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话,吴语语种,玉山方言属于
吴语-上丽片-上山小片,和江西
广丰话、浙江的
江山话、常山话相近,可以作基本性的交谈。
语言简介
玉山话属
吴语,是
吴语中极为保守的一种。
吴语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等,主要通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在江西则通行于一区三县,即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江西人说的肯定是赣方言,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在江西南部(赣州)、江西北部(九江)一带,都通行非赣方言——客家话、江淮官话。玉山话与
赣方言的区别极大,而与吴方言中的浙南吴语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语言特色
玉山话作为吴语中保守的一种,既具有吴语发音的普遍规律,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玉山话和所有吴语一样,保留全部
浊音(如今只有部分闽北语、老湘语和湘赣浊音走廊保留保留完整的全浊声母),继承中古汉语整齐的八声调,保留较多古汉语正字。相对于北吴方言,玉山话受中原官话影响小,至今没被
腭化,显得更为存古。
玉山话具有29个声母、51个韵母,所有
入声,清浊对立,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广式连续变调,代表着玉山话与江南
吴越文化的血脉相连,“
醉里吴音相媚好”。
玉山方言
概论
玉山县境内方言主要由玉山话和闽南语、赣语等方言岛构成,其中,玉山话又分为四腔。
(1)玉山话 属
吴语-上丽片-上山小片(旧分法属处衢片-龙衢小片),分为本地腔、西乡腔、上角腔、底角腔。
(2)
徽州腔 分布在北部毗邻德兴市的三清乡部分村落。
(3)南丰话 分布在文成、岩瑞、古城、林岗、临湖、必姆、横街、
下镇、双明、少华、八都、樟村、紫湖、六都、群力、华村、
童坊、下塘、四股桥、南山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4)福建腔 分布在文成、白云、古城、林岗、临湖、横街、双明、少华、樟村、紫湖、六都、群力、华村、怀玉、童坊、下塘、四股桥、枫林、三清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2万多。
(5)
客家话 分布在临湖、少华、紫湖、怀玉、南山等乡镇的部分村落。
(7)铁路话 分布在铁路沿线。
四腔简介
本地腔:即县城所用腔调,主要分布在冰溪镇周围,四股桥乡,原林岗,六都乡,双明等地,由于地处常山、江山、广丰三县中点处,与三县方言相通度相比其他更高。
上角腔:主要分布在岩瑞镇部分、原白云镇、八都乡、官溪乡(现两者合并为仙岩镇)地区,腔调上接近江山话,听感较为雄厚浑浊,其中,官溪乡由于为建国后划入玉山,域内通行的官溪腔与江山话基本相通,而与玉山话差别较大。
底角腔:主要分布在县内下塘乡、文成镇部分靠近广丰县的地区,腔调接近广丰话,听感较为糯软轻柔。
西乡腔:分布在怀玉,临湖、樟村、南山等玉山西乡地区,腔调上有像上饶街腔之感,轻而不弱,语调扎实朴素。
县内四腔虽然腔调上各有特色,词法上也略有出入,但由于长期的交流、借鉴,完全可以进行日常无障碍沟通。
玉山话正字考
动词
弗——不 囥——藏 想,忖——想
箸——筷子 掮,驮,担——扛
寻——找 镬,锅——锅 畀——被,给
廿——二十 几多——多少 几时——什么时候
挜(a)——强行给予 嗍(嗍螺丝)——吸,吮
渳(mi)——稍微喝一点 搤(古音 乌懈切)——拿
去归——回家 搛——用筷子夹菜
滗——沥干,去汁水 搨——涂抹
荡(汤)——(把碗等)用水稍微清洗一下
木,笨——迟钝,笨 烊——融化
餩(音 e)——打嗝的声音
郈(音 ou)——愤怒却无法发泄(郈气)
斫(音 duo)——砍 掿(古音 娘觉切)——捏
煠(音 siá)——放入沸水或油中煮
驐(音 dūn)——阉割(驐了你去就是阉了你去)
跌股(又有说写作咥蛊)——没面子,丢脸
咥(音diē)——吃(千里之外的陕西关中也有此用法)
熓——用小火焖东西(熓番薯)
捱(古音 宜佳切)——拖延(捱哟就是等下)
讲话事——说话 话,讲——说 焐——取暖(我帮你焐哟)
匍——趴着 抈——折(she)了 洗浴——洗澡
纶(音 lóng)——缝 踨(音同粽)——跳 趜(音kuī)——卷曲不伸
掴——打耳光 燥(音 sao)——干 炮仗——鞭炮
天罗——丝瓜 苞粟——玉米 抿——用嘴稍稍沾点
呛——烟气刺鼻 勒——割,划
擤(音hēng)——使鼻涕排出 自泗——鼻涕
覅——不要 顺手——右手 反手——左手
油麻——芝麻 圆眼——桂圆 推板——不知变通
好佬——能干 撇脱——快,利落 癫子——疯子
骹——脚 扫帚——扫把 日时——白天
乌阴——晚上 霍闪电——闪电 腹——肚子
