状,衣大袖,女衣裙。最长集所属披甲驰马,死以锦棉裹尸,焚之于野,招魂而葬。性最蛮,主即酷虐不二。造坚甲利刃,畜良马、好射猎,习镖枪劲弩,斗击刺之,故躯兵为诸蛮冠首。俗云:‘水西罗鬼,击头掉尾'。言相应之速也。”
女官
绘五人,女官居中骑在马上,一女侍前导,后两男侍撑伞、护卫,在女官前跪一女人,双手举牛角杯作敬酒状。左上方有说明文字:“女官即倮罗正妻,称曰‘耐德'。编发为髻,用青布蒙首,多戴银丝花贴额大耳环,拖长裙三十六幅。非耐德所生不继立,土官如子幼,耐德代为土务。”
白倮罗
绘一夫妇带一小孩在棚子内烧饭,地上放一三足釜,内有食物,一老者背篓归来。文字曰:“白倮罗在大定府属,与黑倮罗同。负茶叶生理,茹毛饮血,无论鼠雀 蠕动之物攫而燔,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釜攒食如 。人死以牛马皮裹尸焚之,居普定者名‘阿和',亦同此类。”
卡尤仲家
绘村外河边广场,有三女一男在抛绣球。图右上方有文字说明:“卡尤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都匀、平越府属。男子服色与汉人同,妇女蓝花帕蒙首,短衣小袖,细褶长裙,严寒盛暑衣无增减。六月六日为大节,作孟春聚。未婚男女宽厂跳月,口吹苗笙歌舞,互相抛球,剪衣换带约而私合,从此方用媒约聘,知生子后再归夫家。”
捕笼仲家
绘五人,其中一男子与一儿童在击鼓,另有两妇女与一老人交谈。其上的文字曰:“捕笼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府、定番、广顺州。以十月朔为大节,击铜鼓为欢。丧则屠牛,招戚以牛角酒欢饮,孝子不食肉,惟啖鱼虾,祭必用鱼,葬以伞罩坟,期年后焚之。出入镖杆利刃,睚眦之仇必报”。
青仲家
绘在庭院中,有两位姑娘在下围棋,旁边有一妇女在观看,还有一老妇拄拐杖看小孩在旁边玩游戏。文字曰:“青仲家在古州、清江、丹厅属。以青布蒙首,服色青衣。敛牛马犬骨米糁酸臭为佳。女子色精,勤工刺绣,善棋、抛球为乐,所私曰‘马郎',父母在傍不禁,惟避兄弟,婚姻苟合,以牛致聘,不识文字,以木刻为信。”
曾竹笼家
绘一条小河,一侧坐着两男子,另一侧有三个背竹篓的妇女。文字说明曰:“曾竹笼家在安顺府。服色白,头戴细布方巾,一发扎一尾,名曰‘发尾',长尺余垂后,用猪油抹发最臭。如亲友喜庆,负酒牵羊为贺,携带新衣数套自夸其富。人死殓而焚之,葬其枯骨,七月七日祭扫祖茔。”
狗耳笼家
在广场上立一鬼竿,其下有两男吹笙,两女持丝带跳舞。文字说明曰:“狗耳笼家在安顺、大定府、广顺州。男女服色皆白,发结如狗耳状,立春后竖木杆于野外,谓之‘鬼杆',上悬白布一幅。未婚男女剪衣换带,各自择配,以牛马通知媒约聘也”。
马蹬笼家
绘两位妇女在野外聊天,另一男子提着竹篮走来。文字曰:“马蹬笼家在镇宁之谷西堡顶营司,刘、张等姓。衣白,丧则易以青,妇人以淄布作冠,发髻若马蹬状,耕作为业。”
大头笼家
绘四人,一男三女,有的挑担,有的负锄,有的背篓。文字说明曰:“大头笼家在镇宁州普定县。男子戴竹笠,妇人穿青土布衣短裙,敛马鬃扎发盘髻为盖,名曰‘大头'。耕作为业。”
花苗
在树林中,有两个男子吹笙领舞,两个姑娘摇铃跳舞。文字曰:“花苗在贵阳、安顺、遵义所属,无姓氏。其性憨而畏法,其俗陋而勤耕。衣用坏布撕条织成青布,无领袖,从头笼下,名曰‘格榜'。每岁春首择平地为月场,未婚男子吹笙,女子摇铃,歌舞戏谑,终日所私,亦用媒妁聘礼,以牛马通知”。
红苗
绘五人,其中两个男子持镖械斗,两位妇女劝解,一个小孩正躲在土坡旁边。文字曰:“红苗在铜仁府,多有龙、石、吴、麻等姓。衣用班丝织成,女工为务。同类相斗,非妇人不可解。五月寅日,夫妇各宿,不言不出户,为之忌白虎也。凡牲畜皆背杀,以火去毛,微煮带血而食。人死将所遗衣服装成形像,众皆击鼓名曰‘吊古'。”
