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hún chūn shì,中国朝鲜语:훈춘시 ),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地处
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东南,被赋予
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是吉林省
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政区以珲春岭为界与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
哈桑区接壤,西南以
图们江为界与朝鲜
罗先市相邻,北部以
老爷岭为界与
汪清县毗连,西北角与
图们市相连,东北与
黑龙江省东宁市相邻,总面积514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珲春市辖5个街道、4个镇、5个乡。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户籍人口22.28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珲春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四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满族祖先“
肃慎”族在珲春繁衍生息,截至2013年已发现2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由于珲春远离内地,因此,当时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在中原地区的秦汉时期,珲春始入青铜器时代,当时“肃慎人”在生产方式上已有所发展,除渔猎外,种植和养殖已居重要地位。
周、秦
汉、晋
据《三国志》和《新唐书》记载,早在河平二年(前27年),今珲春市境内的
温特赫部城就已是
高句丽的
栅城。
南北朝
隋、唐
珲春进入第一次兴盛期,隋至唐初,为拂捏靺鞨之南境,
白山部之东境。珲春的防川是隋唐时期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唐属
渤海国曾建都于珲春八连城,属东京龙原府,彼时珲春已成为享誉东北亚的著名国际商埠,其辖地包括海参崴等地区。唐代渤海时期在珲春设有
东京龙原府,府下置四州十八县。
金
元
明
于此地设置珲春卫,一向被视为边寨重地。明朝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密拉卫、乌尔珲山卫、
童宽山卫(今珲春通肯山)等,都设在珲春一带。明末为满族
舒穆禄氏所据。
清
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
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属封禁区。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
雍正七年(1729年),隶属宁古塔副都统。
咸丰九年(1859年),珲春协领升为副都统衔协领。
同治八年至光绪元年(1869—1875年),大批朝鲜人由于战乱纷纷越过图们江垦荒谋生,形成了珲春朝鲜族的雏形。
光绪七年(1881年)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
延吉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珲春增设副都统,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在珲春筑城,同年设吉林边务督办、珲春招垦局。
光绪十二年(1886年)7月,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与俄方签署《中俄珲春东界约》,重新勘定珲春一带的中俄边界,明确了中国拥有图们江出海权。
宣统元年(1909年),设
珲春厅,招民垦荒、驻靖边军、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设驿站,使珲春进入了重新建设时期。
宣统二年(1910年),设置珲春厅,隶属
东南路道。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珲春县直隶
吉林省,为一等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民国政府重更道制,东南路道改为
延吉道,撤珲春厅建县,珲春县为延吉道所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珲春防川的张鼓峰、沙草峰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史称“
张鼓峰事件”。该战役因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而被毛泽东写入《苏联人民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是一致的》一文。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就诞生于张鼓峰事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筹建珲春县民主政府,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成立珲春县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1日,全县划为1个市、8个区。隶属于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珲春县隶属于吉辽省吉东分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珲春县为
松江省所辖,以后珲春先后称县、城区、城关区、第一区、镇等。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珲春县隶属于延边专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
延边专区改名为吉东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吉东专区改称延边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珲春县政府更名为珲春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9月3日,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珲春县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区。
1955年12月,根据宪法规定。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珲春县隶属于自治州至今。同年,珲春县人民政府更名为珲春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撤销珲春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珲春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销珲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珲春县人民政府。
1988年6月1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文件通知:民政部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珲春县,设立珲春市(县级市)。以原珲春县行政区域为珲春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珲春市,仍由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珲春撤县建市,同年12月,省政府批准珲春为省级开发区。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大图们倡议”。旨在加强大图们江区域实现更大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利用各国家优势互补原则,重点发展运输、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
