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
甘肃省辖地级市
白银市,别称铜城。河西走廊的门户城市,甘肃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陕甘宁青四省区交汇处,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4月,全市辖2个区、3个县。截至2022年底,白银市常住人口150.21万人。
历史沿革
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元鼎六年(前111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9—23年),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六盘山区)、苑川(榆中境)迁居麦田(即鹑阴)。
晋咸和四年(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景泰县与白银区界地带)。义熙五年(409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428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平凉郡,汉鹑阴县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430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
西魏大统十三年(548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今宁夏中卫县境),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
开皇元年(581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596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以上防、镇、县均在鹑阴县地)。
武德二年(619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632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在鹑阴县地)。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开元四年(716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721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763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985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1032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1082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元符二年(1099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今靖远县城址),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今会宁郭城驿)名会川城。崇宁三年(1104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大定十二年(1172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1182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今会宁翟所乡西宁城),贞佑四年(1216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1223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设迭烈逊巡检司(驻于平川区水泉乡黄湾),归固原州管辖。洪武十年(1377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今会宁县城),隶巩昌府。正统二年(1437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今靖远县城),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靼部所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顺治元年(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1730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1738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二年(1913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8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1949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
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
1958年4月,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
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靖远、景泰、皋兰、白银市郊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4月,白银市下辖2个区、3个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共辖9个街道、53个镇、16个乡。市政府驻地为白银市白银区广场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海原县、固原市西吉县接壤,东南部与平凉市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市通渭县安定区为界,西部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部与武威市天祝古浪县相接,北部及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连接。地理坐标在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之间。东西宽147.75千米,南北长249.25千米。区域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是山区,山地与宽谷平原并存。北部属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呈黄土梁峁残塬。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高3321米,最低1275米。白银市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阴坡自然植被。东南部以黄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沟谷为主,大地构造属陇中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境内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向草原荒漠过渡,带间过渡不甚明显。黄河从白银区西南水川乡西峡口入境,呈S形,流经靖远县、平川区,至景泰县东北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黄河将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且分别由西北与东南向黄河河谷倾斜。
气候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白银市属黄河流域、河西走廊内陆河石羊河流域、黄河的一级支流渭河流域区域范围,全市水资源分布总面积20015平方千米。白银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58千米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动物资源
白银市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1目47科140种,两栖类1目3科4种,爬行类2目5科10种,鸟类12目24科24种,哺乳类6目15科4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的33种,其中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10种;天敌昆虫资源9目23科57种。家禽主要为、马、驴、骆驼、鸡、鸭、鹅、兔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黄羊、狍子、獾猪、狼、狐狸、野兔、野鸡等。
植物资源
白银市树种资源共有43科78属31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32科65属100多种,主要果品树种15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3种。天然分布最多的为云杉、油松、白桦、山杨及杜鹃、丁香、虎榛子、子、锦鸡儿、红柳等灌木。人工栽培的用材防护林树种主要为杨、柳、榆、杏、沙枣、刺槐、臭椿、国槐、油松、云杉、落叶松等树种;薪炭林树种主要为柠条、毛条、沙棘、红柳、花棒、梭梭等,经济林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杏、枣、桃、葡萄等。植物资源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洋芋、扁豆、大豆、黄豆、绿豆、黑豆、谷、糜、高粱、麻、莜麦、荞麦及十多种油料作物和啤酒大麦等;除此之外,尚有数百种野生植物,其中药材有39科92属115种。
矿产资源
