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丘,
西周都邑,《
史记》:
文王在丰,武王在镐。
周懿王时,始自镐(音浩,今
陕西省西安市西,
沣水东侧,有镐京乡),迁居于此。《世本》:“懿王徙于犬丘。”“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
废丘。”
懿王都城的犬丘何在?传统认为,位于陕西省
咸阳市兴平市东南约4公里的
阜寨乡,有犬丘遗址。对于《世本》:“懿王徙于犬丘。”
宋衷注云:“(犬丘)一曰废丘,今
槐里是也。”值得了解:学者著文《东西两犬丘与秦人入陇》认为封于
秦非子父亲
大骆牧马的犬丘在咸阳兴平市。
2019年考古发现确认懿王都城的犬丘,在今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
东马坊遗址(即西安市长安区
高桥街道的
东马坊村、在
秦皇大道附近),也是后来“三秦”之一
雍王章邯的都城“
废丘”。出土陶罐上发现“灋丘公”三个字,“灋”是“法”的
繁体字。根据传统
文字学研究,“灋”和“废”字通用,“灋丘”即废丘”。
《史记·
高祖本纪》中载:“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恰好,东马坊遗址此次考古发现了一条填满淤泥的壕沟,北面东面均发现大面积淤泥,显示周围曾有大量水面存在。这说明废丘旁应有充裕的水源,且地势相对低洼,适用水攻。东马坊遗址南边就是古
沣河河道,从沣河引水很容易实现‘灌’城,这与历史记载正相吻合。而兴平市东南的
南佐遗址位于
渭河北边高地,周边并没有水可以利用。
详细比较水灌问题:在完成发掘区内遗迹清理后,考古队以现存夯土建筑为中心,开展了大范围的
考古勘探,发现了遗址的
环壕遗存。确定在一号建筑西面向西320米处有一条南北向填满淤泥的壕沟,北面向北347米、东面向东497米处均发现大面积淤泥。大面积淤泥显示该遗址周围曾经有水面存在。刘瑞指出,从文献看,
刘邦夺取三秦时与章邯的战争中,废丘之战的最大特点是“灌”。这说明废丘旁应有充裕水源,且地势相对低洼,适用水攻。“从东马坊遗址看,四周围绕宽阔水面,遗址中心仅比周围高不到1米,所在区域南高北低,由
南向北约有2米左右的高差。遗址向南约930米是古沣河河道,从沣河引水很容易实现‘灌’城。”刘瑞分析道。在收集整理东马坊遗址相关地址
环境信息的基础上,考古队通过
数字模拟的方式验证了当时在该遗址上实施引水“灌”城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反观位于兴平市的南佐遗址所处的地形,不太可能出现引水倒灌的情形。南佐遗址所在地海拔大体在404米左右,地势较高且敞阔,没有紧邻河流。该遗址向南约3.3公里是渭河河道,但渭河河道海拔约396米。考虑到历史上渭河不断北移,秦末汉初时期渭河河道可能离南佐遗址所在地更远。
此次发现的东马坊遗址【位于西安地铁五号线二期“西马坊”与“会展”两站之间】,正是“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三秦”之一的“
栎阳”位于今西安
阎良,‘废丘’的发现纠偏了认为废丘在兴平东南南佐遗址的传统说法,这标志着“三秦”考古中有“二秦”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
传统主流观点认为,古书中的废丘与槐里是一个地方,大致在
兴平市
南佐村遗址一带。东马坊遗址的发现,或将否定兴平南佐遗址是废丘故址;而东马坊村遗址
城市规模大、级别高,时代为战国中期;又有出土文字,符合秦汉之际文献所载的
项羽所封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因此把它确定为废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