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红四方面军下辖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简称红三十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下辖部队,成立于1933年7月,由原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扩编而成。
历史沿革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隶属于红四方面军。
1933年7月,由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扩编而成。余天云任军长,李先念任政委,程世才任副军长,文建武任参谋长,李天焕任政治部主任,辖八十八师、八十九师、二十师。
直至1936年2月底,南下红军撤离芦山,经宝兴翻夹金山北上抗日。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三十军编入西路军。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率少数人员进至新疆,后陆续转回陕北。
著名战斗
1935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在雅安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初,芦山十日血战,红军中路纵队在纵队总司令王树声、红30军政委兼纵队政委李先念的指挥下,从七里山至金顶阁一线攻至芦山县城下,川军固守不出,加之城墙坚固,红军久攻不下,转而由红9军红25师攻占青龙场,隔河与到龙门增援的川军对峙。红30军88师经双河场、太平场、宝盛场迂回青龙场北面的五夹口,截断援敌并与对河红军配合直接攻击古城坪之敌,令敌逃往芦山县城方向,红31军一个营从王家坝渡河,三面夹击溃逃之敌,于石山寺全歼川军劲旅两个团以上5700余人。此战是红军南下的著名战斗,朱德总司令撰写《青龙场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
青龙场战斗后,红军攻下天全县城,芦山城不攻自破,红军乘胜向东推进,打响了名山一线的百仗关战斗,百仗关失利后,红军沿邛崃山脉一带布防,确保红军芦山一带过冬,红30军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军部便设在古城坪张继武、张继汤、张继禹三农户的家中。时任第30军军长程世才(代理)、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政治部主任李天焕在此办公。军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和一个包括炮兵、侦察、通讯、警卫等分队的特务营。
相关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纪念馆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距达州市城区60公里,背靠垒城山,面临周家河,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房屋10间。旧址内塑有李先念雕像,展陈李先念及红军战士打仗和生活所用的部分实物150余件,介绍了红军将士的光辉事迹。1932年8月下旬,红三十军解放了梓桐乡,军政治部就设在“杜府草堂” 内。为了庆祝胜利,由当时的乡苏维埃主席何永瑞书写了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当年10月,红军战士把它刻在石朝门的立柱上,并刻下“红三十军政治部”七字横幅。石刻对联原件现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1934年7月,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同志曾住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何家山、垒城寺战役,歼敌数百人,为粉碎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起了重要作用。
1982年7月被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单位;
1996年被中共达川地委、达川地区行政公署公布为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3月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总司令部旧址
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南下时红三十军领导机关驻地,朱德、徐向前也曾在红三十军总司令部旧址住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群的一部分。
原旧址为三个四合院,面积分别为743、945、972平方米。后因火灾烧毁张继汤一个四合院(仅存一偏房),现存两处半四合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司令部”牌子现挂于张继武家。整个司令部三个院落共涉及10多户农户的产权,仅挂牌的张继武家就涉及7户。保护较好的为挂牌的张继武家的大四合院。
2005年4月,该遗址被中共芦山县委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由灾后重建项目投入20万元维修该大院;
2012年初通过“五十百千工程”和“四川省灾后重建党性教育课堂示范基地”共约投入10万元左右打造主建筑及内院标志和物件,在户前小院坝设置十二张展版,集中展现红军在芦山历史文化及全县革命遗址和红军标语图片和说明。在屋内墙上设置了一些历史故事及说明,以及红军道具等,会同新打造的龙马广场一起成为县上集中打造的红色主题旅游景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1: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著名战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