白银市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有南北两条成矿带,南矿带由天祝的马雅雪山向东延伸止于白银厂矿区,是有色金属铜、铅、锌及其伴生矿产集中的产地,北矿带由景泰县的寿鹿山向东延伸沿靖远县北部止于屈吴山脉,在平川-靖远形成靖远煤矿区,其它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此矿带以北地区。全市已发现的矿种达53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3种。在查明的矿产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0种,水气矿产1种。居全省第一位的有铟、铊、沸石、水泥用大理岩、陶瓷土5种,居前5位的有煤、铜、铅、锌、硒、镉、芒硝、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硫铁矿、伴生硫、石膏、凹凸棒石粘土等13种。区域内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37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固体燃料矿产地45处,黑色金属矿产地2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5处,贵金属矿产地15处,分散元素矿产地4处、化工原料矿产地1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地5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地29处。共有大型矿区10个,中型7个,小型120个;按勘查阶段划分,达到勘探程度的55个、详查36个、普查40个、预查6个。
人口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5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8%,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41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
参考资料来源
白银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满、东乡、藏等少数民族有36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352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其中回族309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8%,占全市人口的1.8%。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6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3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83.09亿元,增长5.8%。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粮食总产量98.84万吨,比上年增加0.53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9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79.84万吨,增长0.1%。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5.74万吨,比上年增长8.1%。猪存栏83.05万头,下降2.1%,出栏121.3万头,增长5.5%;牛存栏17.34万头,增长4.6%,出栏9.84万头,增长5.5%;羊存栏251万只,增长6.6%,出栏300.54万只,增长14.1%;家禽存栏763.34万只,增长3.5%,出栏472.42万只,增长3.6%。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升2、6.1、3.3个百分点。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0.3%,省属企业增长7.1%,县区属企业增长12%。
从主导行业看,四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4%,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15%。其中:有色、化工和电力分别增长30.6%、25.5%和0.8%,煤炭下降7.5%。
从产品产量看,截止2023年12月底,累计生产原煤1021.5万吨,同比增长4.6%;水泥384.55万吨,下降0.2%;硫酸143.59万吨,增长0.6%;十种有色金属91.83万吨,增长34.6%,其中:铝增长132.5%,铜增长26.5%,铅增长16.2%,锌下降1.3%;发电量232.3亿千瓦时,下降5.2%,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28.7%、27.8%,火电、水电分别下降10.6%、1.6%。
从经济效益看,2023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0.02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17.83亿元,下降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91.74元,同比增加0.66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比前三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7.83亿元,增长4.0%;乡村实现38.92亿元,增长7.9%。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实现24.7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零售实现181.95亿元,增长4.0%。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9.06亿元,增长13.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53.91亿元,下降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70.44亿元,增长18.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41.02亿元,增长1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29.42亿元,增长22.3%。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85项。全市专利授权1170件,比上年减少38件。发明专利授权118件,比上年增加27件。有效发明专利680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53件。
2022年,白银市共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64项。全市专利授权1208件,比上年减少75件。发明专利授权91件,比上年减少1件。有效发明专利55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含完全中学)27所,在校学生32607人,比上年增加544人,专任教师4415人;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102所,比上年减少7所,在校学生56748人,比上年增加2995人,专任教师6746人;小学464所(含教学点217个),比上年减少60所,在校学生120300人,比上年增加1840人,专任教师10552人;幼儿园288所,在园幼儿50413人,比上年减少6906人,专任教师3081人。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其中:职业高中4所,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5所,成人中专1所。中职在校学生10261人,专任教师1013人。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86人,专任教师90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96.86%,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42%。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含三校生)1329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有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私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6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89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含村级文化广场)784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36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文物保护点)1087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78个。其中: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76个,村卫生室73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6家,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1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478张,卫生技术人员12356人。其中,执业医师3870人,执业助理医师621人。注册护士5487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体育场地5579个,体育场地面积383.1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70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9.2%。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11.27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4.