白苗
绘两男子牵牛出耕,两妇女尾随于后。文字说明曰:“白苗在龙里、贵定、黔西所属。衣白,男子束发,女子盘发髻长簪绾髻。祭祖用牯牛,择角端正肥状,于野相斗,胜则为吉。卜期屠祭,穿白青,套细褶长裙。祭毕亲友唱和,饮酒为欢。”
青苗
绘四人出行,小孩牵二羊在前,一男子挑着布匹和酒,两妇女扛伞在后。文字曰:“青苗在黔西、镇宁、修文、贵筑等处。男女青衣,妇人用青布束发为髻,男子戴竹笠穿草衣,性情犷悍,今则驯良。”
黑苗
绘四人在桥头吹笙跳舞。文字曰:“黑苗在都匀、镇远府、八寨、古州厅。男子跣足陟岗如猿,性好斗,头插白翎,携带镖枪、药弩、环刀。雍正十三年剿督抚禁。草寒重衣,夜无卧摺具,食稻糯。孟春择平坦为月场,不拘老幼,以竹为笙,能吹歌舞配合。人死以红绿线系于竹竿,插在坟前,男女哭祭也。”
东苗
绘两男赶牛出村,两妇女跟随其后,其中有一人背一小孩。文字说明曰:“东苗在贵筑、修文、龙里、清镇、清平、广顺等处有之,有族无姓。妇人花衣无袖,凿窍为领,细褶短裙,换带苟合。寨延鬼师祭鬼,屠牛陈肴,循序呼鬼之名而祭。岁首猎禽荐祀祖,循礼法,畏官长,急公服役。”
西溪苗
绘五人,两男子吹笙,两女子跳舞,另一长者站在坡上击锣伴奏。文字曰:“西溪苗在天柱县。妇女穿青布裙,青布缠腿。未婚男子携笙,女子携食盍歌舞,苟合随而奔之,生子后方过聘礼用牛也。”
第20幅 夭苗
绘一干栏式民居,楼上站两个姑娘,楼下站两个吹笙的男子,彼此唱合。文字曰:“夭苗又称夭家,在平越州属,多姬姓。性情柔顺勤俭,贫不为盗,近多读书应试。妇人善织染。仲冬朔为大节。州属之陈蒙、烂土、窑坝等处地方者,楫木叶为衣,着短裙。女子及笄,造竹楼野处,未婚者男子吹笙诱之苟合。死不葬,藤蔓束树间也。”
农苗
绘一个插秧场面,三个男子在水田中插秧,岸边一妇女向他们递秧苗。文字曰:“农苗在贞丰、罗斛、册亭,原隶粤,雍正五年改辖黔省。勤耕力作发与汉人稍同。”
打牙仡佬
绘一屋内外的场景,在屋外面有两人,一老者拿着礼物来贺,另一人是专门打牙人,他右手托盘,其内放刚刚打下的牙;左手拿一打牙工具。在房内,一位长者正在安抚打过牙的姑娘。文字曰:“打牙仡佬在大定府平越州清镇县。女子出嫁先折去门牙二齿,谓恐害夫家。梳前发披后,取齐眉意。又名仡僚,其种有五,各分党类,不通婚姻,蓬头赤足,轻生死。织羊毛布一幅横腰间,谓之‘桶裙',男女同制。”
红仡佬
绘三位妇女挑着稻秧插秧去。文字曰:“红仡佬在广顺、平远、清平所属。亲死殓棺不葬,置崖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而树傍,名曰‘家亲殿'。”
猪尿仡佬
在户外绘一饮酒场面,地上有一酒瓮,瓮口内插咂酒管,在一个簸萁内放有酒碗,两女子正向两位男子敬酒,另一男子作舞蹈状。文字曰:“猪尿仡佬在石仟府、黎平、古州、平远属。头面肢体轻年不涤,与犬同牢,得兽即咋咋食如狼。男子出入配刀弩,有仇必报,损躯轻生,或致死以牛犊之。在清平通汉语,听约束。”
剪头仡佬
绘四人,两人一组,一组正在剪头;一组已剪完,正向地上的水盆看自己的影像。该幅无文字说明。
花仡佬
绘三人狩猎归来,其中有两人抬着鹿,另一人扛镖枪在后。文字曰:“花仡佬在施秉、余庆、镇远、石仟、龙泉、平越、黄平等处,又名仡兜。男子懒耕好渔猎,以逐鹿网雀为事;妇女衣绣五彩绸边,饰以蚕茧累累如珠。”
水仡佬
绘三人在河中捕鱼,一人用抄网,二人用鱼罩扣鱼,岸边一妇女以鱼篓收鱼。文字曰:“水仡佬在施秉、余庆县,善捕鱼,隆冬能入深渊,故名水仡佬。男子青衣,妇人细褶长裙,婚姻丧祭循以苗俗,守法也。”
锅圈仡佬
郊外供有虎头,由四人供奉。文字曰:“锅圈仡佬平远州有之。男子织斜文布为衣,妇人以青布笼发如锅圈状,青衣缺裙,病不服药。用面作服虎首,饰以红绿线置簸萁内,延鬼师祷之。性好酒,惰农业。”