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图们江地区列入联合国重点开发项目,确定了以珲春市为核心,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推动区域间各国合作。
1991年11月18日,珲春被批准为甲级开放城市,珲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珲春为沿边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
199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珲春口岸过客并允许第三国人入境。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出口加工区。
2001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珲春成为中国唯一的集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三区合一”的地区。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珲春定位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城市。
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若干意见》,赋予珲春市地级市政府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9年,“支持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37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1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支持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的意见》。同年5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复函支持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1日,珲春县划为1个市、8个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汪清春芳区划归珲春县。珲春县辖10个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珲春县城区更名为城关区。
1950年12月6日,将10个区改用序数排列命名。
1956年4月14日,珲春县辖1个镇:珲春镇,1个区、21个乡、86个村。
1958年1月,调整为1个镇、14个乡。9月,全县改划为10个人民公社,87个大队。
1960年8月27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珲春县的三岔河、小山、桦树枝子划归黑龙江省东宁县管辖。
1961年,又平划英安、杨泡、镇郊3个公社,共为13个公社。
1964年11月26日,改珲春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珲春镇人民委员会。全县划为1个镇、12个公社。
1980年初,珲春县辖12个公社、1个镇:128个生产大队,641个生产小队。
1983年,调整为1个镇、12个乡。1984年,调整为4个镇、8个乡。
1988年8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的珲春镇,设立春城乡及靖和、新安、河南、光明四个街道。撤销英安镇,设立英安乡。
1992年11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敬信、板石乡,设立敬信、板石镇。
1995年12月,珲春市辖4个街道、3个镇、8个乡;83个居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12月13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春城乡、英安乡,设立英安镇,将原春城乡和英安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英安镇管辖;撤销马滴达乡,将原马滴达乡管辖的塔子沟、马滴达等6个村划归哈达门乡管辖,四道沟等6个村划归春化镇管辖;将原板石镇管辖的支边、太阳2个村划归近海街道管辖。
2000年,珲春市辖5个街道、3个镇、8个乡。
2001年9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珲春市光明街道,将其划归英安镇管辖。
2002年12月,珲春市辖4个街道、4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
截至2018年,珲春市辖4个街道、4个镇、5个乡、1个林业局。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珲春市辖5个街道、4个镇、5个乡,另设有1个林业局。珲春市人民政府驻
河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珲春市地处图们江下游,东南部以分水岭为界,与俄罗斯接壤,正西与西南方向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邻;西北起磨盘山主峰至黑滴达南岭之图们江水中间点止与图们市相接,西北起磨盘山沿老爷岭山脉诸峰分水岭为界,与汪清县与黑龙江省东宁县相连。介于东经130°03′—130°18′,北纬42°25′—43°30′之间,总面积5141平方千米。珲春市靠近日本海,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距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80千米,距俄罗斯哈重镇库拉斯基诺46千米,距朝鲜罗津港93千米,清津港171千米。珲春南部的防川,是中、俄、朝三国交界鼎足地带,20平方千米。从防川沿图们江而下经入海口至日本海15千米。
地形地貌
珲春市地形呈马鞍形,东、南、北三面被群山环绕,山地面积约占珲春市80%以上,境内最高峰老爷岭,主峰森林山,海拔1477.4米,是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西侧为珲春河冲积平原,面积600余平方千米,是珲春市人口和产业重心。城市位于珲春平原中西部,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珲春境内还有敬信、春化等小型平原和盆地,海拔标高30米至100米,面积628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9.5%,是水稻、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气候特征
珲春市气候属中纬度、中温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因西部、北部有高山作天然屏障,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322小时,历年平均气温为5.65℃,无霜期为140—160天,秋霜多在9月下旬出现,平均降水量为617.9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6米/秒。由于靠近日本海,所以冬夏气候受海洋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主要特点是: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 8月份平均气温21.2 ℃,是盛夏避暑之胜地。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珲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9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22亿立方米,山丘河川基流量3.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量17.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641.9毫米。多年平均流入境内的水量为31.6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49.47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地下水形成条件、含水层岩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花岗岩类网状裂隙水、玄武岩类孔裂隙水共4种类型。地下水可开采量2.19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珲春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39773.30公顷(59.67万亩)