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8.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9万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5.91亿元,其中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72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889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23.61亿元。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13672户、3182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41亿元;27666户、7687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71亿元。403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3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服务站483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7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563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89个。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17年底,白银市国省道里程达2209千米,其中,国道1101千米,省道1108千米。京藏高速横贯白银全境,白银西出口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道109线白银至兰州段公路改建工程试验段已完成驻地建设、水稳拌和站及沥青拌合站建设;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公路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路面水稳层铺筑;国道312线会宁至静宁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52千米。农村公路里程达10245千米,其中,县道424千米、乡道615千米、村道9044千米、专用道162千米。
2022年,白银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41.79万人,客运周转量1.19亿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0506万吨,货运周转量180.45亿吨千米。公路里程1.23万千米。
公路
白银市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公路有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和省道靖天公路、营兰公路、海古公路及15条县级公路。白银距省会兰州69千米,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铁路
白银市南连省会兰州,东、北面与宁夏内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白银境内有包兰、白包等干线铁路纵横穿越,位于市区西北部工农路附近的火车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兰州、西宁、银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运列车,境内有车站和停靠点29个。
历史文化
综述
白银市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的发展,有恢复建市后的发展转型,共同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使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继承和发展蒙古族、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靖远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还有游牧民族的帐篷。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吃苦耐劳、剽悍勇猛、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
戏剧
白银市市境戏剧以秦腔为主,辅之眉户、影子戏。
会宁县杨家集乡陇川村古戏楼,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市境最早的戏台。
方言
白银市境内的方言主要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
参考资料来源
饮食
白银市地区饮食习俗,一般一日三餐,农村在夏收及盖房等大忙时吃四餐。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以糜、谷、包谷、莜麦面为主,20世纪70至80年代以小麦面为主,黄河沿岸农民以大米代替了黄米,普遍吃白面、白米。城市居民三餐多为白面、白米,杂粮成为调剂食品。逢年过节注重鸡、鸭、海鲜和新鲜蔬菜。农村春节前绝大多数家庭屠猪宰羊。
城乡逢婚嫁喜庆大事,传统以“八碗一盘”或“八碗一盘九魁”、“十三花”、“十全一座山”等菜谱备席,佐以白酒、甜酒。20世纪70年代前,多在家中请名厨操刀掌勺。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多改为在饭店餐馆包席,而农村仍以在家烹饪为主。丧葬多以分餐一人一碗招待来宾,叫“大杂烩”,随到随吃。
为预备冬季蔬菜淡季食用,城乡民众多有腌、泡大白菜、韭菜、胡萝卜、莲花菜、雪里蕻、辣椒、茄子、大蒜、大头菜,以及晾晒干菜的传统习惯。
宗教
白银市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参考资料来源
非遗项目
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市级147项,省级19项,国家级2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文保单位
截止2022年,白银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项。其中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处(截止2021年8月),平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风景名胜
寿鹿山、昌岭山、铁木山屈吴山哈思山、会宁长征会师纪念地等,以自然风光和红色纪念地为特色;一线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南向北穿过白银全境,沿途有打拉池古城、郭城驿、法泉寺、寺儿湾石窟、五佛寺、老虎城、芦阳城、红水堡等景点,以古城古驿、寺庙石窟等人文景观为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特产美食
特产
截至2022年,白银市共有已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个。其中会宁小杂粮、景泰条山梨、靖远旱砂西瓜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会宁胡麻油等特色产品于2022年7月8日上榜2022“甘味”旅游产品名录。会宁的荞麦米、良谷米和景泰大枣、景泰冻鲜枣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美食
白银传统美食主要有大肉面酸烂肉金丝饼水川长面靖远羊羔肉东湾驴肉搅团、黄米糁饭扁豆面、麻腐包子等。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
现任领导
白银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张涛
白银市商务局局长:张春燕
荣誉称号
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2017年11月,白银市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018年4月,白银市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11月,白银市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8年12月,白银市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单。
2019年8月,白银市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白银排名第154。
2020年8月,白银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0月,白银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月,白银市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月,白银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5月,白银市列入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2021年12月23日,白银市评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3年1月17日,白银市入选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5月26日,白银市入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7月27日,白银市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
2023年9月,白银市被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21: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