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南京军区原顾问
王文模(1911年5月—1995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达县二区游击大队中队长,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教导营排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三营排长、营管理员,二六五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司务长、管理员、管理主任、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冀鲁边区前方供给处处长、后勤部政委,渤海军区后勤部政委、第三(清河)军分区副政委,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卫生部副政委、政委、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委,安徽省军区第三政委、第二政委等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5月,王文模出生于四川省达县蒲家乡(今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王家坝,原名王文泗。父亲经商兼务农,由于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盘剥,家境渐贫,到王文模出生时,家里的几亩田地已经卖光,全家靠租地和出卖劳动力为生。王文模只上过一年私塾,便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他当过挑夫、打过短工,16岁又学当木匠。
土地革命时期
1932年秋天,王文模表兄罗万云回到家乡办夜校,王文模和不少年轻人都去上学。罗万云除了教学生文化外,还给他们讲“打土豪分田地”、“穷人闹翻身”的革命道理。这使穷苦的青年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这时,王文模才知道表兄原来是个共产党员。不久后,在罗万云的带领下,他们组织了农民协会,开始以各种形式同土豪劣绅作斗争。
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王文模的家乡,他参加了游击队,任达县二区游击大队中队长,不久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任排长。他在战斗中两次受伤,伤愈后任二六五团三营管理员,后任二六五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
1934年10月,王文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在战斗中曾两次负伤。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开始长征。部队到达达维镇后,准备迎接中央红军。因川西气候多变、昼暖夜寒,作为先头部队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要为兄弟部队准备御寒物品。时任该师第二六五团总务股股长的王文模根据上级指示,率领股里的全体成员特意筹集了一批毛衣和皮背心,作为礼品送给红一方面军。8月下旬,红军二六五团担任过草地的先遣队,首先踏入茫茫草地。草地气候异常恶劣,一会儿炎炎赤日,一会儿雨雪交加,脚下是颤悠悠的草皮,到处是能吞没人畜的泥沼。为了保证后续部队的安全通过,尖兵连手持长杆,摸索前进,安插路标,在特别艰苦的地段,还拉起羊毛绳,以便后面的同志缘绳通过。一天,当太阳西下,到处点燃篝火的时候,前面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欢呼鼓舞的消息:明天就可以走出草地了!有的同志兴奋得欢呼起来。王文模摸了一下腰间的油布干粮袋,里面装着几包哈德门香烟,那是他为团部的同志过草地准备的,打算在关键时刻拿出来给大家鼓劲,他想:现在快要走出草地了,应该拿出来犒劳大家了。于是,每个人都分得一支烟,大家高兴坏了。有的舍不得抽,把烟拿在鼻子下面闻了又闻。有的把烟点燃了,猛吸几口,赶路的劲也来了。第二天,部队顺利走出了草地,到达巴西镇班佑村地区。但是,由于张国焘反对北上方针,强令红四方面军部队南下川康边境,因此王文模又第二次过草地。这一次重过草地,四野荒凉。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得不到休整,疲惫不堪,加上缺粮少药,很多战友牺牲了,部队大量减员,被迫转入川康地区,行动越来越困难。
1936年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朱德任弼时贺龙等同志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斗争,使他接受了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于是王文模的部队又第三次过草地。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胜利会师(会宁会师)。10月底,红三十军在靖远渡过黄河,转战河西走廊
1937年3月,二六五团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向祁连山撤退,在梨园口阻击敌人,是为梨园口战役。梨园口是从戈壁滩进入祁连山的一个山口,形状像个喇叭。“喇叭”里有许多坡度不陡的小山,簇拥着一条细细弯弯的进山小径。对这些小山,敌人的骑兵可以毫不费力地一冲到顶,地形对我军非常不利。当部队刚刚进入山口,戈壁滩上就卷起一股股黄尘——敌人的追兵到了。敌人知道红军已快弹尽粮绝,肆无忌惮地冲杀过来。二六五团抱定战斗到底的决心,销毁了所有文件和物品。王文模把全团仅剩的一点银圆捆在腰里,抽出当年从敌人营长手里缴获的马刀,趁着爆炸的烟雾,扑进敌群。忽然,背面冲过来一个敌人,一把刺刀扎进了他的腰里,几乎同时,王文模耳边又是一阵枪响。他忍痛回头一看,一个敌人的头被打开了花,原来是团里的李医生在危急关头救了他。李医生踢开敌人的尸体,帮王文模拔出刀,仔细一看,伤口不到两寸深,刺刀上却有一块被刺缺的银圆。原来,刺刀扎在了钱袋上,是钱袋救了他一命。经过激烈的搏斗,我军伤亡惨重,王文模和十几个战友冲出重围,进入祁连山,但不久被敌人骑兵俘获,关押在凉州监狱。王文模穿着一身单衣、套着一条剪成四个口子的麻袋片子,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只能吃半斤黑面熬成的粥。一些同志忍受不了非人的虐待,冒险逃跑,但因为与当地群众语言不通,缺乏交通工具,又没有武器,大都被敌人抓回来杀了。但是,敌人的残酷没有吓到红军。王文模与战友秘密商量,一有机会就搞武器,搞到武器就逃跑。即使敌人追上了,也可以拼掉几个,决不能白白送死。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监视,逃跑计划没有实现。后王文模被编入“补充团”,送到永登去抢修兰(州)新(疆)公路。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10月,西路军战俘被押往武汉,途经西安,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营救回延安。王文模先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任管理主任,后任一一五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等职。
