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春望
唐代王勃诗作
《登城春望》是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感情。全诗语言平和、浅显,却意味深长,清新自然,轻松愉快。
作品原文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①,晴初景霭新②。
芳郊花柳遍③,何处不宜春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物外: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此指城外。
②霭(ǎi):云气,烟雾。
③芳郊:布满鲜花的城郊。花柳:指花和柳;也指游赏之地。
④宜:合适,相称。
白话译文
置身物外就能亲近山水,初晴的日光云气更显得清新可爱。
美丽的郊外到处都是花红柳绿,什么地方会没有宜人的春色呢?
创作背景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该诗应为此时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诗人观赏春光的感受。全诗仅有四句二十个字,但蕴含丰富。诗人视野开阔,感受新奇、愉快而深刻。
首句一个“近”字,第二句一个“新”字,把内心的喜悦展示出来。生活于尘世中的诗人,一旦登上高处,犹如置身物外,烦恼一扫而光。平日不得饱览的山川,此时尽收眼底,似乎近在咫尺,伸手可及。加之雨后初晴,云天、山川、风物,焕然一新。可谓景物新,心境新。
第三句继续从宏观上描绘城郊的春景。花柳遍地,芬芳盈野,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其中虽未及人,而人在其中。可以想见,赏春者非止诗人一人而已。城中士女,结伴踏青,其乐融融。目睹这一景象,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何处不宜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一定要立身于朝廷之上。此句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坎坷经历和辛酸,表明他已走出苦闷的心境,对前途持乐观态度。
从养生角度来看,观赏美景可以消除忧愁,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生活信心。王勃此诗,不言养生,而养生之理就在其中。
名家点评
当代中国文理理论学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明居《唐诗风格美新探、唐代美学》:“其他如:‘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登城春望》)、……‘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冬郊行望》),虽有淡丽、幽丽、明丽、清丽、秋丽之别,但均属绮丽。”
当代中国书画评论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童心田《童心田书唐宋名家诗词》:“这首诗(《登城春望》)无论从格律上,还是从音律上检验,都是一首很规范的近体诗了。”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汉族,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兼有祖父王通、叔祖王绩之长,成为唐初的学者兼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现存诗作八十多首,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