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Zhongchuan Peony Research Institute)位于兰州市北部中川机场旁的中川牡丹园,经甘肃省科技厅和民政厅批准成立。拥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涉及
观赏园艺、植物提取、林学、植保、园林工程、外语等多个专业学科,所长赵潜龙先生是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甘肃牡丹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化开发工作。
研究所介绍
中川牡丹研究所主要对
紫斑牡丹、芍药、大丽花等甘肃特色花卉的进行品种收集、整理、育种、栽培管理、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同时进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服务。进行的科研项目有“甘肃牡丹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甘肃牡丹北移技术研究”、“紫斑牡丹抗寒品种的选育”、“紫斑牡丹籽油提取技术研究”、“紫斑牡丹精油提取技术研究”等。此外,研究所还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对国内外牡丹园的规划设计、建园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制定甘肃紫斑牡丹的种苗质量行业标准等工作。
研究所先后在全国各大园林、花卉杂志上发表牡丹芍药相关的论文30多篇,“甘肃紫斑牡丹嫁接速繁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面积达70余亩,已收集整理紫斑牡丹品种350多个,芍药品种180多个,大丽花品种150多个,并通过杂交选育,筛选出紫斑牡丹新品种6个。研究所培育出的创新性产品“独干牡丹”、“辫子牡丹”、“红叶牡丹”等,树形奇特,观赏性强,深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喜爱。
研究所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沈阳植物园、兰州树木园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并加入了美国牡丹芍药协会、英国牡丹芍药协会、德国牡丹芍药协会等学术团体,每年接待大量国外牡丹专家到访,并利用到国外考察参展的机会,同国外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为研究所的科研水平的提升,为甘肃“中川牡丹”树品牌创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位置
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是经甘肃省科技厅和
甘肃省民政厅批准的西北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紫斑牡丹研究的民营科研所,隶属甘肃中川牡丹产业集团,办公地点在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大厦,2000亩试验基地位于兰州中川机场南3.5公里处。
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专业从事
紫斑牡丹的品种收集、选育、苗木繁育、推广栽培等研究工作,承担完成“中国西北牡丹芍药基因库建设”项目,收集紫斑牡丹品种350余个、选育新品种30余个;收集芍药品种150多个;在紫斑牡丹种籽育苗、扦插育苗、嫁接繁殖方面掌握系列成熟技术;在北方
观赏牡丹、油用牡丹栽培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所还充分利用紫斑牡丹的抗寒优良特性,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牡丹北移栽培的试验与推广”工作,先后在黑龙江哈尔滨与牡丹江、吉林长春与延吉、辽宁沈阳与锦州、新疆乌鲁木齐与伊宁、内蒙古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西藏拉萨、宁夏银川与隆德、山西怀仁等地建立了以紫斑牡丹为主的牡丹样板园,筛选出了40余个能抗-43℃低温的优良品种,成功地将我国牡丹栽培区域范围扩大了一倍多。
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与国外知名花卉协会和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牡丹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牡丹新产品研发,牡丹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取得“一种紫斑牡丹商品化生产嫁接速繁方法”、“一种提取及精制紫斑牡丹籽油的方法”等七项国家发明专利。“牡丹软胶囊”、“牡丹籽油”等产品开始投入市场。
历年来,中川牡丹研究所先后在国家级园林、花卉杂志上发表有关牡丹研究和园林绿化方面的论文和专著30多篇(部)。其中《
中国牡丹与芍药》获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三等奖、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产品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昆明“
世界博览会”银奖、铜奖等。“甘肃紫斑牡丹商品化生产嫁接速繁技术方法”发明专利荣获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和出版物类铜奖。锦州世博园牡丹芍药园建设项目2013年获得优质工程金奖。
著名人物
规划设计专家-赵潜龙
国家级牡丹专家
北方油用牡丹推广第一人
——赵潜龙
20年只为牡丹一件事
赵潜龙,现任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秘书长、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所长,是中国西北牡丹芍药基因库建设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在干旱荒山造林、园林绿化、球根花卉研究、濒危植物保护、抗旱植物树种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著有多篇论文并发表,其中《
中国牡丹与芍药》一书获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三等奖、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潜龙二十年如一日,一心投身于牡丹产业,励志终生只为打造西北牡丹王国的弘大抱负。
在过去,传统认识中牡丹一直被认为栽培生长不过“关”(指山海关,长城一线),在国外的寒冷地区也罕有牡丹生存的案例。甘肃紫斑牡丹是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一朵奇葩,具有特殊的抗寒性。赵潜龙独具慧眼,深刻认识到甘肃紫斑牡丹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对甘肃紫斑牡丹野生栽培品种进行了大量改良培育,终于使得牡丹已度玉门“关”的梦想得以实现!
