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及第
在科举考试中考得进士第一名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
简介
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第,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状元,都称状元及第。
“状元”制度于唐代。《明史·选举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三元及第”为“解元”、“会元”、“状元”连考连中之谓。“金榜题名时”,为旧时儒生所求。一旦,“状元及第”,“骑马游街三日”,好不威风。民间对此,并不人皆幻想。然红袍白马倒也喜气洋洋,故以“状元骑马”祝吉。
武强年画中的状元及第,则是一童子执戟,造形古拙简朴,身披状元红的衣服,色彩对比强烈而淳厚。天空中龙与凤送这名童子执戟(及)落地(第),龙凤所衔的对联也是极尽祝福“凤凰金宝地,喜生状元门”,给及第童子以中状元祝愿。无“官气”而有民趣。很有地方特色,水印木版味道也很浓厚。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这个名称才正式被沿用。
及第这个词,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第就当榜讲,可以参考落第的意思:科举考试未中嘛。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状元还有过其他的叫法,但是用来表示一甲一名的确切时间是南宋以后。
唐朝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知贡举进士及第
孟郊曾作《登科后柳宗元集贤殿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6 16:2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