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点斑原海豚(学名:Stenella attenuata)是海豚科、原海豚属的
海洋哺乳动物。成体全长1.66-2.57米,体重100-120千克,雄性比雌性略大。具有流线形的躯干与镰刀状的
背鳍,背鳍下方有一片深灰色区域,腹部为浅灰色。成年个体吻部尖端呈白色,身上布满斑点。斑点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多。此种海豚的大小、体型与体色差异极多,已鉴别出两个亚种:一种生活在沿岸,另一种栖居在外海。沿岸型通常体型较大、较厚实,身上斑点也较多。虽然大部分族群跟本没有斑点,但其大多数的成年海豚还是可以利用斑点来鉴别。
动物学史
Stenella attenuata attenuataStenella attenuata graffmani”。
形态特征
热带点斑原海豚体重60-165千克。随年龄的增长,皮肤斑点的颜色逐渐加深,故称“点斑”原海豚。成体背部深灰色,有数量不等的白斑。
腹侧灰白色,有暗斑。新生幼豚无斑点,随后腹部先长出一些暗色斑点,之后身体的背面再长出淡色斑点;斑点的数目与大小会随年龄而增多。有些老年海豚斑点多到底色几乎完全不可辨认,身体的背部显得色泽很淡。
明亮的白喙是该物种的另一特征,大多数成体喙尖呈白色。脂肪区位于前额,形成
额隆,额隆与长喙间有一条显著的褶皱。
背鳍狭窄呈镰刀状,上、
下颌每侧各有29和37枚小圆形齿,头顶的气孔用来呼吸和交流,鲸脂层稀薄,可少量储能,因此喜捕食高能量食物以弥补储能的不足。一般沿海生活的热带点斑原海豚比远海的体型大,雄性比雌性大,雌性喙更长。靠近沿海栖息的亚种——热带点斑原海豚近海亚种(S.a. graffmani)已获确认,它们有更粗壮的身体,斑点较多,喙也更厚。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少数在近海活动,大多数生活于温度恒定的远海深水区。该物种大多数生活在赤道和
科隆群岛之间,其原因与它们倾向于生活在近海的原因相同。其活动范围直径达数百千米。在深度小于50米、表面温度超过25℃、盐度低于34‰的陡温跃层水域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大西洋西南区域,它们主要出现在深度超过850米的斜坡和海洋水域。在夏威夷,主要活跃于岛屿周围,它们出现在近岸浅水区至5000米的深度,并且在1500-3500米的水深处出现目击率高峰。
生活习性
行为
群居性动物,几只到几千只结群而游,远海群比沿海群成员更多。日本海域,2岁的幼豚会加入其他幼豚群,直到长成返回原群。雌豚
发情期离群。也许是饮食区重叠的缘故。
游速快,可达22-28千米/小时,最快可达40千米/小时。习惯杂耍式的高高跃出水面,有船经过时,则乘着船浪表演一系列空中杂技,金枪鱼渔猎场除外,它们已学会避开捕捞船只。
在太平洋东部和印度洋西南部,热带点斑原海豚通常以多物种聚集的形式出现,包括与
飞旋原海豚和
黄鳍金枪鱼混群。这些混合物种的群体可能会增强对捕食者的集体警惕,包括大型远洋鲨鱼和其他较大的海豚科鲸目动物,已知这些动物在某些情况下会捕食海豚。
食性
该物种在海面附近寻找猎物:乌贼和小鱼。这些海豚也以头足类动物和翼足类动物为食。哺乳期的雌性海豚比怀孕或正常的斑点海豚吃的鱼要多得多。哺乳期雌性海豚与正常情况的偏差可能是因为她比正常和怀孕的海豚需要更多的能量。吃鱼比吃同样质量的鱿鱼可以获得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多的能量。此外,鱼还含有较多的钙和磷,有助于泌乳。最后,鱼的含水量较低,这可以防止哺乳期雌性的额外水分流失,因为食用的鱼与海水的渗透压较低。
近海的热带点斑原海豚主要以与深层散射层相关的小型上层和中层鱼类、鱿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在西印度洋等一些地区,
飞鱼是重要的猎物。近海亚种的饮食鲜为人知,但据认为主要由较大的鱼类组成,可能主要是底栖物种。在中国台湾水域,泛该物种以上层和中层猎物为食,主要是
灯笼鱼和
鱿鱼。