其中,水田10098.59公顷(15.16万亩),占25.4%;水浇地184.64公顷(0.28万亩),占0.46%;旱地29490.07公顷(44.23万亩),占74.14%。
位于2度坡度平地(含2度)的耕地29294.69公顷(43.95万亩),占全市耕地的73.6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7290.20公顷(10.94万亩),占18.33%;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069.51公顷(4.60万亩),占7.7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16.83公顷(0.18万亩),占0.2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07公顷(0.0031万亩),占0.005%。
(二)种植园用地3780.22公顷(5.67万亩)
其中,果园2184.17公顷(3.28万亩),占57.78%;其他园地1596.05公顷(2.39万亩),占42.22%。
(三)林地438555.96公顷(657.83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435335.23公顷(652.99万亩),占99.27%;灌木林地770.31公顷(1.16万亩),占0.18%;其他林地2450.42公顷(3.68万亩),占0.55%。
(四)草地4063.32公顷(6.09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568.65公顷(0.85万亩),占14.00%;其他草地3494.67公顷(5.24万亩),占86.00%。
(五)湿地3646.20公顷(5.46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我市范围内分布有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等4个二级类。其中,灌丛沼泽14.69公顷(0.02万亩),占0.40%;沼泽草地135.07公顷(0.20万亩),占3.71%;内陆滩涂3273.53公顷(4.91万亩),占89.78%;沼泽地222.91公顷(0.33万亩),占6.11%。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797.74公顷(13.19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2332.05公顷(3.50万亩),占26.51%;建制镇用地467.39公顷(0.70万亩),占5.31%;村庄用地4994.02公顷(7.49万亩),占56.76%;采矿用地893.65公顷(1.33万亩),占10.1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10.63公顷(0.17万亩),占1.26%。
(七)交通运输用地3070.17公顷(4.61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23.50公顷(0.34万亩),占7.28%;公路用地1425.25公顷(2.14万亩),占46.42%;农村道路1419.69公顷(2.13万亩),占46.24%;港口码头用地1.73公顷(0.0025万亩)占0.06%。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318.01公顷(16.98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5509.25公顷(8.26万亩),占48.68%;水库水面3288.60公顷(4.94万亩),占29.06%;坑塘水面1539.38公顷(2.31万亩),占13.60%;沟渠621.58公顷(0.93万亩),占7.93%;水工建筑用地359.20公顷(0.54万亩),占4.37%。
森林资源
珲春市林地面积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木材蓄积量4553.7万立方米,年采伐量12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水曲柳、椴木、柞木、桦木等,并存有2000多年树龄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紫杉)天然种群。全市现有13处、数十株300多年历史的古树名木也已得到重点保护。
草地资源
珲春市草地面积1.6万公顷,草质较好,水源充足,集中连片。草地类型主要有稀树林草丛地类、草甸草地类和沼泽草甸草地类。主要植物种类有野吉草、野青芽、大油芒、早熟禾及野豌豆、风花菜、乌拉台草、大穗苔草及其他豆科牧草。
植物资源
珲春市境内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110科522种,其中已经查明储量的有52科135种。
药用植物:主要有山参、五味子、细辛、黄芪、刺五加、党参等。
食用植物:主要有蕨菜、薇菜、明叶菜、黄花菜、龙牙葱等。
野生食用菌:主要有猴头、松茸、木耳、元蘑、肉蘑、樟蘑。
山野果类:主要有山梨、核桃、山葡萄、猕猴桃、松子等。
水生植物:观赏性水生植物主要为图们江红莲、敬信野玫瑰、芦苇、菱角等。
动物资源
珲春市境内有经济动物41科74种,鸟类有200多种。其中数量较多的有中国林蛙、蝮蛇、貉、野猪、狍子、狗獾、麝鼠、松鼠、黄鼬、野鸡、榛鸡等。
药用动物:主要有梅花鹿、马鹿、熊、麝、刺猬、中国林蛙、蝮蛇等。
毛皮动物:主要有紫貂、水獭、猞猁、貉、灰鼠、麝鼠、黄鼬等。
珲春市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繁多,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原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熊、马鹿、猞猁、花尾榛鸡等。珲春已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东北虎自然保护区。2009、2010、2011年相继三届“东北虎国际文化节”于珲春举办,在东北亚地区引起反响。
珲春市境内共有鱼类44种,隶属于8目11科。其中以鲤科和鲑科鱼类为最多。大马哈鱼、鲫鱼、雅罗鱼、滩头鱼是主要经济鱼类和捕捞对象。水生经济动物主要有哈什蚂、甲鱼、河鳖、草虾、河蚌等,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藕、菱角、芦苇等。圈河流域有较多种类的水鸟繁衍生息,较珍贵的有虎头雕和白尾雕。
矿产资源
珲春市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35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7种,已查明储量矿产14种。珲春拥有吉林省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原煤储量7.74亿吨,保有储量5.9亿吨;拥有吉林省第二大黄金带,预测黄金储量120吨, 已探明储量65吨。铜、铁、钨、红柱石、硅石等重要矿藏的储量也极为丰富,铜探明储量12万吨,保有储量10万吨;铁储量54.7万吨;钨矿探明储量11.4万吨;红柱石储量101.2万吨;硅石储量50.6万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户籍人口22.28万人,比上年减少1200人。其中,城镇人口17.54万人,占78.7%;乡村人口4.74万人,占21.3%。全市出生人口857人,出生率3.8‰;死亡人口1120人,死亡率5.0‰,自然增长率为-1.2‰。在总人口中,汉族12.01万人,占总人口的53.9%;朝鲜族7.89万人,占总人口的35.4%;满族2.22万人,占总人口的10.0%,其他民族0.16万人,占总人口的0.7%。
