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
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
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
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拓展生物航油原料来源,开发餐饮废油和
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油的技术。2013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推广优势
生物航油不需要对飞机及发动机进行
改装。未来如能在规模上实现商业化并满足航空适航审定标准,
航空生物燃料将有效解决民用航空业环境及能源问题。
中国现状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生物航油技术的国家
2013年4月24日5点43分,东航一架现役空中客车客A320腾空而起,其加注了中国首次自主知识产权的
生物航空燃油,在
虹桥机场执行了1个半小时的本场验证飞行,记录下各项重要数据、指标。试飞组按照验证飞行科目设置的全流程要求,对混合生物燃油加注配比、巡航阶段温度测定、飞行高度影响、航前航后发动机孔探检查,以及特殊情况处置等工作进行了测试。
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
空客320型飞机经过85分钟飞行后,平稳降落在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
航空燃料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
2013年4月24日已成功转化为生物航煤的原料有废弃动植物油脂(地沟油)、
农林废弃物、油藻等,而本次试飞加注的航煤是部分是由
地沟油转化,部分是由
棕榈油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将原本浓稠、粘腻的油脂粘度、沸点等降低,再生为生物燃油。相较于传统航煤,生物航煤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5%-92%,不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装,具有很高的环保优势。
2022年12月,中国大陆首个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货运航班完成首飞。该航班使用的是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生产的生物航煤。
投入使用
2014年2月12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石化颁发了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这标志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中国由此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
生物航煤是以可
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
航空煤油。此次获得适航批准的1号生物航煤以棕榈油和餐饮废油为原料。
中国民用航空局
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徐超群介绍,1号生物航煤适航,中国生物航煤由此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安全性 审定程序长达两年多
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标准,全面监督和管理,最终目标是确保
民用航空器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正式获批适航前,1号生物航煤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适航审定程序。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对生物航煤进行了工艺评审、产品理化性能、特定性能试验以及生产质量体系评审,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最终投票通过审查报告。
下一步,中国也计划将合格的生物航煤用于定期航班,取得可靠证据来验证稳定性。
成本 为石油基航煤2至3倍
虽然生物航煤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但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问题是过高的生产成本。
以
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
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饮
废油为例,大概3吨多餐饮废油才能生产1吨生物航煤。餐饮废油不同于
地沟油,必须是不含水的油脂,收集成本较高。
进入市场初期,价格必然是石油公司和航空公司共担。随着
碳减排力度的强化以及生物航煤市场化的推进,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价格。
应用
2014年2月12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
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
2015年3月21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
波音737-800型客机,搭载15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于8:20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后,于10:50平稳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2年9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器审定司颁发的生物航煤适航证书《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项目单》,证书表明此次油脂加氢路线生产的生物航煤(HEFA-SPK)和3号喷气燃料(含HEFA-SPK)全部通过适航批准。首车生物航煤计划于本月运往空中客车(中国)天津工厂,意味着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产出的规模化生物航煤即将飞向蓝天。
2024年6月5日,国产商用飞机——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加注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完成了首次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绿色航空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