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
药品
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简介
方 名:理中汤(温里剂
总 结:温中
功能主治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加 减
(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
(2)蜷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
(3)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
(4)脐上筑者:去术,加桂。
(5)悸:加茯苓。
(6)阴黄:加茵陈。
(7)寒结胸:加枳实。
(8)不痛利多者:倍白术。
(9)渴者:倍白术。
(10)腹满:去甘草。
归 经:此足太阴之药也(脾)
方 义
(1)干姜:温胃散寒,故以为君。
(2)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臣。
(3)白术:健脾燥湿,故以为佐。
(4)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使。
变化方
(1)本方三两,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蚘丸,治胃寒吐蚘。
(4)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
(5)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泻而作湿。
(6)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泻不已者,加附子。恶食,食不化,加砂仁。
(7)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8)本方加黄耆、白芍、陈皮、藿香,名黄耆汤
(9)本方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前证腹满痞闷,兼食积者。
用法
又附方:本方等分,蜜丸,名理中丸。
煎服法:每服四钱。
命 名:以脾土居中,故曰理中。
理中汤1
【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组成】砂仁 干姜(炒) 苏子 厚朴(姜汁炒) 官桂 陈皮 甘草(炙)各3克 沉香 木香各1.5克(水磨入)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主治】寒喘,四肢厥冷,脉沉细。
【加减】呕吐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理中汤2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 白术(去芦) 干姜(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 良姜各2.1克 乌梅1个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加生姜3片,大2枚,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寒泄,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青,脉沉迟。
理中汤3
【来源】《伤寒论》。
【异名】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9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方论】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理中汤4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节各等分。
【来源】《准绳·幼科》卷五。
【主治】疮疹吐利
【用法】上㕮咀。用水1盏,煎5分,不拘时候。
其他信息
方歌:(古方歌)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 (何绍奇谈医)
仲景原文并没有把理中汤、丸作为太阴病主方。理中丸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太阴病以吐、利、腹痛、腹满为特征,属太阴脾虚寒证,仲景提示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当属“四逆辈”。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
理中汤的加味方很多,在我用理中汤的经验中,有一热一寒的两味药的加入最为重要。
理中汤加附子
这就是理中汤与四逆汤的合方。加附子是为了振奋脾肾之阳,是虚寒之象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是太阴传少阴,太阴少阴同病。其证除吐、利、痛、胀外,尚见手足逆冷
周某,女,8个月。体质弱。先因伤食,医用消导不应,改硝黄下剂,即腹泻不止,后来改用西药,不意服硅碳银、活性炭后,药亦随大便排出,泻出物皆稀水,日十余次,精神萎顿,头额冷汗,肢厥舌淡补液腹胀。病在太阴,脾阳衰败,累及少阴,虚寒证也,用理中汤加附子、灶心黄土,一帖泻止,易以异功散调理数日而安。
左某,男,64岁。初春某日,晨起放牛上山,归家即呕吐、腹泻、肢厥,昏睡不起,察其舌淡苔白,脉沉细。初议用四逆加人参汤红人参10克,附子24克,干姜15克,炙甘草6克),后采纳会诊医生意见再加白术、龙牡,浓煎以进,一服即酣然入睡,尽剂而安。
周某本脾虚不足之体,由误下而致太阴虚寒,累及少阴。所服活性碳亦随之泻出,中阳不振也;补液更增腹胀,中虚失运也,此际若至用理中汤,犹嫌药力不足,必得附子之大力,姜附协力,始可回阳救逆,挽回败局。左案则为寒邪直中太阴、累及少阴,非“四逆辈”不可为功。
理中汤加黄连
方出丹溪《证固脉治》。张潞说本方主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戴复庵说“盛暑逼于外,阴冷伏其中”,俱难得其要领。我的理解,无非脾胃虚寒而又挟肠热,多年来用此方治疗泄泻屡收捷效。
黄某、女、76岁,久患糖尿病,最近突发不明原因的泄泻,日四、五次,在某医院治疗半月不效,腹部隐痛,时胀,食不下,口不渴,察其舌质色淡而苔黄腻,断为中寒而挟肠热,用连理汤三剂而愈。
谢某、女、56天,腹泻52天,体重不增,某医院用过消导健脾药多付不效。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皮肤干皱,啼哭不宁,而肛门红灼,遂用连理汤,二剂泻即止,易方调理而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09: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功能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