赵潜龙经过二十余年辛苦努力,在十分干旱寒冷的兰州中川机场前建立了占地面积2000多亩的
甘肃中川牡丹园。以前的荒山荒坡地如今变成了牡丹花开遍野的牡丹博览园。园中有牡丹品种500多个、芍药品种200多个。如今园中不但汇集了大量牡丹品种,更有众多牡丹奇迹惊现于此。千年牡丹神、百年牡丹王和几千棵
百年牡丹古树,是中川牡丹园镇园之宝,也是他二十余年心血的结晶。
随着抗寒牡丹的培养日趋成熟和育种优化,赵潜龙率先提出了“让全球寒冷的地方都有美丽的甘肃牡丹开放”的口号。他多次带领公司技术骨干到欧美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在他的带动下紫斑牡丹在全球寒冷地区开始大量引种栽植,也使高大、抗寒的甘肃紫斑牡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外专家、客商也多次慕名前往中川牡丹园考察、洽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用甘肃牡丹致富甘肃”的目的,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牡丹产业的发展。
他还在东北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都建立了甘肃牡丹样板园,并组织技术骨干在内蒙呼和浩特、包头、宁夏银川、新疆等地大量推广栽植。用实践证明甘肃紫斑牡丹在我国东北、内蒙、新疆等中原牡丹不能露地越冬的寒冷地区,不但能自然越冬而且长势很好、适应性很强,彻底改变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不能栽种牡丹的历史,使牡丹栽植适宜抗寒的极限温度由原来的-18℃降低到-43℃,纬度由原来的北纬40度推进到51度,使中国栽种牡丹的范围扩大了一倍。他本人也被誉为“东北牡丹推广第一人”。
为了使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紫斑牡丹能迅速得到保护和繁殖,赵潜龙还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指定的“中国西北牡丹芍药基因库”建设项目。在他的组织下,利用全新嫁接技术使甘肃牡丹优良品种实行了工厂化育苗而大大提高了商品化质量,达到了规格化、标准化。形成了年产嫁接苗50万株、实生苗5100万株的生产能力,使国内外急需的优良紫斑牡丹商品苗矛盾有所缓和,出口量逐年稳步增加。
2013年原国家园林业部副部长李育才同志到甘肃省来考察油用牡丹项目,期间来到
甘肃中川牡丹园,当他在赵潜龙陪同下,参观了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研发的一系列牡丹深加工产品——牡丹茶、牡丹油、牡丹胶囊、牡丹酒后,十分感动,他没有想到在大西北的深山处竟然已有人把牡丹研究到如此程度。事后,李育才同志多次到甘肃中川牡丹园来考察油用牡丹项目发展近况,并邀请赵潜龙以专家身份参加全国各地油用牡丹发展会议。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的号召,赵潜龙以“缓解我国食用油危机,大力生产优质牡丹食用油”为己任,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由其投资创建的“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也成为中国北方油用牡丹推广研发培训中心,立志培养更多的油用牡丹技术人员,更好的推动并实现油用牡丹的商品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