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属萨摩亚、安哥拉、阿根廷、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巴西、佛得角、柬埔寨、开曼群岛、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洪都拉斯、吉布提、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加纳、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特塞拉特、莫桑比克、缅甸、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波多黎各、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新加坡、圣马丁岛、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联酋、美国、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和也门。
季节性不确定:法属圭亚那、帕劳、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存在不确定: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巴林、巴巴多斯、贝宁、百慕大、文莱、喀麦隆、科科斯(基林)群岛、刚果(金)、刚果(布)、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朝鲜、韩国、科威特、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瑙鲁、纽埃、皮特凯恩、圣基茨和尼维斯、萨摩亚、塞拉利昂、托克劳、维尔京群岛、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西撒哈拉。
繁殖方式
北方沿海雌豚的平均性成熟年龄为11.1岁,长于南方远海雌豚的9.8岁。雄性平均14.7岁性成熟。虽然春秋两季繁殖量上升,但并无固定的生育期。东太平洋,两次生育时间间隔为26-36个月,日本海域的为48个月。妊娠期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哺乳期多于1.5年,是其他鲸类的三倍多。每胎生一仔,多仔情况极少见。
这个哺乳期是其他大型鲸鱼的三倍多。偶尔,已知雌性在新怀孕期间会分泌乳酸盐,有些还会生下双胞胎,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海豚妈妈在水面附近觅食,这样它们就不必离开幼崽了。人们发现了35岁以下的孕妇。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2006年,近海亚种(S.a.graffmani)估计为278155头(变异系数(CV)=59%)。2006年,东北部、西部或南部的近海种群总数约为1,297092头(NECV=23%;W/SCV=29%),根据1959年的估计规模减少了76%(Reilly等,2005年)。2008年调查,由于金枪鱼围网渔业死亡率大幅下降,海豚种群可能正在恢复,尽管速度缓慢。
2010年,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水域,通过船上线路横断面调查估计有15917头(CV=40%)。这是夏威夷近岸调查中第二常见的物种(Baird等人,2013年)。
根据2009年的调查,墨西哥湾北部估计有50880头(CV=27%)热带点斑原海豚,根据数据,北美东海岸有3333头(CV=91%);来自2011年夏季佛罗里达州中部和芬迪湾下游之间的调查最少1733头。
20世纪90年代初,估计有438000头居住在日本水域(Miyashita1993年)。2006年,估计
苏禄海东部约有14930头(CV=41%),内格罗斯岛和宿雾岛之间的塔尼翁海峡约有640头(CV=27%)。在热带大西洋东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洋,热带点斑原海豚的数量尚不清楚。
主要威胁
由于热带点斑原海豚倾向于与黄鳍金枪鱼一起混群游泳,太平洋渔民利用这些海豚的踪迹来帮助他们找到黄鳍金枪鱼目标。大多数热带点斑原海豚死亡是黄鳍金枪鱼捕捞作业造成的。用于捕捞这些金枪鱼的巨大渔网可能会无意中缠住海豚和鱼类。热带点斑原海豚是受金枪鱼养殖业影响最大的海豚物种。1985年至1990年间,每年有近13万头因金枪鱼捕捞方法而死亡。由于美国政府的规定,例如要求改进捕捞设备,这一数字已大幅减少,每年死亡数量达10万头。一些热带点斑原海豚被日本渔民故意捕杀。每年有500-2000头热带点斑原海豚被捕获,供日本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