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堂故居
清代邯郸进士王琴堂生前居住地
王琴堂故居,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新街,是清代邯郸最后两名进士之一王琴堂生前居住地。
修建历史
王琴堂故居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新街。“新街”的称谓在邯郸自明朝、清朝、民国时期、解放后延续,从未做过更改。王琴堂的祖第,位于南北走向的新街中段。这座故居解放后的门牌号为新街18号,座西向东,由四个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的院落组成,朝东开有三个街门。眼下能看到的是王琴堂故居的西院,整个西院南北长五十米左右,东西宽约五十米。原来在新街路东,座东向西还有个东院,解放后的门牌曾编为新街19号,后来改为新街23号,东西两个院子相加占地大约三千多平方米。
在故居大门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院内为生活区,一切外来人员谢绝参观”。外面是老屋,没有人居住。院子里有一些像是后来盖的房屋,屋顶大部分已经坍塌,但屋内仍可以看到一些当年陈列的家居用品,只不过已经破败不堪。王琴堂故居房子外墙虽已破败不堪,门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有“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落款是邯郸市人民政府,时间为1995年10月6日。
为进一步做好王琴堂故居区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2018年6月初,丛台区决定对王琴堂故居区域(包括西侧68号锅炉房院)范围内的房屋,实施征收补偿,共计32户,50余间房屋。6月27日开始,丛台区仅用五天时间就完成王琴堂故居32户的征收腾退任务。
房屋布局
西院
王琴堂故居始建于大清光绪年间(1898年)即他任知县前后。王琴堂一家人的生活、外交主要在西边院。进北门院是按照中国北方传统庭院、砖木结构建造的民居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是西房为正房,南、北为厢房。临街倒座房有五间,进北门可见院内的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明三暗二,五间房。正房堂屋向院开门,对称的耳房套间向堂屋开门,中间用木隔栅分成明暗格局。堂屋是起居、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耳房套间是王琴堂和夫人的卧室。
正房前廊廊柱上有对联,廊柱、门窗、及檐口、橼头仍可见油漆彩画的痕迹。院中有月亮门,将内外宅分隔开。全院的房架子、檩条、柱、柁、槛、橼以及门窗、隔栅墙均为木制。外墙体用青灰色磨砖砌墙勾白缝,内墙体填充茅草土坯砖找平,再抹上白灰。家人出入的三个街门以及门楼、西跨院的穿堂门及倒座房的窗口均采用圆拱型顶砌成,院内主要通道用青砖铺设。街门是用厚厚的木板制成。可以说,整个四合院虽不奢华。布置俭朴典雅宁静,充满了书香翰墨气氛。
临街倒座房是王琴堂在世时的客厅兼书房。王琴堂去世后,临街倒座房曾被他的孙子王名久结婚时住过。后来其四个儿子王系青、王绘、王縚、王缵分家,故居西区的北院分给王琴堂夫人、三子、四子居住。王琴堂孙子王名久就搬到西跨院去住了,此房即当客房使用。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的部下孙嗣同和她的爱人王静,在1945年8月来到邯郸以后,曾认王琴堂的夫人王傅氏为干娘,在临街倒座房住过。1945年10月4日解放军进攻邯郸城时,孙嗣同曾藏在王琴堂家,后来向解放军投诚。
北边大门口外,原竖有一对旗杆。按当时规矩,只有获得进士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旗杆。大门的门楣处悬挂着“进士第”匾额。迎门可见一影壁,是用青砖雕刻的“琴樵问答”图,镶砌在北厢房的东山墙处。一个木质二门和月亮门洞将院分隔开。穿过正房南耳房边的一条狭长小过道,可以到西跨院和南院。西跨院是由前院正房的西山墙、北房西房南房围和而成。在几间南屋的中间有一个拱形穿堂门,穿过此门道,可以到南院,南院有仓房、厨房、马厩、车库、保姆房等。西跨院的北房曾经作为王琴堂的书房用过,后来其长子王系青居住。王琴堂去世后,王系青一家长期住在西跨院。