政治
(截至2023年7月)
经济
综述
2022年,珲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6.82亿元,下降5.1%;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8.1%。
2023年,珲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8亿元、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增长3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2000元、18000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珲春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8.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5%。全年新建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9.5%;扩建与去年持平,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下降51.1%。
财税收支
2022年,珲春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3.89亿元,比上年下降4.7%。地方级财政收入6.85亿元,下降9.0%。税收收入11.44亿元,下降5.2%。2022年,珲春市财政总支出3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4亿元,占全部支出的15.6%;卫生健康支出2.84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6%;教育支出4.20亿元,占全部支出的11.2%;住房保障支出1.6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4.3%;农林水事务支出6.3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16.9%。
人民生活
2022年,珲春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2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0元,增长5.5%。
第一产业
2022年,珲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增长3.9%;林业产值增长17.2%;牧业产值增长9.8%;渔业产值增长2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2.5%。
农业
2022年,珲春市粮食播种面积3.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粮食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4.4%;单产达到5565千克/公顷,比上年增长4.0%。
畜牧业
2022年,珲春市肉类总产量6504.8吨。其中,猪肉产量3214.1吨;牛肉产量1376.5吨;羊肉产量47.2吨;禽肉产量1843.7吨。禽蛋产量6488.5吨。生牛奶产量21.2吨。年末生猪存栏3.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4.0万头。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机耕面积3.2万公顷,增长2.9%;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1.6万吨,下降0.9%;农村用电量14760.1万千瓦时,增长8.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珲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其中,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下降6.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5.2%;重工业增加值下降7.5%;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6%;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0%。2022年,珲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下降14.4%。
建筑业
2022年,珲春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房屋施工面积140.9万平方米,增长26%;竣工面积16.6万平方米,下降45.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珲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亿元,比上年下降0.5%。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零售额8.22亿元,增长0.3%;零售业零售额20.91亿元,下降3.0%;住宿业零售额0.15亿元,增长20.0%;餐饮业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9.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28.19亿元,下降1.1%;乡村零售额3.67亿元,增长4.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7.6%;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3.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7.8%;汽车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0%。
对外经济
2022年,珲春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出口总额56.28亿元,增长69.2%;进口总额98.00亿元,增长32.7%。
房地产业
2022年,珲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3%。房屋施工面增长9.7%,其中:住宅面积增长17.3%。2022年,珲春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4.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1.7%。
邮电通信
2022年,珲春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5617万元,比上年下降3.7%。2022年,珲春市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54万件,包件业务0.21万件,汇票0.01万件,特快业务0.52万件。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电话用户总数37.16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39万户。互联网用户数9.87万户,增长6.6%。
旅游业
2023年,珲春市接待游客557.7万人次、增长188.1%,实现旅游收入65.1亿元、增长265.5%。新增各类经营主体4762户、增长14.5%。举办东北亚美食周暨首届北冰洋帝王蟹节、边境马拉松、中俄城市足球邀请赛等国际交流活动,恢复对俄出入境免签团队游业务。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4.61亿元,比年初增加24.7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1.93亿元,比年初增加5.52亿元;住户存款余额219.59亿元,比年初增加27.6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56亿元,比年初增加0.5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3.63亿元,比年初减少1.2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140.9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
