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汉语词语,拼音是jiè zhòu,意思是铠甲和头盔;
披甲戴盔;
甲胄之士,指武士。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田)
穰苴对曰:‘夫御寇敌,诛悖乱,臣请谋之。若夫布荐席,陈簠簋,君左右不乏,奈何及于介胄之士耶?’”
清·
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登堂来万民,下及介胄属。”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将率必出于介胄,宰相必起于州部,不贵豪杰,不以流誉用人也。”
元·
脱脱《宋史·本纪第三太祖三》:“五季乱极,
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