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彤笙
中国科学院院士、兽医学家
盛彤笙(1911年5月8日—1987年5月9日),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兽医教育家、中国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1911年6月4日(农历5月8日),盛彤笙出生于湖南长沙,原籍江西省永新县。
1922年,考入教会学校长沙市雅礼中学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长沙,盛彤笙作为学生会领导,组织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学生运动,之后被迫转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学习。
1928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动物学系,他用3年便学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大学期间,他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吕骥朱理治等人。
1931年,转入国立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的本科一年级。
1932年7月,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在淞沪战役中,他参加医疗救护队,到前线救护负伤的抗日将士。
1934年夏,江西省招考公费留学生,其中有一个留学德国的医学名额,盛彤笙回南昌应试,并被录取;同年9月,他中断在上海的学业,坐客轮前往德国,他在慕尼黑大学就读一年后,第二学期转学柏林大学。
1935年,在柏林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
1936年,用了两年便修完课程,并完成博士论文,从德国柏林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为盛彤笙认为中国人民的体魄孱弱是由于食用动物性食物不足所致,而畜牧兽医科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所以,他又转到汉诺威兽医学院完成兽医方面的功课和博士论文。
1938年,从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毕业,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参加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兽医会议,盛彤笙在闭幕式上发表讲演,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呼吁各国科学家声援中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9月,回到了中国,先后在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任教。
1941年春,前往迁至成都的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
1946年,征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同意和联合国救济总署支持,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兽医学院,暂时附设在兰州大学内,盛彤笙就任兰州大学兽医学院第一任院长。不久,将兽医学院从兰州大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国立兽医学院”,盛彤笙为院长。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盛彤笙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政委员会委员。
1951年5月,“甘肃科普协会”和“甘肃省科联”成立,盛彤笙当选为甘肃省科普协会主任和甘肃省科联副主任。
1953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西北农林科技专科学校和西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国立兽医学院,成立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盛彤笙担任院长。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在兰州筹建西北分院,时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的盛彤笙提出在西北分院建立一所综合性兽医研究所,经筹备处研究同意,先行筹建兽医研究室及附设家畜病院,盛彤笙负责兽医研究室的筹建。
1958年7月1日,以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兽医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盛彤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8年,错划“右派”问题得到纠正,恢复了盛彤笙政治名誉和科研、工资待遇,中国科学院也恢复了他学部委员的职务;同年,经中央提议,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盛彤笙被授命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学部分及《中国畜牧兽医词典》和《德汉动物学辞汇》三大著作的编纂工作。
1987年5月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盛彤笙长期从事猪喘气病、乳牛布氏杆菌病、乳牛结核病、马鼻疽、羔羊痢疾等疾病的治疗研究,重视畜牧、草原和兽医密切结合,倡导“划区轮牧、储草备冬、改良畜种、防治兽疫”的方针,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工作期间,从事选址、基建和筹备各研究所等,为奠定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的研究机构作了开拓工作。在他的建议下,西北分院成立了兽医研究室,为研究现代兽医科技创造了条件。他积极探索把传统的中兽医学和现代的微生物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途径,首先证实四川成都的水牛“四脚寒”为脑脊髓炎,并发现脑脊髓炎系由病毒所致;在对马鼻疽病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SD)对鼻疽杆菌具有杀灭作用。
人才培养
盛彤笙在《国立兽医学院校刊》的“创刊词”中说到:“学府之必要条件有三:完备之图书仪器其一,良好之师资其二,优美之学风其三”。在治学上,他坚持以学术研究为使命,惟学是求。
1948年冬,盛彤笙亲自为国立兽医学院制定了《国立兽医学院》信条,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从理想信念、培养目标、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服务对象、博爱精神、创造意识、奉献情怀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1938年,盛彤笙回国后先后在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国立中央大学执教。在此期间,他翻译了从德国带回来的诸多教材,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兽医细菌学实习指导》和《家畜尸体解剖技术》,还编写了《军马毒气中毒》《马匹的重要传染病》等几本科普读物。
盛彤笙认为,兽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培养的学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在学校修建了一所高水平的家畜病院。先生的“四个实习”是他教学设计的精彩之笔,即一年级的参观实习,二年级的教学实习,三年级的生产实习,四年级的毕业实习。他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贯通起来,把实用与实效统一起来,即“实践、实用、实效”三原则。他还要求兽医学院的学生实习实验必须人人操作,实验前要认真阅读指导手册,实验报告要按标准书写,并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学校所有实验室全天候开放。
194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自费留学考试,盛彤笙从学校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款项,资助了4位学者出国的旅费和半年的学费,并答应以后陆续汇款。条件是他们回国后必须到兽医学院任教(如谢铮铭陈北亨蒋次升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58年,盛彤笙“反右”蒙冤后,被撤销一切职务的盛彤笙先生没有消沉落寂,他翻译了具有很高学术造诣的《家畜内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特殊病例与治疗学》等兽医学著作近300万字。
1978年,盛彤笙被授命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学部分等编纂工作时,他已患有糖尿病和尿崩症,工作都是抱病完成的。
1984年初,盛彤笙的夫人邹东明复发脑溢血突然去世,多年工作积劳成疾,加之夫人去世的打击,使他身心更为憔悴,健康状况不断恶化。1985年5月,盛彤笙因腹泻便血,赴南京鼓楼医院门诊,被确诊为直肠癌,接受住院治疗。
人物评价
盛彤笙是中国现代兽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兽医科学、微生物学的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在兽医学教育工作中所作的卓越贡献。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畜牧兽医人才,为发展中国畜牧兽医教学、科研、畜牧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华网评)
盛彤笙对马鼻疽、牛传染性流产、水牛脑脊髓炎等病进行了研究从教数十年,培养了一批畜牧兽医人才为发展中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建立西北地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盛彤笙情系苍生、孜孜以求,开创了中国畜牧兽医事业让人难以忘却的史诗般业绩。(甘肃农业大学评)
后世纪念
1993年4月26日,甘肃盛彤笙畜牧兽医科学基金会是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设立,面对甘肃省及盛彤笙院士在中国国内外的生前好友、学生及亲朋等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成立之初,盛彤笙先生的生前好友、海内外弟子、亲属及有关单位共捐资人民币11万元,美元1200元。中国国内捐资者176人,中国国外10人,捐资单位16个。基金会成立后,在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为盛彤笙院士建立了纪念碑,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纪念活动。2011年甘肃农业大学为基金会注资200万元。
2008年9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举办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活动期间完成了盛彤笙先生铜像在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院内落成和揭幕。
2011年12月16日,甘肃农业大学召开大会,纪念盛彤笙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不朽业绩,追思他的卓越功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弘扬他的崇高精神。
2014年10月,由南京农业大学发起、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捐赠设立了盛彤笙兽医科学奖,是中国兽医领域一个面向杰出科教工作者所颁发的奖项,最高获奖者奖金30万元。盛彤笙兽医科学奖实行提名制,由执行机构选定的提名人推荐候选人,最终由盛彤笙兽医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定产生。“最高成就奖”、“杰出成就奖”、“杰出青年学者奖”三大奖项面向全国设置,其余奖项面向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全体师生。
2016年,话剧《盛彤笙》在甘肃农业大学首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王小军担任编剧和总导演,演员均为甘肃农业大学的在校学生。这个话剧以盛彤笙为主角,反映了他创建国立兽医学院的曲折经历,与此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学校奠基者、开拓者的坎坷与辉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7: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