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属
旋花科下的一属
番薯属(拉丁学名:Ipomoea),是管状花目旋花科下的一属植物,是旋花科中物种最多的属,约300种(广义记载有5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草本或灌木,通常缠绕,有时平卧或直立,很少漂浮于水上。叶通常具柄,全缘,或有4各式分裂。花单生或组成腋生聚伞花序或伞形至头状花序;苞片各式;花大或中等大小或小;萼片5,相等或偶有不等,通常钝,等长或内面3片(少有外面的)稍长,无毛或被毛,宿存,常于结果时多少增大;花冠整齐,漏斗状或钟状,具5角形或多少5裂的冠檐,瓣中带以2明显的脉清楚分界;雄蕊内藏,不等长,插生于花冠的基部,花丝丝状,基部常扩大而稍被毛,花药卵形至线形,有时扭转;花粉粒球形,有刺;子房2-4室,4胚珠,花柱1,线形,不伸出,柱头头状,或瘤状突起或裂成球状;花盘环状。蒴果球形或卵形,果皮膜质或革质,4(少有2)瓣裂。种子4或较少,无毛或被短毛或长绢毛。
地理分布
番薯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南北均生产,但大部分产于华南和西南,另有1种记载产云南,未见到标本。
Grisebach,C. B. Clarke,Hall. f. 等人将过去已建立的几个属:月光花属Calonyction Choisy(1833),茑萝属 Quamoclit Mill.(1768). 牵牛属Pharbitis Choisy (1833)并入本属内作为其中的亚属、组或亚组,以后van Ooststr. (1940),(1953)以及国内、外一些作者也采取了归并的意见。Peter (1897)按两性器官的伸出或内藏,花冠形态、大小,花冠管和冠檐的形态,萼片的质地、形态,子房室数,仍将它们分立为中国植物志采取的也是这种狭义的概念。
下级分类
组2.头花组Sect. Cephalanthae (Choisy) Baker et Rendle
组3. 番薯组Sect. Batatas (Choisy) Griseb.
组4.光萼组 Sect. Leiocalyx Hall. f. in Engl.
组5. 毛籽组 Sect. Eriospermum Hall. f. in Engl.
代表植物
番薯Ipomoea batatas(L.) Lam.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全缘或3-5(-7)裂,裂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顶端渐尖,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顶叶的颜色为品种的特征之一;叶柄长短不一,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花序梗长2-10.5厘米,稍粗壮,无毛或有时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落;花梗长2-10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不等长,外萼片长7-10毫米,内萼片长8-11毫米,顶端骤然成芒尖状,无毛或疏生缘毛;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外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无毛。开花习性随品种和生长条件而不同,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气候干旱时会开花,在气温高、日照短的地区常见开花,温度较低的地区很少开花。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由于番薯属于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结实,所以有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主要价值
本属有些种类供食用,如蕹菜番薯为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同时番薯的块根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有些种类用以观赏;有些种类可药用。
栽培品种
常见的栽培品种有:
(1)金叶番薯Ipomoea babatas‘Tainon No.62'叶金黄色或黄绿色。
(2)紫叶番薯Ipomoea bbabatas 'Tainon No.63'叶暗紫红色或暗铜褐色。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5:5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