保险业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4家,2022年,珲春市实现保费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增长0.7%。2022年,珲春市理赔支付1.36亿元,比上年下降5.7%。
交通运输
交通
珲春市是国家首批四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与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与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拥有4个国家级铁路和公路口岸,是中国通过陆海联运从水路到俄罗斯、朝鲜、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经北极航线到达欧美的最近点,以珲春为中心的200千米范围内,分布着俄朝10个港口。已开辟“珲春—扎鲁比诺—束草”客货混装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新泻”货运航线、“珲春—扎鲁比诺—釜山”铁海联运集装箱航线、“珲春—扎鲁比诺—宁波”铁海联运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
截至2020年末,珲春市境内城市道路总长度259.77千米,较上年增加1.72千米。城市道路总面积319.7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2.20万平方米。
公路
珲春市境内有中国珲春至朝鲜罗津、中国珲春至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等2条跨国客货运输线路,珲春至牡丹江、绥纷河、东宁等3条跨省客运线路,珲春至蛟河、长白山池北区等2条跨地区客货运输线路,珲春至延边州各县(市)4条跨县市客货运输线路,市内短途及公交等客货运输线路27条。基本形成连接珲春市、通往内地、通向国外的公路网络。国省干线公路和部分县乡公路均铺装水泥路或沥青路面,可通行大型集装箱货车。桥涵最大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20级,公路超限、超载标准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大件货物运输按国家规定程序办理许可。
铁路
高铁:
2015年9月20日,由长春至珲春的长珲城际铁路正式通车。长珲城际铁路西起长春市,东至珲春市,途经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安图、延吉、图们和珲春等8个县市,全线设长春、龙嘉机场、九台南、吉林、蛟河西、威虎岭北、敦化、大石头南、安图西、延吉西、图们北、珲春等12个车站。珲春至长春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5—3小时。珲春至东宁铁路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普通铁路:
珲春境内铁路线总长78千米,其中图们至珲春64千米,珲春至俄罗斯边境14千米。通过珲春铁路口岸,中方的窄轨铁路可以直达俄罗斯的波谢特港。
运输
2022年,珲春市旅客运输量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1%;旅客运输周转量9890万人千米,下降26.6%;货物运输量241万吨,下降14.8%;货物周转量76453万吨千米,下降13.0%。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2643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50078辆,大型汽车保有量2379辆,摩托车保有量9652辆,挂车保有量527辆。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珲春市共申报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9项,已有4个项目立项,到位资金126万元。共申报87项专利。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8327人。初中共招生1851人,在校生5124人。高中共招生1124人,在校生3203人。小学10所,共招生1798人,在校学生11463人。高校招生1916人,在校生553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场馆1个。广播电台3座,广播节目24套;电视台3座,电视节目21套。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2年,珲春市组织参加全州运动会学生组11次,获得各类比赛项目第一名15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54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8人,注册护士1091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18张,医院诊疗人数136.69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5.11万人,比上年增加729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9.08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8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伤保险参保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人;生育保险参保3.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失业保险参保2.11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共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9家,均为养老院。其中,公办福利机构5家,民办福利机构14家。全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4625户、5988人,已发放低保资金427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736户、3532人,发放低保金1634万元。
基础建设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城市道路总长度260.44千米,与上年持平。城市道路总面积322.14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道路照明灯总盏数13971盏,比上年增加53盏。城市综合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供水管道总长度377.85千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06.12千米,比上年增加2.72千米;供气总量50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9万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1751.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5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77.05千米,比上年增加4.10千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54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53250吨。2022年,珲春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228.32公顷,绿地面积1149.5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33.51公顷。
