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金枪鱼
硬骨鱼纲动物
黄鳍金枪鱼是鲈形目鲭科金枪鱼属鱼类,又名黄鳍鲔、黄肌金枪、串仔、黄旗串。体纺锤形,粗壮,稍侧扁。尾柄细,两侧各有1个发达的隆起嵴;背鳍2个,稍分离;第二背鳍长,与臀鳍同形,后方有8-9个分离小鳍;胸鳍长,伸达第二背鳍中部;尾鳍新月形。体背侧蓝黑色,体侧及腹部灰白色,尾鳍黑褐色,其他各鳍与小离鳍黄色。
外形特征
黄鳍金枪鱼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尾部较长而细,成体第二背鳍和臀鳍延长,腹鳍胸位,尾鳍呈新月形,尾柄发达,两侧各有3个隆起。颌骨具小牙,锥形,排成一列。体被细鳞,胸部的鳞较大,形成胸甲。侧线部明显。体最高处位于第一背鳍基部中部。第一鳃弓鳃耙26-34。大个体第二背鳍和臀鳍很长,做弧形弯曲。超过叉长的20%。胸鳍较长,伸达或超过第二背鳍起点,但不超过其基部末端,占22-31%。椎骨18+21。背部呈蓝色,腹部呈银白色,腹部具20条断开的垂直线。背鳍、臀鳍及小鳍同为橘黄色。该鱼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225千克。
栖息环境
黄鳍金枪鱼的栖息环境主要受限于水温,分布在表层水温为18-31℃的区域,大量密集于表层水温为20-28℃的水域。夏季栖息水层较浅,冬季栖息水层较深,其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度是黄鳍金枪鱼主要受限的水文条件。
生活习性
黄鳍金枪鱼系大洋性洄游鱼类,有明显的南北向季节洄游,其洄游路线与海流移动有关,与温度、盐度和溶解氧也密切相关,饵料因素对其影响较大。黄鳍金枪鱼是食物选择性不高的肉食性远洋鱼类,分布区内大部分小型鱼类、头足类及甲壳类动物都可作为它的饵料。傍晚和凌晨摄食活跃,为其2个摄食高峰。黄鳍金枪鱼幼鱼生长迅速,成鱼则显著减慢。
由于在海洋里寻找食物并非易事,黄鳍金枪鱼必须游很远距离才能找到吃的,生存下来。黄鳍金枪鱼像鱼雷一样的体形使它可以迅速前进,追赶游速很快的猎物。除了人类以外,成年黄鳍金枪鱼几乎没有天敌。
分布范围
黄鳍金枪鱼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热带、亚热带海域中,唯地中海未见分布。在中国,南海和东海以及台湾沿海有产。
具体分布于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文莱达鲁萨兰国、佛得角、喀麦隆、开曼群岛、智利、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象牙海岸、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斐济、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葡萄牙、波多黎各、留尼汪、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兰部分)、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里南、坦桑尼亚、多哥、托克劳、汤加、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越南、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西撒哈拉、也门。
繁殖方法
3-6月在中国西、中沙海域的黄鳍金枪鱼性腺均已成熟,并开始产卵。成熟时的最小体长为1米,浮性卵,卵粒各个分离。卵小,具油球,卵粒直径为0.9-1. 04毫米。怀卵量在200-800万粒之间,依鱼体的大小而变化。在水温26℃时,受精卵经24-36小时即可孵化。一个产卵季节中雌鱼多次重复产卵,属分批产卵类型。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种群现状
黄鳍金枪鱼在其大部分分布范围内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所有的黄鳍金枪鱼都被捕捞到最高可持续产量(MSY)以下。然而,印度洋鱼类种群需要更明确的数据,因为一些模型运行的项目表明,2009年渔业死亡率可能高于FMSY。根据所有种群生物量或产卵量(SSB)的加权下降,估计(1998-2008年)全球生物量下降了33%,即三代。
这一物种被列为接近受到威胁的物种,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已经执行的捕获量配额,种群的减少就会大得多。虽然模型预测各不相同,但对最近几年印度洋可能出现的过度捕捞仍然感到关切。这一物种应在(2010-2015年)内重新评估,主要是因为印度洋地区的渔获量在2009年(可能2010年同样)大幅下降,部分原因是索马里海盗将捕捞活动转移到大西洋。
保护措施
根据第C-04-09号决议(IATTC 2008),在2004年开始对东部太平洋实施养护措施,该措施可维持黄鳍金枪鱼在最高可持续产量水平下维持正常的鱼类种群数量。美洲热带鲔类委员会和墨西哥提出了三个月的封闭建议,这两个国家中有一个是黄鳍金枪鱼最大的渔场。在西部太平洋,2009年有两个月禁止捕捞期,2010年有三个月,目标是实现减少30%的捕捞。
主要价值
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为26.2%。脂肪含量仅0.2%,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根据1973年FAO/WH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成人模式)对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蛋白进行评价,背部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31%且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如钾、磷、钠、镁、钙、锌、硒等。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优质原料。
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和大洋性分布等特点,加之经济价值高、资源量相对丰富,其在世界金枪鱼类的产量中仅次于鲣鱼。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2004年黄鳍金枪鱼渔获量为1384358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世界产量一直维持在100万吨左右,是世界3大洋区金枪鱼属中主要的渔获品种之一。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黄鳍金枪鱼.中国自然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2:30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