披袍仡佬
绘一打铁炉,一妇女拉风箱,一男子拿铁钳在炉上烧铁,一男子拿锤在砧子上正等待锤打,旁有两妇女坐在石上聊天。文字曰:“披袍仡佬在平远州。男子穿短裙,衣长尺余,外披一袍,由头至背,凿窍为领,裙用羊毛布织成。勤耕力作,插梨为生。”
休佬
绘野外山石上放置一草龙,上插有五色彩旗,前置两只蜡烛和三只酒杯,正有三男在祭拜,后面有一妇女提祭品过来。文字曰:“休佬有王、黎、金、文等姓,散处各州县。冬则掘地为炉厝火,卧以牛羊皮席无被盖。祭鬼用草龙船插五色旗,往郊外祭之,遇节歌舞为欢。在都匀者衣服与汉人同,亲死有斩哀而无苴 ,长子居丧七七不沐浴不户窬,如长子贫不能守,以长孙、次子代之。遵敬师长教训,綦严子孙,多有读书入泮。”
仡僮
绘一座房子,房内一中年妇女在纺纱,一位老妇在给孩子梳头,另一男子捧一竹篮纱轴回家。文字曰:“仡僮在荔波县。男子耕作,妇女纺织。穿青衣短裙,仅以遮膝。亲死不置棺木,以唱镶木板殓而停之,葬时子女痛哭出血,守坟三日而返。”
绘一台地上摆有经书、香炉和蜡烛,其下有三人在敬佛,一人在后举送蜡烛。文字曰:“ 人在普定、水城各营司。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沐浴,淳而信佛。凡倮罗、仲家、仡佬言语不相谙。”
蛮人
绘一狩猎场面,在草从中有两只奔跑的小鹿,其中有三人:一人持镖欲投,另一人张弩欲射,还有一老者持镖观望。本幅图无文字说明。
土人
绘村外小桥旁有一组六人在演傩戏,其中一人左手拿一戢、右手拿一傩面具,在其余五人的伴奏下起舞。文字曰:“土人各处有之,在贵阳、广顺处。婚姻与汉人同,男贸易、女勤耕。唱歌相和,清音可听。岁首扮锣击鼓以唱神各,所至之家皆供饮食。性好斗,人亦驯良。”
侗人
绘隆冬季节,有一男两女做抄手状,为采芦花行走在野外。文字曰:“侗人在下游洪州尤众,性多猜疑。男女青衣跣足,冬则采芦花御寒。”
瑶人
绘三个男子,都背着较高的背篓,正向一木桥走去。文字曰:“瑶人黔省原无,雍正年间自广西迁至贵定、清平、独山川处。居无定止,喜傍溪边,以树皮为引灌水至家,免除没水。耕毕入山采药,沿寨行医。所祭之神曰‘盘发',家藏之书名曰‘旁砖',圆印篆文义不可解珍秘之,风俗谨原遗不拾。”
杨保苗
绘一官员下乡,有一男子抗争,但另二人劝解,还有一位乡老制止。文字曰:“杨保苗在遵义、龙泉二县,婚姻用媒妁,丧祭尽哀作之礼。但性情狡犷,凡官差拘抗拒不出,惟听乡老决之。”
佯犷苗
绘一条河,旁有住宅,房内一男子正在编鱼罩,另两人中有一人扛网下水,另一人扛鱼罩走向河边,还有一小孩跟着。文字曰:“佯犷苗在都匀、黎平、石仟府、施秉、余庆、龙泉、龙里县,有杨、龙、石、张、欧等姓。男子计口而耕,女子度身而织,以渔猎为事。婚姻牵犬以馈,所居荆壁不涂门户不扃,出入则以泥封之。”
九股苗
绘一人持盾握镖前行,另三人共踏弩张弦,皆备一镖,欲射前方一只老虎。文字曰:“九股苗在兴隆卫、凯里卫,以黑苗同类。此种因武侯南征剿,仅存九人,遂称九股苗,散处蔓地广繁。性好强,头戴铁盔,前有护面,后无遮肩,身披铁甲铁片缠腿,左手执木牌,右手执镖,口衔利刃,携带药弩三人共矢,无不贯,行走如飞。雍正十年征剿后建城设泛。”
八番苗
绘一场院,有三个妇女以木连枷打谷,一个男子往场院背谷,另一个妇女以手椎舂米,旁边还有一小孩。文字曰:“八番苗在定番州。衣与汉人同,女劳男逸,日出而耕,日入而织,储以备用,刳木作臼,名曰‘椎塘',临时取稻舂之。宴会击长腰鼓为欢,十月晦为大节。葬不择期,漏夜出棺,谓‘不忍死者'云。”
参考资料
百苗图.中国社会科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22:2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