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洞若(1909—1960),江苏省
丹徒人,早年考入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协助
陶行知致力于“
晨更工学团”的工作,1934年秋加入共产党,积极开展知识分子工作,吸收党员,增强党的战斗力;上海地下党临时工委成立后,他为负责人之一;中共江苏省委成立时,任群委委员;上海沦陷后,奉陶行知之命,组建育才学校,任研究部主任;“
皖南事变”后,隐身于昆明教育界,由于长期在
白色恐怖下艰苦奋斗,
积劳成疾,解放后在上海疗养,1960年12月19日逝世。
人物简介
王洞若,原名义田,又名王作、王甲观、王乃明,江苏
丹徒人。
先后就读于省立
镇江第六中学与南京晓庄师范;1930年去沪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春,加入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同年11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负责建立生活教育社留沪领导小组、大场区委等党组织。
历任
国难教育社党团书记、上海大场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武汉抗战教育研究会党团书记、育才学校党支部书记及中共南方局特派员等职。
王洞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在长期从事地下党的组织工作、革命教育和抗日救亡活动中
积劳成疾,
解放战争后期,陷入与病魔搏斗之中;
建国后,王洞若在沪疗养,1960年12月19日逝世,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追认为
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王洞若(1909—1960),乳名锡堂,曾名义田、王作、用观、乃明,江苏丹徒大路乡北族村人。敏而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六中,并考入
陶行知初创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志同道合的
刘季平、
徐明清、
戴伯韬等同志,探索改革乡村教育和救国救民之策。
民国19年(1930),为反对日舰停泊南京,晓庄师生举行游行示威,竟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杀害多人,学校被封。王隐蔽家乡,执教于王巷小学。
民国21年秋赴沪,协助陶行知致力于“
晨更工学团”的工作,常与陶一起学习革命理论。马克思逝世50周年时,毅然参加由陶与
蔡元培、
李公朴、
章乃器等一百余人发起的纪念会。受陶委派参加进步社团举办的全国乡村工作会议,向大会阐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宗旨,深受好评。
民国22年,在“晨更工学团”加入“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党的外围组织),是年秋加入
中国共产党。时“晨更”建立共青团支部,益显革命,负责人徐明清受到当局传询。为避免损失,党组织决定改由王主持“晨更”工作,兼管“生活教育社”的日常事务。民国24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负责人徐明清被捕;王受命为“教联”党团书记,不畏险阻,积极开展知识分子工作,吸收党员,增强党的战斗力。
“
一二·九”运动后,上海地下党与陕北党中央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上海地下党临时工委,王为临委负责人之一。次年1月,奉命与张劲夫组建“国难教育社”,任党团书记。
民国26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地下党及时成立了工人运动委员会、群众运动委员会、职业界临时工作委员会,王为群委委员,又为难民救济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在战火炽烈、战区难民处境艰难时,王进入战区安排救济难民,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前线,组织战地服务团为作战部队抢救伤员、运送食品。8月下旬,收难童22人成立“
孩子剧团”。不久党中央派刘晓来沪研究恢复上海地下党组织,经组织考察,王为首批批准的20个正式党员之一。中共江苏省委成立时,任群委委员。
上海沦陷前夕,根据省委决定,带领“
生活教育社”、“
山海工学团”部分人员撤至武汉。次年1月,孩子剧团辗转至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仍安排由王领导,而国民党拟强迫收编,王请示周恩来、邓颖超,即至黄石港暂避。12月,“生活教育社”总社在桂林成立,王任常务理事,负责总社日常事务。民国28年7月,奉陶行知之命,与戴伯韬、丁华组建育才学校,成立于重庆,下设3个部,任研究部主任。
“
皖南事变”后,隐身于昆明教育界,与当地同志一起开展党的工作。由于长期在
白色恐怖下艰苦奋斗,积劳成疾,从此陷入与病魔搏斗之中。
民国35年,陶行知先生患
脑溢血逝世,王在渝惊悉,卧榻填《长相失》一阕痛悼陶师:长相失,运命忒朦胧,生离不再逢。海角天涯,朝云暮雨,三色黑蓝红,智仁勇达新辞古意穷。绝阿容,圣贤知介入英雄,谁说西方民主同。长恨国中天地小,熊鹰互斗及蛇龙,犹未尽哀荣。
解放后在沪疗养,后定居
镇江市。1960年12月19日逝世,安葬于镇江市
南郊公园,建墓立碑。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追认为
革命烈士。
2001年7月6日,镇江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王洞若革命烈士资料捐赠仪式,副市长
孙燕丽同志出席并讲话。
王洞若革命烈士系列资料共867件,由其子女亲属王勤、朱云同志捐赠,现由市档案馆收藏,是研究我市党史的宝贵财富。
人物评价
王洞若不仅是革命者,还是一位在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方面造诣很深的学者。
曾和王洞若同志共同战斗过的原党和国家领导人
胡乔木同志评价说:“洞若同志留给我的印象是我所不能忘怀的,他过早地逝世实在是我党的一个损失”。
原国务委员
张劲夫在《怀念革命战士兼学者王洞若》一文中说:“1934年,王洞若同志是我参加上海‘教联’的介绍人;1935年,王洞若同志是我入党的介绍人。我之走向革命道路,一是受到陶行知‘人民第一、人民至上、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影响,要和人民站在一起;二是受到王洞若同志的影响。王洞若同志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处在当时上海白色恐怖环境中,他始终在刻苦学习社会科学理论,追求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深信人类社会总要向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走去,中国总是要在人民觉醒团结奋斗中,求得独立自由的。任何艰难困苦,任何危险,都动摇不了他的信念,他把这种信念传播给我,感染给我,帮助我不断提高觉悟,自觉接受这种信念。因此,我一直认为他是我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我从内心深处永远怀念他感激他。”
相关诗文
悼王洞若烈士墓
南山幼木皆成林,
令人长忆种树人!
我本千里来揽胜,
却于青绿拜先生。
注:王洞若(1909~1960),原名王义田,笔名洞若,江苏省丹徒县人。
民主革命先驱,著名革命烈士,曾为“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南山幼木皆成林:这里以“幼木成林”比喻王洞若等革命先辈昔日为之奋斗的民主革命目标终于实现,乃至国家得解放,民族得独立。
令人长忆种树人:意谓看看今天,想想过去,就不能不令人长久怀念为民主革命奋斗一生的王洞若等革命先辈。
我本千里来揽胜,却于青绿拜先生:意思是我千里迢迢来到镇江,本来是游览这里名胜古迹的,不料期间却被王洞若革命先辈的事迹所感动,所以,来到南山,拜谒与青山绿水为伴的王洞若烈士之墓。
青绿:见陈毅元帅《
题西山红叶》: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诗中“青绿”亦暗含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