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东,男,1962年10月生,汉族,
江西新建人,
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医学博士,
研究员,
民盟成员,1982年2月参加工作。自1987年起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人物经历
1978.11—1981.12,南昌卫校大专部
公共卫生专业学生
1981.12—1984.09,江西南昌安义卫生防疫站
公共卫生医师1984.09—1987.07,
山西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9-1989.11,山西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助教/讲师
1989.11—1992.12,上海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2.12-1998.05,
上海医科大学卫生部
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研究员
1994.04—1994.10,法国里昂法国INSERMU271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
1995.09—1998.04,
美国加州大学UCSD分子免疫学专业访问教授
1998.05-2008.0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系主任/教授
1999.05—2000.04,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助理
2000.06,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03.09-2005.07,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5.07-2009.09,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教授
2005.09,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9.09,苏州大学副校长
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任苏州大学校长
2017年6月,任民盟江苏省副主任委员
2022年1月12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熊思东同志为省十二届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1月22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熊思东为政协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2年6月25日,民盟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熊思东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2022年8月11日上午,苏州大学在天赐庄校区存菊堂召开全校干部大会。会上宣布江苏省委关于调整学校领导班子的决定:免去熊思东同志苏州大学校长职务。
2022年8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免去熊思东的苏州大学校长职务。
2023年1月18日,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熊思东为第十三届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
2023年1月18日,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熊思东为第十三届江苏省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病毒性疾病及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首次证实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系
免疫耐受形成所致,并创立了以
免疫原性复合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途径;创建常
遗传背景下的诱导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中有独创性工作;在结核病的免疫特征及
潜伏感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Nature.Biotech、PNAS、Hepatol、JImmunology、JVir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1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243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NatureBiotechnology,PNAS,Hepatology,CirRes,FasebJ,ClinCanRes,JImmunol,CellDeathDiffer,JVirol等。
在研项目
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研究(20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自身免疫识别及调节机制研究(1000万)
国家
973项目:
自身抗原特异性免疫识别的分子基及其对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基础(200万)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基金: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分子调节及其机制研究(125万)
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人才培养
作为教授,先后讲授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的《医学微生物学》《
现代微生物学》《
医学分子病毒学》《医学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分子免疫学》《基础医学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授课总学时近240学时;作为博士生导师,带教硕士生、博士生;作为教研室主任,组织了《医学免疫学》和《细胞与分子免疫学》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荣誉表彰
曾获
复旦大学上行基础医学教育贡献奖、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三等奖;
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获第1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1998年获
霍英东教育基金(研究类)青年教师二等奖;
199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2009获上海市2009年十大科技进展;
1994年获上海市十佳科技启明星;
1995年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1996年获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1999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001年获上海市统一战线为两个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获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22年6月28日,入选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
2023年5月,被民盟中央授予“第十二届民盟中央专门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优秀履职委员”称号。
1993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998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
1999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计划;
2005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领军人物;
2006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9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2012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2009年入选苏州市紧缺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与细胞免疫机制。
疫苗分子设计的基础与应用。
社会任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
生命科学部免疫学评审组成员;
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免疫学会理事长;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学科命审题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委;民盟江苏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
中华职教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