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竹漂
黔北民间绝技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
基本介绍
动作技巧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制作材料
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干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实际应用
交通功能
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先民为了相互往来交流,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另处,一些远离村庄、集市的人们为了急需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就利用长期与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独厚条件,划着独竹或独木去购物,这样既省时又方便。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运动表演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独竹漂逐渐发展成为竹乡小伙子代代乐此不疲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竹乡姑娘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标志,也成为姑娘们心中仰慕的男子汉的标志。赤水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积逐渐转化形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20世纪70年代,独竹漂作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必须参加的表演项目。
独竹漂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单人、双人表演有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形体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竞技比赛
竞速赛是参赛者们在比速度、比耐力,选手们看似无声胜有声。竞速赛有短距离的横渡赛和长距离的顺流漂赛等。
20世纪末,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独竹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民运会,并得到专家推崇,在全国民运会上赢得了金牌。从此,赤水独竹漂名噪一时,知名全国。并在1998年以来多次荣获表演奖。1999年,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赤水独竹漂荣获团体表演金奖,常被各种媒体誉为“中华一绝”。此后,在2002年省民运会、2007年全国民运会上再次取得表演金奖。同时,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贵州各地和全国各地传播推广。2007年贵州省把此项目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红花岗区举办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赛。该项目现已列入2011年将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竞技项目进行推广。
在2011年9月11日进行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独竹漂成为民族运动会的新增项目,比赛在风景秀丽的红枫湖水上基地举行。经过两天的角逐,来自贵州麻江苗族选手胡朝贵笑到了最后,幸运地成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个一等奖获得者。当天,独竹漂项目还完成了60米女子直道竞速的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同样是来自贵州的一名选手。
项目历史
秦汉起源
独竹漂约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时间。当时播州盛产楠木,为最好、最珍贵的建筑木材,被朝廷所专用。
当时朝廷派采木官,到刚刚开始被外界所知的播州原始森林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等。过去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在漫长的运木工作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长此以往,就将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
清初发展
到清初,楠竹发展起来,人们发现用竹比用木料更好,遂将独木漂改成了独竹漂,每年端午涨水时,习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农民就会成群结队,在河里进行独竹漂比赛,如果有人掉水了,就会赢得一阵阵得开心的笑声;胜利者则被簇拥着敬酒敬茶,戴上大红花,出尽风头。
当代考证
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掘的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双手持竿立于一独木上的石刻图案。后有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叶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
这个石刻文物表明,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战国、秦、汉时代的赤水河流域属于古夜郎国的核心地区。夜郎国就是竹国。夜郎王就是竹王。“独竹漂”是早期生活在江边的夜郎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项目保护
保护意义
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赤水独竹漂如不加以保护,这项优秀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仍将面临失传的危机。纵观独竹漂千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加强对独竹漂进行有效的保护,仿佛给后生们留下了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以及赤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鲜活物证。
保护行动
在原发地建设独竹漂保护基地,举办独竹漂培训班,可为这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发展培养新人;为贵州本土民族体育项目保持优势提供培养竞技人才的土壤;为各地旅游市场培养众多表演人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进而扩大贵州的文化影响力。
赤水市人民政府把赤水独竹漂作为本市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强制有力的措施,对赤水河、赤水楠竹、赤水独竹舟民间传统体育绝技,传承人进行保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7 15:3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