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现代仪器分析》是2008年8月1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晓燕,全国高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教材以选择常规分析项目为中心,围绕分析测试任务学习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使用维护方法、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内容深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材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常用的电位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及色谱分析法等。第二部分为实训技术,共设计15个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实验效果好的实
验为实训项目,涉及食品、环境监测、生物等领域以及电位法、电导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实训项目与职业岗位群紧密挂钩,方法全部取之于最新国家标准,突出了职业技能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食品类及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二、现代仪器分析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三、现代仪器分析法的发展前景
四、样品的制备及前处理技术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电位分析法的理论依据——能斯特方程式
三、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
四、测定离子活度的定量方法
五、影响活度(或浓度)测定的因素
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性能指标
七、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一、直接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二、直接电位法的特点
三、溶液pH的测定
四、直接电位法的应用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一、电位滴定法的特点
二、电位滴定法的原理与装置
三、确定终点的方法
四、电位滴定法的类型和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的选择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电导分析法
第一节 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第二节 电导定量分析方法
一、直接电导法
第三节 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一、直接电导法的应用
二、电导滴定法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光学分析法基础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二、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义与特点
二、一些基本概念
三、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
一、朗伯一比尔定律
二、吸光系数
三、影响光吸收定律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的基本构造
二、仪器的类型
三、仪器的检验与维护保养
第五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鉴定
二、定量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三、原子发射光谱法专业术语
四、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组成
一、发射光源
二、分光系统(摄谱仪)
三、记录和检测系统
……
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
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训技术
内容简介
《现代仪器分析(第3版)》是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现代仪器分析》的第3版,内容与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相衔接,以化学信息学为基础,介绍了农业和生物学中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紫外一可见光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缸外、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与高压液相色谱的信息来源、信号特征、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定性定量方法与应用。《现代仪器分析(第3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教材,也可供各个领域的仪器分析工作者参考。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
1.2 仪器分析技术的分类
1.3 仪器分析的操作流程
1.4 仪器分析过程的信息传递
1.5 分析仪器
1.6 仪器分析的应用与学习
2 光谱分析导论
2.1 概述
2.2 光与光谱
2.2.1 光的波动性
2.2.2 光波在频率域与时间域中的表征
2.2.3 光的粒子性
2.2.4 电磁波谱
2.3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
2.3.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解释
2.3.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解释
2.3.3 物质发光的量子解释
2.4 物质光谱的测定及其解析
2.4.1 光谱的基本类型
2.4.2 光谱仪
2.4.3 光谱数据与图谱的解析
3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1 信号和信息的特征
3.1.1 分子外层电子的分子轨道与能级结构
3.1.2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信息
3.1.3 信息负载的宏观过程
3.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3.2.1 基本组成
3.2.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整机的光路结构
3.3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实验技术
3.3.1 分光光度计的选用与性能的调试
3.3.2 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3.3.3 分析条件的设定
3.3.4 定量分析的方法
3.3.5 定量分析结果的评价
3.3.6 提高定量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3.4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3.4.1 定性分析
3.4.2 定量分析
3.4.3 其他应用
3.5 光谱校正与多组分分析
3.5.1 差谱技术
3.5.2 导数光谱
3.5.3 双波长法和多波长法
3.5.4 提高信噪比的软件技术
3.5.5 经典多组分分析
4 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概述
4.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4.2.1 原子光谱理论
4.2.2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关系
4.2.3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和原子吸收的测量
4.3.1 光源
4.3.2 原子化系统
4.3.3 单色器与检测系统
4.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
4.4.1 光谱干扰
4.4.2 电离干扰
4.4.3 化学干扰
4.4.4 物理干扰
4.5 定量分析方法
4.5.1 分析方法
4.5.2 测定条件的选择
5 发射光谱法
5.1 原子发射光谱法
5.1.1 基本原理
5.1.2 原子发射光谱仪
5.1.3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2 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5.2.1 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5.2.2 荧光测量仪器
5.2.3 荧光分析方法
6.1 概述
6.2 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6.2.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与振动光谱
6.2.2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和振动光谱
6.2.3 简正振动
6.2.4 基团频率及谱带强度
6.2.5 分子的结构对振动的影响
6.3 有机物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6.3.1 有机物红外吸收光谱
6.3.2 有机物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6.4.1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6.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6.5 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与应用
6.5.1 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6.5.2 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
6.5.3 衰减全反射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6.6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信息来源
6.6.1 分子振动的倍频与合频
6.6.2 近红外光谱化学信息的来源
6.7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思想与技术实施
6.7.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思想
6.7.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实施
6.7.3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特征
7.1 基本原理
7.1.1 核自旋与核磁矩
7.1.2 核磁能级与核磁共振现象
7.1.3 饱和与弛豫
7.2.1 基本结构
7.2.2 连续波NMR谱仪
7.2.3 脉冲一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7.2.4 制样技术与试剂
7.3 NMR谱的信息
7.3.1 化学位移
7.3.2 自旋偶合(自旋裂分)
7.3.3 峰面积
7.3.4 弛豫时间
7.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7.4.1 常见含氢基团的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
7.4.2 偶合常数
7.4.3 一级1H-NMR
7.4.4 复杂1H-NMR谱的简化
7.5 1H-NMR解析
7.6 其他原子核的NMR谱
7.6.1 13C的NMR谱(CMR)
7.6.2 其他核的核磁共振
7.7 多维NMR谱
8 质谱法
8.1 概述
8.2 质谱仪
8.2.1 质谱仪的一般结构
8.2.2 进样系统
8.2.3 离子源
8.2.4 质量分析器
8.2.5 检测器
8.2.6 记录与数据处理
8.2.7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8.3 有机质谱的离子与断裂机理
8.3.1 分子离子峰
8.3.2 碎片离子峰
8.3.3 重排离子峰
8.3.4 亚稳离子峰
8.3.5 同位素离子峰
8.3.6 多电荷离子峰
8.4 常见有机物的质谱图
8.4.1 烃类
8.4.2 醇类与酚类
8.4.3 醚类
8.4.4 醛类和酮类
8.4.5 羧酸类
8.4.6 酯类
8.4.7 胺类和酰胺类
8.4.8 醌类
……
9 色谱发导论
10 气相色谱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02:3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