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科研机构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
研究领域
实验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需求,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实验室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问题、为洁净煤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为目标,以煤高效洁净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煤经合成气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煤转化利用中的环境化学与工程;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项目成果
1995年开放以来,实验室承担和参与课题394项,其中:973项目16项,863课题1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0项、面上项目56项,中科院重大和方向性项目15项、重点项目13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0项,省部委项目107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横向合作项目60项,总计到位经费超过3.6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9项,授权发明专利251项,发表国外学术刊物论文71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297篇。
学术团队
实验室本着“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活跃、学风严谨的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为主体的固定人员和以研究生、博士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所构成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
研 究 生
实验室涉及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和材料学五个专业。物理化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化学和化学工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和材料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实验室有博士生导师16名,在读博士生120名,硕士生68名。1995年以来,已有62人次分别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刘永龄奖等奖项。
交流合作
实验室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已与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并承办了第十届国际煤科学大会、第七、八、九届中-日煤科学和C1化学研讨会、第七届中-韩清洁能源技术研讨会,实验室固定人员分别担任国际刊物《Fuel》的主要编委和编委。实验室已具备了煤转化国际前沿研究的竞争能力,将在提出有特色的煤转化过程新概念和完成技术创新原理实验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洁净煤转化新技术,满足国家对洁净煤炭能源的需求,使实验室成为国际煤转化应用基础研究和煤转化高级科技人才培养的中心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8 22:45
目录
概述
研究领域
项目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