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
汉语词汇。拼音:fēng suì 释义:1、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2、指战乱。
汉 班固《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
介胄而睡。
《隋书·高劢传》:“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
靡曼,
不知纪极。”
清 昭连 《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
奸谍。”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
疮痍之未复。肆颁
涣号,用慰群情。”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
波涛烽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