环境保护
2022年,珲春市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275天;良的天数为88天;轻度污染的天数为2天;中度污染的天数为0天。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优良天数为363天,占总比99.5%。二氧化硫(SO2)浓度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浓度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细粒颗物(PM2.5)浓度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浓度均值为1毫克/立方米;臭氧(O3-8h)浓度均值为110微克/立方米。全市3个国控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Ⅲ类标准。2022年,珲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30.9%。
安全生产
2022年,珲春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0人,比上年减少1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人,比上年减少1人。交通事故死亡26人,比上年下降13.3%。
历史文化
综述
珲春市拥有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贸易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渤海国八连城、裴优城、萨其城、清代土字牌等古代历史遗迹,出土了上千件历史文物,民俗文化中流传着几百个民俗文化故事。拥有朝鲜族洞箫音乐、满族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珲春市拥有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物保护单位1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地名由来
“珲春”名称的由来。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后来在《明史》中也出现了“浑蠢”之名,为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边地、边陲、边陬(角落)、近边”之意。
据《珲春县志》和《珲春乡土志》记载:珲蠢为魏晋时“沃沮”二字的变音。凡勿吉、窝集、扶余皆此音之转。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从“沃沮”到“浑蠢”再到“珲春”,变化很大,但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满语音译所用汉字不同造成的差异,“珲春”是最后较稳定的译音。
文物古迹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珲春市已有包括传统医药、技艺、舞蹈、体育等在内的1项省级和10项市级非遗项目。
民族文化
朝鲜族文化
珲春市是朝鲜族聚居地。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服装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服饰
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
2.民居
习俗朝鲜族房屋一般以木材搭架,屋顶四个斜面,用稻草、谷草或瓦片覆盖。墙壁大多是泥墙刷白灰。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每栋房子一般分为三间,有条件者盖四大间,其中大约三分之二做炕,三分之一做灶间,为炊事之用。灶间外侧的大间没有炕,角门与灶间相通,作为仓库使用大炕隔壁的大间全部铺成炕,并隔成两间,把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北面的一间作为儿女卧室,客人来访时,男客进客房,女客进灶间大炕。每个房间都有一扇门,从上到下都是细木格子门棂,糊上窗纸,以取阳光,现在多改为玻璃门窗。由于满屋都是炕,进屋就要脱鞋。过去农村的炕面都铺上芦席或高粱秆编制的席子,现在多用人造板胶,经常擦洗,保持干净。
3.婚娶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朝鲜族实行“半亲迎”和“亲迎”两种方式,其中以“半亲迎”方式为主,后统一为“亲迎”方式。传统的朝鲜族婚娶方式包括议婚、大礼、后礼三大阶段。议婚包括核对宫合、书写婚书、涓吉等内容。大礼包括新郎家向新娘家赠送礼装函、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新郎接受大桌等内容。后礼包括新娘前往新郎家接受大桌,第二天举行妇见舅姑礼等内容。
4.花甲宴
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在老人花甲那天,儿女们为老人摆设宴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花甲老人坐在寿席中央,男左女右,同亲朋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祝寿礼。筵席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祝寿是基本的仪式。祝寿礼开始,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朋远近之别,依次敬酒祝寿。或者敬酒磕头,或者献祝寿诗,或者载歌载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5.回婚礼
是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贺礼。在朝鲜族先人们的观念中,回婚礼成为一种特殊的时间概念,它不仅是结婚60周年的代名词,而且含有长久和吉祥的寓意。回婚礼比普通婚礼还要盛大。这一天老两口穿着结婚礼服,接受摆满山珍海味的婚席。
6.抓周礼
是庆贺幼儿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抓周”,即在周岁生日席上摆放笔、珠算、钱、线团、弓箭、剪刀等各种物品,让孩子任意抓自己的心爱之物,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婴儿的志趣和前程。抓周仪式充分体现了朝鲜族父母对儿女的特有的关爱方式。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并能有美好的未来,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7.上元节
8.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9.中秋节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这天,朝鲜族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10.摔跤
是男子双人一对一进行的激烈的对抗性体育运动。朝鲜族摔跤可分为竞技摔跤和民间摔跤两种。竞技摔跤有团体和个人赛两种,竞技摔跤一般在直径约达10米的沙场举行。竞技摔跤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都使用以宽布带制成的环形布带套。竞技摔跤形式为三局两胜,一方率先将另一方摔倒,或使对方一条腿的膝盖着地即为取胜方。按照传统风俗,在运动会上获得摔跤冠军,奖励一头黄牛。牛腰上系一条红布带,由摔跤运动员牵着牛绕场一周,分享胜利的喜悦。
11.跆拳道
是朝鲜族传统武艺,是朝鲜族运动文化遗产作为朝鲜传统文化一部分。在珲春,跆拳道修炼不仅限于竞技,更多的是“以礼始,以礼终”的跆拳道运动尚武精神。练习中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为宗旨,将“礼仪”意识生活、学习、工作化,从而激发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人的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
12.荡秋千