北门的南面是中间门(现存的门)。中间门是南院的出入门,居住的是他的胞弟王跻堂,后来王琴堂过继给其弟的次子王绘也在南院居住。南院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与北院完全相同,只是正房南北长度比北院少两米多。看到的中间门门楼已经破烂,但是建筑的风格依然犹存。中间门的门楼顶部为硬山双脊式坡顶,上铺青筒瓦,脊顶原有端兽。当年内门洞上还有一块上书“德彼商埠”的金字木匾。大门门楣上并排有五幅彩绘,中间为五蝠捧寿,两侧是麒麟宝象等。两侧宽大的门框上还有对称的木质雕刻痕迹。
迎着中间门有个一字型彩色砖浮雕座山影壁,它镶砌在南院北厢房的东山墙处。彩雕壁身的左上角,印有“宣统元年”的字样,四周用寓意福、禄、寿的蝙蝠等砖雕图案装饰,中间是鹿、祥云、青竹菊等浮雕。砖雕骑墙砌出檐脊、正脊,两端是端兽,底部是莲花座,古典的美迎面而来。影壁墙的两边是一幅赫赫有名的对联,上联是:天地无私为善获福,下联是:圣贤有教修身齐家。这幅对联充分展示了王琴堂和他的后人的立世态度。
西区还有一个南门,这个门也已经不存在了,当年是专走马车、轿车的大门。进了门,是东西长近四十多米空旷的院子,这个院子的功用是安置骡马牲口和停放大车和轿子。院子中间有一口井,井边还有两棵大槐树、凉晒衣物竹竿等。建在院内西墙边几间房子供保姆住,还有几间牲口厩棚是沿南墙方盖的,进街门靠东南墙还有几间南房,是当年停放大车和轿子的棚房。
东院
王琴堂故居的东区(街东院)现已不存在了,原东院的街门向西开,解放后门牌曾编为新街19号,后来改为新街253号。东院是王家专门碾粮食的碾房、仓房及长工住房。东院只有西房、北房。在院北边靠东墙(邯郸城墙)根下有一盘石磨碾子和一台鼓风机。南面是厕所。邯郸1945年解放,1947年,王琴堂夫人王傅氏住门道南面的西屋,王系青一家三口住北面西屋;王琴堂三子一家三口也和王傅氏同住;王琴堂三女儿一家四口曾先住街西院南大门的马厩草棚屋里,后搬到街东院门道同母亲王傅氏一起住。王系青的妻子(尹秀珍)1946年土改时离开邯郸到北京,1948年又离京到台湾。改革开放后返回邯郸,在此院与其女儿王淑兰共同居住(王琴堂孙女),直到后来全院住户拆迁入住丛南小区楼房。
主要景点
从门楼来看,“进士第”远不如状元府”显赫气魄,不但高、深、宽、大不如“状元府”,就连造型也比状元府”差了许多。当时,王琴堂走北门,北门为上,称“艮门”;其弟王路堂走南门,南门为次,称“震门”。北门门楼已坍塌,通道已被堵死,南边的门还开着,门楼保存比较完整。南门楼顶比两侧房屋略高,硬山式双脊坡顶,上铺青筒布瓦,脊顶原有奇禽瑞兽(已不复存在),门楣两侧有两组砖雕,为“松鹤延年”。门楣上方并排有三幅彩绘,中间为五幅捧寿,两侧为麒麟与宝象。虽年代久远,已色迹斑斑,但从其残存的痕迹上,仍映射着当时主人铄粉描金之宦仕品位。
旅游信息
邯郸道俗称串城街,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是一条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邯郸道是古都邯郸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荀子的故里,是邯郸历史的重要载体。武灵阁、玉皇阁、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荀子故里(荀子诞生地纪念馆)、蔺相如回车巷蔺相如府廉颇将军府古战役纪念柱学步桥慈禧行宫邯山书院武灵丛台、张国彦宗庙、王琴堂故居、汉阙、司马相如题诗枕、河北银行旧址等人文景观荟萃
人物生平
王琴堂,字韵泉,号啸山,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清代邯郸最后两名进士之一,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经受艰苦生活锻炼,酷爱学习,19岁中秀才,27岁选为拔贡,31岁中举人,46岁中光绪甲辰进士,两次总纂《邯郸县志》。
游学早稻田大学,精通英、日语。1912年被选入省议会,次年赴任安肃县(今河北省徐水县)知事。后回邯郸担任邯郸商会会长的职务。晚年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办怀幼学校。现邯郸丛台黄粱梦吕仙祠有王琴堂碑刻。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王琴堂申报的直隶高粱酒摘得了一等大奖桂冠。1915年12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闭幕,再到获奖消息传回国内,时间已过四年。王琴堂因年事已高离开仕途回了邯郸老家。这期间,直隶省会也由保定迁往了天津。从此王琴堂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4 01:49
目录
概述
修建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