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
甘肃省兰州市,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
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甘肃省高水平大学,由
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入选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为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
历史沿革
1939年4月,经
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
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先后设
农艺、森林、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设农艺、森林、畜牧科、兽医科、农田水利、农业经济和牧草7科。
194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朱家骅委派
盛彤笙在
兰州筹办国立兽医学院。
1946年9月,国立兽医学院设在
兰州大学,作为四学院之一,首届招收新生48名,学制四年。教学分设解剖科、生理药理科、生物化学科、细菌卫生科、病理寄生虫科、诊疗科、畜牧科7科。
1947年4月,国立兽医学院正式从
兰州大学独立出来。
1947年7月,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
1948年,在甘肃省
兰州市黄河南岸的小西湖畔,建成教学楼“伏羲堂”。
1950年2月,撤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
1950年1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国立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
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隶属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领导。设立畜牧系,下设生物、饲养、牧草与草原、选育、绵羊与羊毛5科。
1952年,引进前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后,学校开设学制4年的畜牧系畜牧专业、兽医系兽医专业。
1952年9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并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和分配。
1953年,学院首招研究生8人。
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甘肃省
兰州市搬迁到甘肃省
武威市黄羊镇。
1958年5月,甘肃省委决定,将正在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甘肃农业大学。
1958年12月,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大会在甘肃省
武威市黄羊镇召开。学校在畜牧、兽医两个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林学和农业机械3个系,共计5个系5个专业,同年开始招生。
1977年,学校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甘肃农业大学迁回
兰州市办学。
1984年10月,甘肃农业大学迁建工程在营门滩动工。
2010年,入选国家“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
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甘肃农业大学。
2012年10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获准新增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新确认。
2013年5月,入围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高校。
2014年10月,入围国家第一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涉及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和动物医学院申报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专业)获批立项。
2020年4月,国家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甘肃农业大学。
2021年5月,成为
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3年11月,甘肃省高校种业产业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在甘肃农业大学揭牌成立。
2023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西北寒旱区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5月18日,甘肃农业大学召开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7月13日,甘肃农业大学“陇南核桃产业专家院”揭牌。11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575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人。有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0个,其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等。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7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5人,甘肃省陇原人才349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25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农学、动物科学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等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为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平台55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1469平方米,提供4281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资源总量为2046980册,生均图书80.47册。电子图书1696630册,电子期刊729315种。订购有中外文纸质期刊744种,外文纸质期刊28种,报纸31份;订购使用CNKI、国研网、可知电子书平台、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WebofScience数据库、Emerald全文期刊数据库、Proquest生物与农业数据库、牛津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38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是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11003-4315 , CN62-1055/S ),创刊于1959 年 ,主要刊登有关畜牧、兽医、草业、农学、林学、园艺、农业机电、植物保护、土壤农化、资源环境、农业经济、食品科学、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综述和专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农业高校学报质量评比一等奖;1999年获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奖。学报为《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被中国国内外许多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如《
CABI》《AGRIS》《AGRICOLA》《
SCIE》《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麦类文摘》《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农学文摘》等。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C库)来源期刊。
《草原与草坪》
《
草原与草坪》是由中国草原学会、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草业科学,草坪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本刊以报道草业、草坪学科领域科研成果,生产中先进经验,草业科学研究现状、进展和水平为宗旨。主要刊登草业科学、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城市绿地建设、园林花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新书介绍、企业论坛、简报、国内外动态等内容 。被收录为 “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A)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04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期刊奖,2016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与美国
德州理工大学、
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马其顿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国际马铃薯中心、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沙棘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先后加入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
“一带一路”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等。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原“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为仿毛体,现“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为毛体。
校徽四周线条为圆形,并辅以内圈,寓意学校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办学定位。
校徽主体由麦穗和牛角组成,整体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船,寓意甘肃农业大学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承担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服务“三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麦穗体现了学校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麦穗的剖面图,像打开的书籍,反映了甘农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牛角既代表畜牧业及学校的畜牧、兽医等传统优势学科,又标明了学校的办学历史。
主体图案下方的“1946”标明学校建校年份,校徽外圈是学校中英文校名。整个标志简洁大方、易于辨识,校徽颜色是“甘农青”。青,象征生命、永恒、科技、未来,寓意甘农人以青春之活力,戮力同心、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美好憧憬。
校旗为左侧印有校徽,右侧印有“甘肃农业大学”中英文标准字样的长方形旗帜。
精神文化
敦品励学,笃志允能
校歌
伏羲,为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远古百王之先、畜牧兽医始祖。伏羲堂是与中山堂、三爱堂、
至公堂齐名的
兰州著名建筑、
国立兽医学院的核心部分,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1946年10月,国立兽医学院成立后,因暂无独立校址,第一届学生报名、考试、录取由兰州大学负责,师生在兰州大学萃英门旧址上课。1948年6月,在确定兰州小西湖为校址后,一座中西合璧坐北朝南,东西长80米,分为上下两层,鸟瞰呈横躺的“王”字形的兽医馆“伏羲堂”,在兰州小西湖湖畔建成。伏羲堂外体为砖砌,内部为木质框架结构,门楼有四个直径一米的水刷石圆柱衬托。2008年,甘肃农业大学在兰州安宁营门滩重建“伏羲堂”。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诚朴楼
为甘肃农业大学2号教学楼,取自甘农学风“诚朴博学、慎思敏行”,“诚朴”意为真诚而质朴,指真诚朴实。出自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为人诚朴坦易,言若不能出口。”
博学楼
为甘肃农业大学3号教学楼,取自甘农学风“诚朴博学、慎思敏行”,“博学”意为甘农作为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
百草园
位于诚朴楼以北,设计主题为“凝百草之精华,展中草药风采”。园内种植近百种观赏性中草药,为涉农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裕泽亭
位于文科楼西侧槐园中心位置,为二层六角重檐仿清建筑风格,飞檐翘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取名“裕泽亭”,本意为“裕民生、泽教惠”,旨在体现甘农人“教民稼穑,臻进人类健康;泽被苍生,裨益国计民生”的办学初心。其中,“裕民生”出自原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学校创始人盛彤笙,为建校初期学校标志性建筑——伏羲堂所作的《伏羲堂基铭》,原文为“裕民生祚国基学子聚乐永熙”;泽教惠摘自《论语》,意为良好教育可惠泽四方,让人终身受益。
伏羲堂
甘肃农业大学标志性建筑,在确定把小西湖定为校址后,盛彤笙在学校建筑中投入最多心血的就是伏羲堂,因此,将这一栋普通的楼命名为伏羲堂,还写了伏羲堂记。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