倚——站立 柴禾——木棍 该年——今年
背脊爿——背部 膈肋底(ka la die)——胳肢窝
骹爿底(kǎo bǎn diē)——脚掌 醯(音 xī)——酸
薄刀——刀 撒手——花钱大手大脚
交椅——椅子 铰剪——剪刀 目泗——眼泪
无魂哪吒——比喻人丢了魂 冇,呒——没有
熓(音 wo)——火熄了 咥乌面饭——受气进餐
面皮——脸 十八全——比喻一个人浑身是病
麦豆——豌豆 茭笋——茭白 饭甑——木质的煮饭用具
精肉——瘦肉 亲眷——亲戚 阶级步——台阶
毑——母亲 喜,飞丝虫——蜘蛛(因古代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传说故得名)
蹅——踩 鸡公|鸡娘|猪娘——公鸡|母鸡|母猪
树杪(音 miao)——树梢 狭,隘——窄
敢胆——胆敢 顶担——能干
酾(音 sāi)酒——倒酒 蜒蚰——蛞蝓
蕹菜(音ōng)——空心菜 家俬——工具
倒灶——倒霉 鸡卵——鸡蛋 着——穿
衣裳——衣服 熨帖——漂亮 起劲——帅,活跃
称谓
玉山话——普通话 后生儿——年轻人
囡儿(儿古音汝移切)——女儿
淑女儿——女子
男的,男子(某些地方说法)——男人
女的,女子(某些地方说法)——女人
嬷——奶奶 弟妇——弟妹
新妇——媳妇 囡婿——女婿
孙囡——侄女 囡妹——妹妹
平肩娘——妯娌 大小乔——连襟
姐丈——姐夫 囡妹婿——妹夫
语系与沿革
以
玉山县冰溪镇为中心当作语音标准,然后偏向于各方之间的玉山方言有较大的区别但由于长期的接触交流,可以无障碍地通话。玉山方言也有好几种腔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樟童南山
怀玉山一带比较接近一点。玉山方言的多异化,有的一种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一样,多的甚至几十种。比如:太阳niedu,beinia,taiyang,下雨:loyua,dingyua,水:yu,xu,其中水的xu的叫法玉山方言与
上饶方言是一致的。而鸡蛋玉山为:jilan,在广丰话为鸡子gize,广丰叫箸jie(第三声):玉山为jie上饶为kuaize,……最主要的就是广丰话与玉山话基本一致,甚至
广丰话比樟童一带的玉山话口音还要标准的多。历史间的县级划分,以及人员流动性使文化交流渗透得不相一致。
在交界的地方,几乎通用几种方言,所以德兴,江山,
铅山,上饶都有些许人说玉山话的,当然不能主观地认为玉山话用途广泛,其实其它县市或许也是这样的,或许说明以前的
玉山县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在区域范围内越远就越容易脱离纯正的母音。普通话的普及,也就使说玉山方言的弱化及变异,尤其是是渗透的交界点,几种方言并同,形成了互融互用的状态。地域性。
语言释疑
第一:玉山话虽然归属吴语,但事实上吴语内部分歧较大,很多地方不能互相交流,尤其是南部吴语之间。这就造成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是:玉山话只有玉山人说。这是不对的。我们与旁边的常山、遂昌、广丰等吴语上山小片地区用方言也能够交流,这样一来,广义地说,我们可能与差不多600万人用方言交流,只是可能有部分能做到无障碍交流,比如常山、遂昌等地;有部分是基本无障碍交流,比如广丰;有些可能是大部分交流,比如江山。另外,南方方言相对于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也就是说,南方方言都是较好地保存了古汉语特征了,既然如此,南方不同方言之间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第二:前面讲到,南方方言保存了较多的古汉语特征,这是因为历史上,汉语主要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而游牧民族的影响一般仅限于北方地区,较少波及南方,其次也因为,南方多山地,较封闭,客观上减少了与外界的交流,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时代更是如此。玉山话是南方方言,当然也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特点,比如,北方方言(除晋语外)现在已无入声,而玉山话则保留了所有入声,还有清浊对立(清浊对立是吴语的准入门槛),而且玉山话也是吴语中少数不腭化的,而且尖团分立明显。