1938年,王文模到冀鲁边区,担任冀鲁边军区前方供给处处长。
1942年,王文模调任冀鲁边区后勤部政委。这里北近天津,南接济南,西逼津浦铁路,东临渤海湾,是插在日寇心脏的一把尖刀。日寇推行囚笼政策——大挖封锁沟、修公路、设岗楼。为了对付敌人的扫荡,我军采用分散游击的办法和敌人周旋。敌人几乎每天不断,仅1942年冬天的一个月中,边区军民就和敌人作战200多次,部队长期睡在野外,钻地洞。为了巧妙地打击敌人,边区军民创造了地道战,村村户户挖了地道。地道战中,王文模领导后勤部的同志,利用荒冢孤坟做掩护,在荒野上造假坟,在假坟里开办小工厂,办物资站,有个流动医院就设在假坟园里,可以容纳100多人,放几十张床铺,治愈了不少伤员。在此期间,边区军民还经历着另一场严峻的斗争。由于日寇疯狂扫荡,边区的武装力量纷纷投敌,部队内部也出现了叛徒。他们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密谋发动哗变,妄想把队伍拉走投敌。王文模和边区同志一道粉碎了叛徒的行径,使他们没能带走一人一枪。
1944年3月,冀鲁边区和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王文模任军区后勤部政委。他组织领导了军工建设,建立了几个兵工厂和被服厂,成功地生产出大批子弹、炮弹和炸药,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7月,王文模任渤海军区第三(清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至1950年春),随后参加了周张战役、昌乐战役。
1949年2月,华东军区领导机关与第三野战军行动,另成立山东军区,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南军区、济南警备区、徐州警备区。7月,王文模兼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王文模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卫生部副政委、政委等职。
1955年9月,王文模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王文模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1960年,王文模毕业于后勤学院,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升任政委。
1964年,王文模任安徽省军区第三政委。
“文革”中,王文模因西路军被俘一事受到冲击。
1977年6月,华国锋叶剑英和政治局其他领导听取宋佩璋李任之余光茂官俊亭和王文模的汇报后,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
1978年,王文模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
1979年,王文模离开安徽,退居二线,回到南京军区任顾问,享受副大军区职待遇。
1988年7月,王文模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10月5日,王文模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轶事
曾在王文模身边工作十年多时间的彭鹏回忆,王文模简朴的生活令他钦佩,“1960年9月,我随王政委到皖南宁国县石口镇农村调研,吃住在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里,他感到很高兴。后来去阜阳,住在简陋的分区招待所,完全是一般干部的生活水平,不上酒店,不收任何礼品。”彭鹏还谈及,王文模从不以权谋私搞特殊化。比如小女儿下放在农村时,表现很好,王文模的部下准备告诉县武装部,让她去当兵,但是王文模坚决不同意,以后他的小女儿自己考取了工农兵学院。还有一次,家里保姆从食堂买回来一条猪腿,兴冲冲地提回来,结果王文模看了后很生气,一定要她退回去,和大家买一样的猪肉。王文模原则性极强,使子女们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是非分明。他的艰苦朴素更是给子女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在卫岗上小学,路程较远,但父亲从不允许用汽车接送,每逢假日自己乘公交车回家,从小培养我们克服优越感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在国家困难时期, 他还鼓励子女们自己开荒种菜,衣服鞋帽破了补补再穿,不与人家攀比,教育他们要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人物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王文模同志积极组织群众捐助和后勤供给部门生产,保障了部队粮秣、弹药供应,为创建、巩固和发展冀鲁边区、渤海地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山东周张战役、昌潍战役,扎实有效地搞好后勤保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王文模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作战勇敢,工作积极,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参考资料
王文模.达州晚报电子报纸.2015-05-09
王文模.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2015-05-27
奋勇杀敌被钱袋救了一命的将军王文模.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2015-07-2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13:4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