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
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
香港、
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同时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投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接受国际的资本和技术的,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兼价的劳动力发展三来一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由于土地成本不段的上涨,人口的红利也渐渐地消失,珠三角这边低端的工厂生存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在压力面前,珠三角的企业也渐渐地转型,由加工厂到厂的转变,产品由杂牌到品牌的转变,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原有的较好经济基础上,1981~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达18%,高于
广东14%和全国12%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区。
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
香港、
澳门毗邻,靠近
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剩余劳动力、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
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
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其特点是以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钢铁、煤炭能源等重工业;该地区是我国蚕桑基地,适宜发展丝绸纺织业,而羊毛则需从北方畜牧业区输入,不适宜羊毛纺织业。如今珠江三角洲的高技术制造业和
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以
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
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
侨乡,与
港澳同胞、海外
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
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形成“
前店后厂”的格局。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这里已经已形成了以
轻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较发达、工业门类较多、产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玩具、手表、自行车、多种日用小商品等轻工业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电子工业的产值占全国20%,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电子工业基地,成为全球电子工业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盲目征地的现象,使耕地大量减少,造成了水土资源的紧张;同时也出现不重视农业的倾向,使传统农业受到明显削弱,但由于城市新型市场需求,鲜花种植等新型农业得以发展;此外,
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后的发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回归这一特殊的有利条件,在工业、金融、运输、贸易、旅游等方面进一步与港澳进行分工协作,互相补充。在改造、提高现有的家电、电子、轻纺、医药等支柱工业,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投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工业类型:前者以轻工业为主,后者以重工业为主。交通:前者主要为陆路交通占主体,水路交通占少部分;而后者正好相反,其水路运输主要以
五大湖为主体,并通过
圣劳伦斯河、
伊利运河和
哈得孙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许多优良海港,形成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其货物运运输量的80%由水路运输完成。
珠三角地区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大量吸引境外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
外贸依存度高达198.1%,
出口依存度也超过了100%,达到106.2%,两个指标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