第三:很多人会认为地方话只是生活用语,不能用于教学等文化活动。我们不举粤语这个跟普通话完全一样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方言的例子,单就玉山话本身就事论事。首先,在普通话推广前甚至是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广大南方教学都是用方言,玉山也是如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是用的方言。这其中语文科目比较特殊一点,因为在教语文的时候不用方言口语,而是用方言的文读音。很多南方方言,尤其我们吴方言,存在很多文白异读。何谓文白异读,举个例子,“日”字,玉山话中,“日记”,“日子”两个词,“日”字的发音是不一样的,“日记”中的“日”发音即为文读,“日子”中的“日”即为白读。文读就是古代书生们念书时的发音,白读则是日常交流用语。玉山古代人才辈出,那些文人们之间也通行有一套完整的文读体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以为读古诗,读文章只能用普通话,这是错的,任何一篇文章,一首古诗,都可以用玉山话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结果,除了一些在解放前接受过教育的老人能完整掌握文读体系外,大多数人已不太会用玉山话念诗词了。但是一般的白话文文章,我们还是可以较顺利地用玉山话读的,我们父母一辈尤其能做到,我们则较为吃力。所以,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多多尝试用玉山话读读文章,读读诗词,如果家里有受过教育的老人就多向他们请教请教。你会发现,很多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诗,用玉山话念就很押韵。做文言文断句时用方言读,或许能断的很正确。
第四:玉山话不但存古,而且还很文雅,有很多文言词汇我们还在用,比如,玉山话“玩”叫“嬉”,夸女孩子漂亮叫“熨帖”,管青年男子叫“后生儿”,管筷子叫“箸”,“不”叫“弗”,“多少”叫“几多”,“没”叫“未”等等,很多很多这样的词,我们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的话,就会觉得真的是很神奇,太有意思了。还有很多现在已经完全不用的词玉山话也有保留,比如玉山话表示藏起来的词叫“囥”。
发展与现状
流动性是与教育变异有点关系的,也就是说人受环境的影响,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的循环转化,就像一个灾难,一个战争等都是大规模的人员迁徙,他们长期在外地,学习吸收了很多外地口语,方言有些淡忘,更多的是没有学精学透。有的人就把老方言带到一新环境,影响了新环境的语言体系。而有的人就把外地方言带回了老家。所以增加了方言口语的随人流动性。
普通话语言转化为本地本土口音,许多都是音异。但又不是原本的普通话。方言在历史时空中的转化,以区域中心向四周渗透相互作用,并离中心越远越缺乏语言标准的凝聚力。
时间性。空间性。区域性。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语音变异。教育语音变异。新生变异。流动性。迁徙性。人为取谛。人为取代。强迫历史变革。人为创新取代。普通话。外语引用变异。有知未知之间的复制。
跟很多方言一样,因为大力推普的结果,玉山话的生存空间受到排挤,很多人也许没在意,比如,现在的小孩子,很多已不会说玉山话了,大多数只听得懂不会说,即使他们父母相互之间说地方话,但是跟小孩子仍然用普通话,这是有很大弊端的,抛开玉山话的传承的大层面不说,现实角度讲这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家长虽然跟小孩子讲普通话,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有限,进而产生带有浓重“乡音”的“玉山搭普通“。
其实,站在高层面上讲,普通话不是一种方言,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人为创造出来的,北京人也不会说他们的方言是普通话,我们完全可以把普通话当成是英语一样,是方便不同方言的人交流的工具,普通话跟方言可以很好的共存,我们这一代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会讲方言,也会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自己想法,当然,我们这一代人在方言传承上已有不足。
一个地方的方言保留着这个地方的文化,艺术。玉山的地方戏曲,民谚,歌谣等等都以玉山话为载体,在如今这个城市建设趋于单一的社会,或许以后分辨哪里是玉山就靠方言了。方言是我们地方特色最大的名片。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都要好好传承,好好保护地方方言,当我们有了下一代,我们要先教他们地方话,如果放任小孩子只会说普通话,那么几代之后恐怕绝大多数方言就消失了,更别提玉山话这种小范围的方言。普通话要学好,家乡话更要学好。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话逐渐消失,等到有一天发现会说家乡话的只有寥寥几个老人的时候,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