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该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是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在踏板底下挂着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立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13.跳板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闷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看看院外的风光。跳板的跳法也是形式多样。有直跳,即蹬离板后两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体腾空后弯屈大腿跳;剪子跳,即腾跃后将腿伸直前后分开跳;空翻跳,即腾跃后向前或向后空翻一周跳。
14.洞箫
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已有1500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使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洞箫的音色情调伤感,低音区沉闷,中音区柔和优美,高音区尖锐,声音持续不断,强弱自如,能生动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洞箫传入珲春已有近80年的历史,2008年珲春市朝鲜族洞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碟子舞
朝鲜族碟子舞因舞者双手各持一对瓷碟翩翩起舞而得名,以抒发情感为目的,表现朝鲜族人民的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性格特点。碟子舞最大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而且极具爆发力。碟子舞和长鼓舞、农乐舞一起成了代表延边朝鲜族的民族舞蹈。2007年被列入到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文化
“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珲春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满族是一个深谙民间艺术的古老民族,白山黑土的哺育,使满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具有很深的理解。
1.民居
满族建房有“以西为大,以西为贵,以近水为吉,以依山为富”之说。盖房时,须先盖西厢房,再盖东厢房,落成的正房中也以西屋为主,称为上屋。民房多为泥草房,墙体或用毛石砌成,或用土坯垒砌,以木柱支撑房梁,苦房草盖顶拍苦起脊。房间一般为三间,坐北朝南。房门开在东边的一间,房门为双层,外层向外开,里层向里开。这种房屋形同口袋,民间俗称“口袋房”。满族传统的房屋居室特点颇多,但最主要的有三大特征,这就是“口袋房、万字坑、烟囱建在地面上”。在珲春一些满族村屯中仍然可见到这种特征。
2.祭祀
满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敬祖观念,祈求子孙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并逐渐形成族人、家人定期聚集祭神拜祖的祭祀习俗。大户人家普遍在西上屋供奉祖先神位,并在每年春秋两季和春节期间举行家祭或族祭,此外遇到有出兵差、生子、娶亲、移居、天灾人祸等都要献牲祭祀,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3.补绣
不仅是为了装饰、美化生活,同时也反映了满族人民的道德观念、理想追求和审美习俗,因而具有装饰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功利性等特征。从绣品功能意义上看,大多是满族姑娘为自己刺绣的嫁妆,因而补绣纹样往往与幸福、爱情、命运等连结在一起,倾注了她们对大自然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剪纸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影响。满族人民在他们的剪纸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神抵的敬畏、对始祖神的感恩情怀以及对在祖先神的护佑下繁衍昌盛的美好憧憬。历史上游牧、山林民族聚居的医巫间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多以动植物图腾和女始祖神“妮她人”为主要内容,多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形象简洁,不拘于形似,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或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在民族民俗生活中,剪纸是祭祀、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烘托氛围的文化符号,像过年时的窗花、挂笺、婚礼上的喜花、生命树等,也是日常用品和服装、鞋帽的装饰图样。2008年,珲春杨泡满族剪纸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珲春依山面海,气候宜人,江河纵横,自然风光秀美独特,全域旅游以“一核四区三带”为总体布局:中部以招待服务、休闲娱乐、文化呈现和特色餐饮为主,打造城市旅游发展重点核心区;东区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游为主题,打造生态旅游片区;西区以渤海国八连城、古寺庙等遗址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片区;南区以边境游、跨国游,敬信国际旅游小镇为特色,打造边境旅游片区;北区以田园旅游、度假和红色文化休闲为主,打造红色与生态旅游片区。珲春市拥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防川景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唯一一处东北虎和远东豹自然保护区。截至2020年末,珲春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家。
截至2022年末,珲春市拥有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总社18家,分社6家,营业网点12个。全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
珲春八景
珲春八景是:东方第一哨、土字石界碑,碧藻红莲池、绿洲金沙丘;民俗朝族村、张鼓战役峰,吴大澄雕像、洋馆坪大堤。
红色景点
旅游名胜
荣誉称号
珲春市被评为2009—201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1年6月,被国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2013年4月,被吉林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全省首批绿化标准县。
2016年,先后被列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7年1月,被评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市。
2018年11月,入选幸福百县榜。
2019年2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5月24日,在2019第四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上被评为“最美全域旅游取景地奖”。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0年5月29日,珲春市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1月26日,荣获“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