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其所长
汉语成语
用其所长(拼音:yòng qí suǒ ch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戚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用其所长”。
成语典故
公孙龙是战国时赵国人,活动于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有一次,公孙龙在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对他的弟子说:“对于那些没有才能的人,我不仅懒得同他们讲话,更不愿和他们在一起。”
他的一个弟子不同意公孙龙老师的这种说法,他说:“人是可以通过教化和社会活动增长才干的,每个人都有其特长,也就是才能,只有‘用其所长’,才能发挥作用。”可是公孙龙对弟子的话却不以为然,摇着头,笑着走开了。
有一天,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来求见公孙龙,公孙龙接见他时,看他不像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便很不耐烦地问道:“你来见我,有什么事情?”蓬头人“咕咚”一声双膝跪地,诚恳地说:“我请求您收我为弟子。”公孙龙感到很奇怪,难道这样的人也配做我的弟子?便漫不经心地问:“你有什么专长啊?”
蓬头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的声音很洪亮,喊叫起来比任何人都响得多!”听到此,公孙龙扫视一下他的弟子,问道:“在你们中间有没有叫得很响的人?”他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没有。”公孙龙暗想,也许我的那个学生说的对,人皆有长,眼下这个人虽然衣衫不整,但他声音洪亮无比,这不是独特的才能吗?将来必有用处。于是,他决定收下那人为弟子。
他的弟子听说师父收此人为弟子,不免掩口暗中发笑:“收下这个人有什么用处呢?”没过几天,平原君派他出使燕国,他便带上新收的弟子一块儿前去。一行人晓行夜宿,倒也平平安安。不料有一天他们遇上一条很宽的大河,河的这边没有船,只有一条小船停泊在对岸的沙滩上。人在这边喊叫船家,那边根本听不到。
这时公孙龙吩咐新收的那个弟子去叫船,这个弟子大声喊道:“船家,请过来!”其声如雷贯耳,把大家吓了一跳。船家闻听,很快便把停在对岸的小船摇了过来,把他们一行人引渡过去。
成语寓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在一定的时机,这些长处必会显现其作用。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养食客三千,个个都有特殊才能。在孟尝君遇到危险时,擅长“鸡鸣”“狗叫”的食客帮助他平安离开秦国,回到齐国。
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能让别人把这些本领发挥出来,从而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帮助,是领导的本领。领导会用、善用人才,“所长”才是“长”,才会物尽其用;不会用,不善用,不但会造成人才的浪费,也会被对手挟制。
成语运用
“用其所长”指用人要发挥他的专长。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宋·黄裳《书子虚诗集后》:“夫能用其所长,处其所易,已足以为智者。”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六一居士》:“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明·王讳《元列传》:“盖教人与用人不同,用人用其所长,而教人教其所短也。”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在廷之臣各令言朝廷得失,庶上有所据而用其所长。”
梁实秋《雅舍小品·请客》:“任何家庭都有它的招牌菜,可惜很少人肯用其所长,大概是以平素见过的饭馆酒席的局面作为蓝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9 08:59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